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作者:詹文格,系中国作协会员
闲笔是一种写作手法。它看似旁逸斜出,中断了主线情节的发展,冲淡了接踵而至的高潮,然而从美学的层面来看,其意义举足轻重——既可调整叙事节奏,又增添了盎然的诗意,令人回味悠长。
闲笔属文学的范畴,殊不知植物中也有“闲笔”。一根垂挂的藤蔓、一片飘飞的落叶、一枚坠地的浆果……自然界有无数细节以“闲笔”的方式,诠释着春秋万象。
蓝天下,流水汤汤。河风骤起,浪头奔涌,水鸟惊飞,芦苇摇晃,一朵接一朵的芦花从枝头飞起,像轻盈的雪片,追随飞鸟的翅膀,无声地飘向远方。由此,衬托出天的高远、水的灵动、风的放纵。这漫天的芦花便是芦苇带来的“闲笔”。
爱写诗的老胡对植物颇有研究。前几年,我和几个朋友随老胡去他堂妹的樱桃园采摘樱桃。正值立夏时节,热浪翻涌,漫山遍野的樱桃如同燃烧的火苗,营造出热烈的气氛。深入园中,只见一颗颗果实圆润饱满,像发光的红宝石,它们成串成串地悬挂于枝头,让每一株果树都有了沉甸甸的分量。
阳光耀眼,果实诱人,我们第一次见到如此辽阔的樱桃园,十分惊喜。一行人立于园中,并不急于摘果品尝,而是先饱眼福,个个眼波流转,相机咔嚓咔嚓,横拍、竖拍、前拍、后拍,一阵忙乱之后,不约而同地为眼前的美景而惊叹。只有老胡一人在树下仰头观察,一言不发,似乎在沉思、遐想。
那时的我们根本不明白老胡为何沉默。两年过去,终于有了答案。这一次,老胡再次邀约,比之前更急切、更热情。于是,大家带着新的期待,重返樱桃园。又是果实成熟的初夏,我们清晨便抵达农庄,直奔果园。刚从露水中醒来的樱桃,正享受着晨曦的亲吻,四野云雾弥漫,林中水汽蒸腾。
太阳升高,转眼云雾散去,佳果满枝的樱桃园从混沌中浮现。看着阳光下越来越清晰的图景,我们再次惊艳。只见果树的空地上点缀着一丛丛芭蕉,显得错落有致,每一片蕉叶都带着漫不经心的风雅。在红绿相间的色彩中,一幅泼墨写意的国画徐徐展开。那一刻,我们呆立着,久久没有回过神来,而后欢呼雀跃。这回的老胡不再沉默,与我们一样兴奋起来。
原来,喜欢古诗的老胡追求浓淡相宜、虚实得当的意境。两年前来探园时正是丰收季节,那泼天泼地的果实,那红彤彤的色彩,如火焰一般灼目。进园后,老胡总觉得视野被果树挤占得满满的,似乎少了点什么。
当时沉默着的老胡正在进行思考。他认为,一个果园应该有用于烘托的背景,有作为点缀的“闲笔”。一番构思谋划,他有了想法。次年初春,老胡带着堂妹去苗圃买来一批鲜活的芭蕉苗,在众亲友的帮助下,植进了园中。
转眼一年多过去了,芭蕉长出万千气象。这个时候,入园采摘的游客无不双眼发亮。对于果园来说,“务虚”的芭蕉应属于园中的“闲笔”,然而在硕果的映衬之下,“闲笔”不闲。望着鲜红的樱桃、碧绿的芭蕉,走进园中的人们不由得吟诵起南宋词人蒋捷的名句:“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光明日报》(2025年09月19日 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