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携手同行,中国东盟“新”潮澎湃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携手同行,中国东盟“新”潮澎湃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9-21 03:1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特别关注·中国-东盟博览会】

  光明日报记者 闫丛笑 周仕兴

  充满未来感的卫星模型、备受瞩目的国产大飞机轮胎、智慧农业管理系统……在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一系列前沿科技成果集中亮相,展现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在科技创新与合作方面的丰硕成果,为区域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先进技术展上,近200家国内外高科技企业携约1200项参展产品精彩亮相,其中人工智能和AI赋能展品占比超50%。首次设立的人工智能专馆和新质生产力专馆,更是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生物技术等前沿领域,集中呈现了170余项顶尖科技成果,展现出技术赋能千行百业的广阔前景。

  制造升级:新质生产力塑造产业新版图

  上汽通用五菱展台上,智能岛制造体系吸引众多东盟国家客商驻足。该体系深度融合数字孪生、人工智能及柔性制造等前沿技术。工作人员朱灯宏介绍:“智能岛具备出色的多车型兼容能力,自动化率与生产精度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展位中的制造体系模型生动呈现了轮胎岛、玻璃岛、检测岛等16个无人作业单元与超280台机器人协同运作的场景,通过构建“静态+动态”双模式柔性生产岛,彻底改变了传统串联式总装模式,实现效率与收益双提升。

  这种制造能力的创新输出,正在重塑区域产业格局。上汽通用五菱在印尼的市场占有率已超过37%,稳居该国市场首位。广西柳州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如底盘、座椅和线束)及锂电池等产品,在东盟市场广受欢迎。据统计,柳州在今年1—8月对东盟国家出口额达61.8亿元,同比增长66.5%,其中对越南的进出口增幅高达104.7%。

  在中科卫星展区,“北部湾一号卫星”模型引人注目。中科卫星的工作人员向越南客商介绍:“我们的愿景是实现全球实时感知。‘北部湾一号卫星’计划于本月底发射,服务北部湾及东盟区域发展。”该卫星由中科卫星与防城港市政府联合研制,具备穿透云雨的能力,可广泛应用于农业灾害监测、海洋环境观测和城市建设管理。目前,来自印尼、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家的客商已初步表达意向,展现出浓厚的合作兴趣。

  产业升级背后,是标准与人才双向流动的加速。在2025中国(广西)-东盟职业教育合作发展大会上,柳州职业技术大学与印尼万隆制造理工学院签署协议,共建中国-印度尼西亚工程技术学院。学院将聚焦机电工程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通过“技术+人才”一体化输出模式,为当地装备制造业培养专业人才。这种产教融合机制,不仅将助推“中国标准”在东盟市场的认可与推广,也为新质生产力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携手同行,中国东盟“新”潮澎湃

图为穿梭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内的无人驾驶智慧小巴。闫丛笑摄/光明图片

  智慧赋能:让科技成果走进民生日常

  在东博会期间,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内往来穿梭的“土豆巴士”成为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线。这款名为RoboBus的L4级无人驾驶智慧小巴,由南宁产投集团旗下南宁产投汽车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控股企业——广西申龙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与PIX Moving联合研发,首次在东博会亮相便吸引了众多关注。

  车辆安全员设定好行驶路线后,RoboBus随即启动自动驾驶模式。当检测到前方有行人或障碍物时,车辆能够迅速响应,及时停车或选择安全路径绕行。来自柬埔寨的参展商林女士首次体验无人驾驶汽车后表示:“一开始比较好奇,上车之后还有些紧张,但实际上车辆运行非常平稳,节省了很多时间。”

  目前,人工智能已广泛融入东盟国家的生产生活场景。“泰国拥有丰富的医疗数据资源,而中国在数据集构建和技术研发方面具有优势。”泰国人工智能协会副主席纳里·努霍姆博士道出了东盟国家对技术合作的迫切愿望。泰国顶尖科研机构——泰国生命科学卓越中心今年首次组织多家当地医疗人工智能企业参展,向中国观众展示人工智能辅助诊断、远程监护等前沿技术,期待与中国同行加强协作、推动联合创新。

  捷佳润科技集团已在老挝、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等6个东盟国家成功落地30多个项目,覆盖榴莲、花卉、香蕉等经济作物的智能种植领域。此次重点展示的“土谛AI”系统,更是针对东盟国家农业特点进行了个性化开发与定制。捷佳润科技集团副总经理、数字果园总经理张兴杰表示:“借助东博会这一重要平台,我们将持续推广先进的农业科技新成果,助力东盟伙伴见证并共享中国技术的力量。”

  共建共享:从产品展示到全链条协同创新

  在东博会先进技术展的签约仪式上,共有62个涵盖新能源、人工智能与化工新材料的项目成功签约,总投资额达245.68亿元。这批项目不仅包括技术引进,更注重联合研发,体现出中国与东盟的科技合作正从单一的产品贸易,向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全面升级。

  越南副总理梅文政表示,越方已出台两部数字化转型基础性法律,旨在为越中两国在人工智能、电子信息等关键领域的合作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合作将为更多企业带来丰富的市场机遇,并有望催生一批行业领军者,尤其是在高科技、经济与数字领域。”马来西亚对外贸易发展局中国事务部副总监马兹兰·哈闰表示,“本届展会焦点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食品饮料与农产品出口,而是积极向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拓展。中国在数字技术领域的领导力有目共睹,与中国的合作为我们国家的初创企业提供了更多机遇。”

  新加坡贸工部部长刘燕玲表示,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通过深化在数字经济、绿色能源和供应链互联互通等领域的合作,将为双方企业带来更加顺畅的贸易环境和更广阔的发展机遇。中交集团总经理张炳南表示,面向未来,愿同各方一道,通过聚力科技驱动、数字转型和创新引领,奋力谱写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新篇章,推动中国-东盟共同繁荣。

  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建设的不断推进,绿色技术合作也迎来新动力。据展会发布的《中国-东盟绿色技术合作路线图》,2025至2030年间,双方将重点推进可再生能源、循环经济、低碳交通等领域的技术转移与标准对接。广西东盟技术转移中心数据显示,仅今年上半年,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绿色技术交易额已达47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通过广西枢纽平台促成的合作占比达38%。

  东博会已超越传统展会的功能定位,正逐步发展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构建创新生态、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平台。通过持续展示前沿科技成果、促进企业精准对接,东博会有效发挥着连接中国与东盟市场的桥梁作用,为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持续注入动力。

  (光明日报南宁9月20日电)

  《光明日报》(2025年09月21日 07版)

[ 责编:茹行止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