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以语言为桥,谱写中白友谊新篇章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以语言为桥,谱写中白友谊新篇章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9-03 05:4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渤海之滨,一座以语言为桥的校园书写着中白友谊的新篇章。

  2017年,天津外国语大学开创性地设立全国首个白俄罗斯语本科专业,并在2020年出版了中国首批白俄罗斯语专业教材。

  白俄罗斯是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之一。上合组织天津峰会举办前夕,白俄罗斯外交部长雷任科夫率团到访天津外国语大学。在贵宾纪念册上,他这样写道:“雅库布·科拉斯中心(天外白俄罗斯研究中心)在发展白俄罗斯语教学方面开展的广泛工作,以及为增进白中两国之间的文化理解与交融作出的重要贡献,令我深感敬佩并由衷赞叹。”雷任科夫表示,白俄罗斯将推出专项竞赛与奖学金计划,欢迎天津外国语大学学生赴白深造,“成为白中全天候友谊的传承者”。

  “语言教育是凝聚全球文明共识的核心纽带。”这是白俄罗斯籍教师奥莉佳·沙哈卜始终怀揣的信念。2017年,沙哈卜应邀来到天津参加“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的教育论坛,并成为天津外国语大学白俄罗斯语专业的首位外籍教师。

  当时,白俄罗斯语的系统性教学在中国亟待发展。没有成熟的课程体系可供借鉴,没有现成的教材能够使用,对沙哈卜和团队而言,每一步都意味着新的开拓。

  “最首要且紧迫的任务就是筹备编写教材。”沙哈卜回忆道,“我和中国老师翻阅了大量白俄罗斯语书籍,编写了首批五本教材,在内容上特别关注了中白两国间的人文与科技合作。”

  八年来,白俄罗斯语专业在中国的课程体系日趋完善、师资队伍持续壮大、教学资源日益丰富——这片曾经的新垦之地已繁阴重重。沙哈卜团队与多方携手发表50余篇学术论文,将研究成果推向国际论坛;启动首批中白学生科研项目,以语言实践破除文化隔阂;搭建“从蓝眼国度到天朝古国”知识竞赛等文化桥梁,让中国青年在语言的回响中读懂白俄罗斯的历史脉动与当代叙事。

  沙哈卜坚信,经典文学作品是跨越语言障碍、促进文明互鉴的重要桥梁。2019年,以白俄罗斯民族诗人、新文学奠基人雅库布·科拉斯命名的研究中心——雅库布·科拉斯中心在天津外国语大学正式设立。6年来,该中心已同国内外多所高校及教育机构建立起深度合作,通过一系列品牌活动助力青年学子在跨文化实践中感知文明交融的脉搏。

  2024年,在白俄罗斯文化部的支持下,由雅库布·科拉斯国家文学纪念博物馆与天津外国语大学合作完成的雅库布·科拉斯短篇小说选《生活的故事》首部中文译本成功出版。该校毕业生王牧歌颇有感触地说:“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不仅让我提升了语言能力,还让我对中白文明的共通之处有了进一步的认知。”

  通过语言的窗口,白俄罗斯人民也愈发看到一个真实、立体、生动的中国。“我与研究生合作完成了《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白俄罗斯语翻译,还有5篇中国著名作家短篇小说的译作。”沙哈卜介绍道。

  沙哈卜的女儿落菲菲6岁开始学习中文,十分热爱中国文化。作为天津外国语大学中央文献翻译研究基地的博士研究生,她参与了《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白俄罗斯语译本的翻译工作。落菲菲表示:“这些术语凝聚了中国数千年文明的智慧,理解其中内涵能够帮助白俄罗斯读者更好地了解当今中国。”

  日前,来自天津外国语大学的数百名志愿者活跃在上合组织天津峰会现场,提供翻译等各项志愿服务,为上合峰会注入青春力量。天津外国语大学校长李迎迎表示,学校白俄罗斯语专业的培养目标不仅是培养高校教师、翻译人员和专业人士,更重要的是培养能够推动中白对话的跨文化交际专家,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上合组织国家文明互鉴。

  邀请白俄罗斯科教文化领域专家讲座、举办更多白俄罗斯文化竞赛、与多方持续开展中白经典文学翻译合作项目……沙哈卜与团队步履不停。今年,他们与白俄罗斯教育学院合作编写的《白俄罗斯语水平测试题库(1—6级)》将在中国出版。沙哈卜说:“我们还有很多计划,我们正在全力向前。”

  (光明日报天津9月2日电 光明日报记者 阮紫嫣 王艺钊)

  《光明日报》(2025年09月03日 13版)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