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光明日报记者 冯家照 张诗瑶 高建进
夜空下的福建福州,闽江两岸灯火璀璨。
自2014年起,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在西安与福州两地轮流举办。日前,第十二届电影节如期而至,十二载春秋,电影节已从一颗种子,长成了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回顾十二年历程,电影节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数据显示,自举办以来,电影节共吸引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参与,电影项目创投签约总金额超200亿元人民币。
本届电影节评委会主席、导演陈凯歌在开幕式上动情地说:“优秀的电影能够跨越障碍,成为文化交流的使者。”据了解,本届电影节评委会由7个国家的13位知名电影人组成。
今年,电影节首次单独设置了两岸电影活动板块,举办两岸青年电影人交流会、两岸AI短片大赛、台湾电影展映等活动。这一创新举措进一步丰富了电影节的内涵,使福州成为连接海峡两岸电影人的重要枢纽。
数字背后是影响力的飞跃。本届“金丝路奖”共收到来自125个国家和地区的2856部报名影片,其中国外影片2600部,港澳台影片55部。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共有1850部影片来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数量远超历届。
参加本届电影节“金丝路奖”角逐的,不少是新一代青年电影人的作品。在90后青年导演蔡耳朵看来,电影节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能够让来自不同国家的电影人表达观点、分享经验。
陈凯歌表示,希望通过“金丝路奖”看到更多能够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电影作品、优秀的青年电影人。这种对青年人才的重视,为电影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在本届电影节展映影片中,不乏青年电影人参与创作的身影。福建省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金晨仪认为,电影节展映能有力带动本地影视力量成长。
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院长谢宗贵希望高校可以集结本土培养的青年创作者们,以此展现福建电影本土人才培养成果。
站在第十二年的新起点上,电影节迎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9月24日,本届电影节举办“一带一路”国际电影节推介暨签约仪式,来自柬埔寨、印尼、俄罗斯、南非等国家的九大电影节代表与电影节达成合作意向。
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理事长焦宏奋指出:“中国电影市场拥有9万多块银幕和近20亿年度观影人次,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在他看来,电影节将成为各国深化创作、制作、技术等领域合作的平台。
新技术也为电影产业带来了新的可能。本届电影节设置了XR扩展现实单元,推出了“沉浸福州XR展”,通过VR、MR等前沿技术打破传统影像边界,为观众带来跨越时空的沉浸式艺术体验。
中国电影资料馆副馆长、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陆亮透露:“近两年来,俄罗斯、印尼、哈萨克斯坦、埃及等40余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陆续举办中国电影周、中国电影节,构建起一套覆盖广泛、合作稳定的丝路国家间的电影交流机制。”
本届电影节落幕了,但光影留下的感动仍在延续。三坊七巷的古老坊巷、闽江两岸的璀璨灯火、街头巷尾的电影海报,都在诉说着这座城市与电影的不解之缘。
我们相信,下一个十二年,电影节将继续以其独特的魅力,让电影艺术在千年丝路上绽放新的光芒。
《光明日报》(2025年09月27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