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光明日报记者 王美莹 徐鑫雨
2025年9月15日至21日是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以下简称“网安周”),今年活动的主题为“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以高水平安全守护高质量发展”。这场盛会,不仅是网络安全宣传普及的重要平台,更是凝聚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纽带,因而涌现出众多令人瞩目的亮点——
前沿产品与解决方案集中亮相
作为历年网安周的重要活动之一,9月14日至18日,2025年网络安全博览会暨网络安全产品和服务国际推介会在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从技术到应用,从互动到体验,博览会现场科技氛围浓厚,各类前沿网络安全产品与解决方案集中亮相。走进互动体验区,“春晓”数字人成为人气焦点。它不仅能流畅解读法律条文,还能“听懂”并回应昆明方言,以亲切和机智的互动方式带领观众轻松理解网络安全政策。
在众多亮相博览会的创新技术中,最新发布的智能眼镜可信连接技术框架——gPass,因在身份认证与隐私保护方面的突破而备受关注。“gPass借助可信身份流通、端到端加密、设备认证等技术,确保‘设备是本人’,构建信息传输的安全屏障,全面保障用户信息安全与隐私;同时,还融合了声纹、虹膜、指纹等无感核身技术,实现‘本人操作’的流畅安全认证。”蚂蚁集团现场负责人介绍。
《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发布
如今,人工智能技术正重塑生产力与创新生态。然而,技术的发展也伴随着安全风险——治理,已成为AI可持续发展道路上不容回避的命题。
2024年9月,《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发布。一年后的今天,面对技术迭代所催生的新挑战与新机遇,由专业机构、科研院所与行业企业共同推进的框架2.0版正式在2025年网安周主论坛上发布。
“框架2.0版对AI安全风险进行了结构性调整,将其细化为三类:技术内生安全风险、技术应用安全风险与应用衍生安全风险。针对这些风险,框架提出30项技术应对措施与14项综合治理措施,构建起更具操作性的治理体系。”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主任刘博解读道。刘博说:“该框架的实施将有助于深化国际协作,推进技术成果的全球共享,确保人类真正普惠于智能时代的发展红利。”
以高水平安全守护高质量发展
今年的网安周上,与会嘉宾围绕网络安全技术、教育、产业融合发展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畅所欲言,为以高水平安全守护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
本次网安周活动的举办地昆明,作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重要门户、数字云南建设的核心枢纽,既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乐土,也是网络安全防护的前沿。会上,相关负责人介绍:“昆明信息网络已建成5G基站4.7万个,城市网络万兆端口19.7万个,信息基础设施实现从有到优的演进升级。”
网安周期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高位推进,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持续增强,数字公共服务搭建提质增效的好声音不断传来——昆明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贯通互联仪式举行,标志着昆明在新增设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的4个城市中率先打通与南亚、东南亚、欧洲、北美洲的数字通道,既在网络空间中架起数字友谊桥,更为网络安全合作开辟了新路径。此外,网络安全博览会、人才招聘会、创新创业竞赛等活动,也推动人才、技术、资产高效对接,促进网络安全“政产学研用”协同发展。
然而,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在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新的网络安全风险和挑战。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世忠表示:“人工智能的未来不是谁控制技术、谁定义规则的博弈,而应该是共商规划、共享成果、共担责任的协同治理格局。在重大的历史机遇和挑战面前,各个国家的科技工作者要积极作为,以协同治理守护技术向上,以全球智慧点亮智慧未来”。
(光明日报昆明9月18日电)
《光明日报》(2025年09月19日 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