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构建公民终身法治教育体系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构建公民终身法治教育体系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9-17 03:2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马怀德(中国政法大学校长、中国法学会副会长)

  法治宣传教育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明确了法治宣传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揭示了法治宣传教育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内在关系。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系统工程中,要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培育全民法治信仰,为全面依法治国夯实社会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的颁布,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将法治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国民教育、社会教育,构建起了科学完备的公民终身法治教育体系。

  把法治教育纳入干部教育体系。国家工作人员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不仅会直接提升国家治理的法治化水平,还会对全社会产生积极的引导示范作用。国家工作人员法治宣传教育,既要体现在前端,包括录用考试和岗前培训,更要体现在日常,要在全体国家工作人员中开展常态化学法活动。国家工作人员学法要突出宪法学习,引导其树立宪法意识,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法治观念。国家工作人员学法要与本单位的业务工作相结合,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不断提升其法治思维,提升依法履职、依法办事的能力。国家工作人员学法,领导干部等“关键少数”要带头,要将其学法用法情况列入年度述职内容。

  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法治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青少年树立法治信仰是立德树人的应有之义。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学校和教师要承担起主体责任。学校要将法治教育融于教育各阶段和日常管理,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提升依法治校水平,针对性开展防范校园欺凌、性侵害等主题教育。教师要把法治教育融于课程体系,通过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参与、互动、思辨中理解读法条、探悉法理。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的育人功能,通过模拟法庭、社会调研、旁听审判等活动,让法治教育更接地气。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行政等部门及律师协会等组织应当为学校开展法治教育提供实践教育资源,支持学校开发法治教育实践课程。通过开展法治教育,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法治扣子”,引导青少年在思考和实践中将法律知识内化为法律意识、涵养成法治精神。

  把法治教育纳入社会教育体系。最重要的法律刻在人民心里,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是全民守法的基础工程。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以及企事业单位,要在全民法治教育中承担起自己的职责。要面向全体公民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教育,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引导人民群众自觉尊崇、信仰和遵守法律。针对公众开展法治教育应注重方式方法,要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结合重要时间节点、重大活动等,重视现代通讯信息技术的应用,要把法治宣传教育融入基层治理和日常生活,不断提升法治宣传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针对公众开展法治教育还要从群众的需求出发。比如,针对新兴经济领域从业者要加强劳动合同、社会保障方面的法律宣传,针对农村干部群众要加强基层群众自治、土地承包等方面的法律宣传,针对老年人群体要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反电信网络诈骗、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的法律宣传。

  良法是善治的前提,法治宣传教育法的出台,为规范和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了权威依据,对推动法治宣传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所有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都应当按照法律规定承担相应职责,推动公民终身法治教育制度贯彻实施,提升公民法治素养和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形成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光明日报》(2025年09月17日 03版)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