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新疆工业:攀高逐新势头足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新疆工业:攀高逐新势头足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9-08 03:2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

  光明日报记者 靳昊 赵明昊 孙金行

  开栏的话

  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从准噶尔盆地到塔克拉玛干沙漠,从帕米尔高原到塔里木河,新疆发展的壮丽画卷翻开了新的篇章。特色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即日起,光明日报推出《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栏目,用记者的笔触和镜头,充分展现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新疆的伟大实践,生动描绘天山南北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的美好图景。

  秋风轻抚,老人凝视着泛黄的老照片,手指在上面轻轻摩挲。照片里,定格了他和同事们的青春模样。

  “为了新疆第一座钢铁厂,大伙儿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呐……”老人名叫晏章华,在这位年逾九旬的新疆八一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退休职工脑海中,70多年前的场景一幕幕浮现。

  1951年,王震将军的号令响彻乌鲁木齐头屯河畔。荒原上,解放军指战员与各族群众手拉肩扛,毛驴和骆驼运输队踏出一道道蹄印。当年9月,作为新疆军区学工队队员,晏章华也加入了建设八一钢铁厂的大军。

  那时的新疆,尚造不出一根铁钉,更无寸尺钢板,谈不上工业企业,有的也只是清一色的私人作坊。可建设大军们誓要在这里建起一道钢铁脊梁!

  “开第一炉铁水的时候,大家兴奋地蹦得老高!”晏章华的回忆越发滚烫。1952年4月28日,当飞溅着火花的第一炉铁水奔涌而出,新疆“手无寸铁”的历史从此被改写,新疆现代工业由此奠基!

  转眼70载,如今的八钢,已成为新疆产业链最长、产能最大、品种最全的钢铁企业。热轧车间的无人行车精准搬运钢卷,中控室的工程师轻点鼠标就能调度全局,满载高强度钢材的班列鸣笛启程,正驶向中亚腹地……

  “看,好多油泡!”克拉玛依黑油山,前来“打卡”的游客感受着石油地质的神奇。这座沉睡亿年的石油宝藏,孕育了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

  “白天戈壁滩像烤炉,晚上一场大风,帐篷说掀就掀。可一看到原油从岩缝中自然渗出,我们都激动坏了!”85岁的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退休地质专家王福来回忆。

  1955年6月14日,以陆铭宝为队长、艾山卡日·艾拜拉木为副队长的青年钻井队向着黑油山进发。这支由来自8个民族36名青年人组成的钻井队,在钻台前立下铮铮誓言——“安下心、扎下根,不出油、不死心!”

  1955年10月29日,精诚所至,克拉玛依一号井,终于喷涌出令人心潮澎湃的工业油流!“出油啦!”人们欢呼着、跳跃着、拥抱着……喜讯迅速传遍大江南北。准噶尔盆地的广袤戈壁上,一条黑色油龙开始腾飞!

  70年过去,新疆油田(原克拉玛依油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油气生产基地,累计为国家贡献近4.5亿吨原油。新疆更是以年产6664万吨油气当量的成绩,连续4年稳居全国首位。

  拓荒苦旅,铁肩筑梦!砥砺奋进70载,如今的天山南北,到处涌动着蓬勃发展的“硬核”力量——

  你瞧,那丰收时节的白色“花海”里,采棉机正穿梭于棉田间。采棉机被称为农业机械之王,去年,国产六行打包式采棉机在新疆实现量产,高速采摘系统、可变腔室圆棉包成型技术等被一一啃下,成功打破国外高端采棉机长期垄断我国市场的格局。

  你瞧,那湛蓝的天空中,劲头十足的无人机正在翱翔。今年1月20日,由新疆天域航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三架大型无人机鸿雁在石河子成功量产下线,填补了我国大型无人机规模化量产的行业空白。目前,新疆已有16家无人机生产企业,低空经济强势“起飞”。

  你瞧,那荒凉的戈壁滩上,一根根银线如长龙蜿蜒。6月10日,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正式投产送电。如今,新疆正以特高压工程为支点,培育壮大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形成从研发设计到运维服务的完整产业链。

  …………

  70载,新疆工业从“一穷二白”到体系完备,从弱小萌芽到枝繁叶茂,每一步都印刻着开拓、创新与奉献的足迹。天山南北,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新兴产业“小苗成大树”,一幅现代化工业图景正在绘就。

  《光明日报》(2025年09月08日 01版)

[ 责编:任子薇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