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时代之问的中国答卷与青年启示——读《创新实干促发展》有感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时代之问的中国答卷与青年启示——读《创新实干促发展》有感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9-27 04:1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孙君镕(北京联合大学教师)

  2025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强调“实业兴国,实干兴邦”。这一重要论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指明方向,也为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锚定了坐标。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2025年推出的《创新实干促发展》,秉承“理论热点面对面”通俗理论读物的一贯风格,以鲜活案例和通俗理论,剖析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核心议题,为青年汲取力量、找准方向提供了“成长指南”。

  破题之思与创新之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书中人工智能章节提出“以人为本、智能向善”伦理框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者爱人”思想融入现代技术治理。我国自主研发团队创新“AI+人工”协同模式,以青年智慧破解技术变革带来的就业难题。在“全球南方”章节中,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年参与国际志愿服务、海外研学或加入跨国企业海外项目。例如,中国在东南亚“数字丝绸之路”部署15万个5G基站、中国企业承建哥伦比亚波哥大地铁一号线等。中国青年带着中国智慧、中国经验与中国技术走向世界,也将海外先进理念和多元文化带回借鉴。新一代青年以平视世界的自信眼光、开放的心态,与世界对话;也更加乐于扎根祖国大地,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实现人生价值。

  理论之基与实践之镜。以理论之光照亮实践之路,用中国案例回答世界之问。本书为思政研究和教学实践提供了极具分量的参考,为青年提供了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思维工具:在‌理论创新层面‌,系统阐释了“创新”与“实干”的辩证关系,为教师提供了教学框架设计的理论依据。通过“问题导向—实践验证”双循环,将抽象理论转化为可操作的课堂讨论议题,引导学生从理论推演中提炼实践策略,培养其批判性思维与实证分析能力。在‌实践指导层面‌,书中可操作、可复制的政策建议,搭建起青年“从想到做”的桥梁,让青年把握参与国家战略、社会发展的正确路径。依托理论与实践的双支撑,既为教师提供教学借鉴与转化方法、助力培育学生能力,也为青年提供认知工具与实践路径,二者形成的联动效应,让教师的教学成果切实赋能青年成长,推动青年在发展中彰显价值。

  铸魂之钥与成长之梯。阅览本书,可从中解码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密钥,也为培育时代新人提供了视域框架。在价值引领与教学实践上,书中的辩证思维、系统观念和问题导向,依托“思创融合”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家国情怀;而乡村振兴、民营经济部分关于“内生动力激发”的理论分析,可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活素材”,激发创业热情、培养实干精神,把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方法创新与职业规划上,新大众文艺章节的雅俗共赏论,启示思政教育要善用短视频、网络文学等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设计思政主题的文创产品、举办潮流风格的思政展览,让思政教育更接地气、更有活力;人口高质量发展部分提及的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人才高地建设等论述,为青年指明了“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战略”的奋斗方向。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新时代青年正处在大有可为的最佳历史时期。本书用理论照亮实践,用案例传递力量,既回答了时代之问,更给予了青年启示:唯有以创新为帆,以实干为桨,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才能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乘风破浪、行稳致远。对高校思政工作者而言,应将本书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通过专题研讨、案例教学、实践体验等形式,引导青年学子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切实增强矢志投身民族复兴伟业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光明日报》(2025年09月27日 06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