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记者连线】
“青年人更应不忘历史”
——访斯洛伐克议会国防和安全委员会副主席米哈尔·巴尔泰克
斯洛伐克议会国防和安全委员会副主席、特伦钦自治州副州长米哈尔·巴尔泰克长期以来积极倡导弘扬正确二战史观,推动中斯青年交流。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斯洛伐克民族起义81周年之际,巴尔泰克接受本报记者采访,强调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当今的两国青年更应不忘历史、珍视和平。
铭记共同的抗战记忆
“中国人民英勇抵抗日本侵略,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人民以坚韧不屈的抗争,牵制了大批敌军力量,为盟军其他战场的胜利创造了条件,他们的牺牲应为全世界所铭记。”巴尔泰克说,斯洛伐克人民深知抵抗侵略的艰辛,因此格外珍视中国的贡献。
中斯青年在班斯卡-比斯特里察民族起义博物馆前合影。杨艺明供图
9月3日,中国举办盛大阅兵。巴尔泰克认为这不仅是对无数为抗击法西斯而英勇牺牲的军民的庄严致敬,也是中国对捍卫国家主权、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承诺。斯洛伐克总理菲佐受邀出席活动,体现了斯洛伐克对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历史地位的尊重,也释放出深化双边关系的积极信号。
巴尔泰克表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终结了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的篇章之一,为建立以和平与合作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奠定了根基。这昭示我们,只要正义力量团结一致,人类就一定能战胜最严重的威胁。”
斯洛伐克民族起义是二战期间一次重要的反纳粹抵抗运动,于1944年8月29日在班斯卡-比斯特里察爆发,被认为是中欧地区反抗纳粹德国最重要的武装起义之一。巴尔泰克介绍,每年的民族起义纪念日活动都彰显了团结与勇气的精神价值。“这段记忆塑造了我们的民族性格,提醒我们珍惜和平、警惕极端主义。对于年轻一代,这更是一堂深刻的课程:自由不是天赐的,而是先辈用生命换来的。”
“和平需要各国携手守护。”巴尔泰克强调,当今世界冲突与对抗依旧频发,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更显迫切。斯洛伐克愿与中方携手践行多边主义,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核心作用,为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作出新贡献。
和平的未来更需青年守护
8月29日,应巴尔泰克邀请,在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青年教师带队下,由外交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学生组成的中国高校代表团参加了斯洛伐克民族起义81周年纪念活动。
代表团现场向斯洛伐克民族起义纪念碑敬献花圈,缅怀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英勇献身的先烈,还参观了斯拉文苏军烈士纪念碑。
外交学院外交学系大三本科生赵可彤云在参加纪念活动后表示:“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这个特殊节点赴斯交流并参加斯洛伐克民族起义纪念活动,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斯洛伐克人民对和平的珍视以及对历史的敬畏。世界的未来属于青年,和平的未来更需青年守护。去年中斯将两国关系提升为战略伙伴关系,为两国青年搭建了更好的交流学习桥梁。”
“穿越81年的时空,当站在斯洛伐克民族起义的纪念地,我仍能感受到斯洛伐克人民为反抗法西斯、为争取自由而战的勇气与信念,这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精神遗产。”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生晋继涛对记者表示,通过参加中斯青年人文交流活动,他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新时代中斯青年应该携手传承历史记忆,珍爱和平、捍卫正义,让两国间的友谊不仅在历史叙事中回响,更在当下的双向奔赴中生生不息。“唯有铭记历史,才能共创未来;唯有青年同心,才能让和平与发展的火炬代代相传。”
巴尔泰克认为,青年交流正是培养理解与共识的重要途径。他希望未来两国可以进一步扩大青年交流,通过开展联合历史研讨、建设数字档案、拍摄纪录片、举办青年论坛等方式,增进两国青年对和平与历史问题的共同关注。
在巴尔泰克与中国驻斯洛伐克大使馆的共同努力下,中国高校代表团的到访受到斯方高度重视。斯洛伐克总统佩列格里尼亲自接见,议长莱希及多位部长与师生座谈。代表团还赴特伦钦州考察,与考门斯基大学法学院师生进行交流,并与斯方有关人士围绕数字医疗、人工智能、新能源等话题开展讨论。同学们纷纷表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中斯青年交流促进了两国青年的相互理解,为双边合作注入新动能。
巴尔泰克表示,除了共同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两国还应深化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的经贸合作,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项目等。同时,通过举办文化节、推动艺术家互访、发展旅游合作等措施,两国可以进一步加强人文领域的交流合作,拉近两国人民间的距离。“我相信,真诚的友谊将继续促进斯洛伐克与中国的团结与合作。”
(光明日报布拉格9月2日电 光明日报驻布拉格记者 杨艺明)
《光明日报》(2025年09月03日 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