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这堂“大课”,凝聚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这堂“大课”,凝聚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9-09 04:3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高校师生中激发强烈反响——

这堂“大课”,凝聚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

光明日报记者 晋浩天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京隆重举行。全国各地高校师生或现场观礼、或收看直播,在这一庄严的历史时刻,大家心潮澎湃、倍感振奋。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在高校师生中引发强烈反响,他们纷纷结合教育使命与时代责任,畅谈感悟、抒发情怀、展望未来,表达出传承伟大抗战精神、培育时代新人的坚定决心。

这堂“大课”,凝聚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

  由3000名高校学生组成的合唱团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演唱。新华社发

  “无比震撼、自豪和骄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为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观看了盛大庄严的阅兵式,北京大学党委书记何光彩深感振奋,备受鼓舞。他表示,八十年前,先辈们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一道彻底打败了法西斯主义,赢得了来之不易的和平。“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我们将努力把北大建设成培养时代新人主阵地、基础研究主力军、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和教育对外开放新高地,推动高等教育充分发挥建设教育强国的龙头作用,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贡献北大力量。”

  南开大学杰出教授李金铮受邀于现场观礼。他说:“气势恢宏的陆军方队、海军方队、空军方队、火箭军方队威武雄壮,排山倒海的各类装备方队,无不体现出我国日益强大的军威、国威!这一切成就的取得都来之不易,我们要永远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作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师,我会带领学生弘扬正确史观,为提升中国国际学术话语权,培育心怀报国志向、堪当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李刚,已是第四次带队参与天安门广场重大活动合唱指挥。他激动地表示,当《松花江上》的旋律响起,许多观众流下热泪,歌声唤起了全国人民同仇敌忾、奋起抗战的记忆。“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这句话久久回荡在我们心中。我们团队圆满完成了任务,感到非常自豪!”

  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硕士生廖婧妤是第二次参与国家重大活动合唱演出。从本科新生到研究生一年级学生,从建党百年到抗战胜利80周年,她深刻感受到了人生关键节点与祖国重要时刻同频共振。“‘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不仅是青春誓言,更是我求学道路上愈发坚定的人生信仰。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我定当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这堂“大课”,凝聚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

入选天安门广场合唱团的中国政法大学学生在认真排练。资料图片

  “让爱国情怀在年青一代心中扎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一边,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与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思政教育工作的教师,东北师范大学教授杨晓慧认为,大会就像一堂“大课”,凝聚着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为青少年提供了一部具象化的民族精神教科书。“这份沉甸甸的历史,正是爱国主义最深厚、最不容置疑的基石。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要引导青少年穿透迷雾,深刻理解这段历史的本质与分量,将其内化为精神坐标,让爱国情怀与和平信念在年青一代心中真正扎根、代代相传。”

  “十四载烽火将山河熬成血与火的长歌,也铸成中华民族以血肉为刃的抗战史诗。昔日积贫积弱、百业凋零,今朝舰阵如虹、百业竞荣,这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百年奋斗史。”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长聘副教授王熙语气坚定。“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人民教师,我们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我要通过扎实的学术研究,深入阐释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历史脉络,将伟大抗战精神中蕴含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艰苦奋斗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智慧与力量。”

  “80年过去了,抗战的硝烟早已散去,但历史的记忆是不可磨灭的。”山东大学历史学院院长代国玺说,“我们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领会思想观点、把握精髓要义,切实用讲话精神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抗日战争史研究和中共党史研究工作,讲清楚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历史,阐明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是如何反对战争、争取并维护和平的。”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系本科生王佳雨深深感到,这场阅兵,展示的不只是震撼人心的现代化装备、整齐划一的威武之师,更是一个民族从苦难中崛起的底气,是对“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定践行。

这堂“大课”,凝聚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

  浙江省嘉兴市北京师范大学南湖附属学校的小学生们参加开学第一课《红船精神》。新华社发

  “为教育发展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

  历史承载过去,也启迪未来。金华职业技术大学党委书记王振洪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以历史昭示未来,为教育发展注入强大精神动力。作为职业院校,我们要将伟大抗战精神转化为育人实践,努力培养更多‘技能报国’的新时代工匠:以‘工匠精神’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通过产教融合服务区域产业升级;以‘红色基因’铸魂育人,在实践教学、社会服务中厚植家国情怀;以‘开放视野’对接国际标准,在职业教育‘走出去’中贡献中国智慧。”

  “物理学作为探讨物质基本结构和运动规律的科学,是几乎所有国防技术创新的源头。”北京化工大学数理学院教授吴扬说,作为一名高校物理教师和科研工作者,要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教学中融入前沿科技案例,激发学生的科学热情与探索精神,在科研中勇闯“无人区”,力争在关键领域实现原创突破,为国家锻造更为锋利的“技术利刃”。

  “作为一名钢铁冶金专业的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行业高端技能人才、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使命。我们应将抗战历史与钢铁工业发展历程融入教学,引导学生聚焦行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不断提升中国钢铁的国际竞争力。今后,我将立足本职岗位,以更饱满的热情、更严谨的态度勇于创新,为推动钢铁冶金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材料工程学院教授董中奇说。

  阅兵中的无人化、信息化装备方阵,给北京师范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电子信息专业博士研究生吴思思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我太清楚这些装备背后的技术力量——从协同无人机到智能感知系统,都是科技强国的见证。这也更坚定了我的决心,将所学AI知识融入祖国建设,用技术为民族复兴添砖加瓦,守护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和平盛世。”

  《光明日报》(2025年09月09日 14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