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采药昆仑”何以文献阙载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采药昆仑”何以文献阙载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9-29 03:2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山东大学讲席教授 姜 生

  历史是无限的“既往总集合”,史官所记、文献所存,仅其部分而已;历经沧桑,文献亦佚失无数。秦始皇使翳采药昆仑事,古文献皆失载,有多种可能。

  第一,这里的“史官”文献可分为两部分,一是秦之史官所作《秦记》,二是司马谈、司马迁父子所著《史记》。《史记》主要依据《秦记》来写秦的相关内容,然而两者很可能都没有记载昆仑采药事。

  李斯请求焚书时,有言:“史官非秦记皆烧之。”后来司马迁读《秦记》,对其评价不高。他在《六国年表》中论六国(或曰战国)史实时,称:“史记独藏周室,以故灭。惜哉,惜哉!独有《秦记》,又不载日月,其文略不具。”则《秦记》过于简略粗疏,甚至不载日月。这给司马迁的战国研究带来不小的困难,以至于司马迁称“战国之权变亦有可颇采者”,要从一些不甚可靠的“战国之权变”材料中选择史料。因此,惯于简略粗疏的《秦记》,很可能并未记载昆仑采药事。后世所了解的秦,主要见于《史记》。现今虽已出土数量众多的秦简牍,然多属中下层文书,与高层统治者直接相关者寥寥。

  第二,“昆仑”不在司马谈、司马迁父子的采风范围之内。

  司马谈、司马迁父子曾有意“罔罗天下放失旧闻”(《史记·太史公自序》),如司马迁曾“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闚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戹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史记·太史公自序》)。《史记》也多处记载作者的踪迹,如:“余至江南,观其行事,问其长老”(《史记·龟策列传》);“吾尝过薛,其俗闾里率多暴桀子弟,与邹、鲁殊”(《史记·孟尝君列传》);“吾适北边,自直道归,行观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堑山堙谷,通直道,固轻百姓力矣”(《史记·蒙恬列传》)。诸如此类,例子较多。秦始皇的诸多刻石或由此而被采入《史记·秦始皇本纪》,而尕日塘秦刻石远在西羌,秦汉所不治,自不在太史公父子采风范围之内,无从为其所知,也不会被写入《史记》。

  第三,秦代文献的散佚。

  秦代文献,经过王莽末期的战乱、东汉末期的战乱、侯景之乱、隋末战乱、唐末战乱等,绝大多数已不可见。考之南朝梁阮孝绪《七录序》:“《七略》书三十八种,六百三家,一万三千二百一十九卷。五百七十二家亡,三十一家存。《汉书·艺文志》书三十八种,五百九十六家,一万三千三百六十九卷。五百五十二家亡,四十四家存。”先秦秦汉时期的古籍,如以《七略》为之计,则散佚95%,如以《汉书·艺文志》为之计,则散佚93%。总之,早在南朝梁时期,秦代的文献应已大多数散佚,比例超过90%。此后又经过诸多战乱,其情况自然更不容乐观。北宋司马光写作《资治通鉴》时,在《史记》《汉书》之外已几乎找不到秦和西汉的可靠史料,即为其证。

  因此,即便其他秦汉史料文献中曾经保存五大夫翳采药昆仑之事,很可能也会失传。

  第四,使翳采药昆仑为始皇末年事,阙载尤可理解。

  或许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求其原因。其一,秦始皇三十七年,始皇帝处于濒死危机心态,为“变气易命”而常年“游徙”,忌于栖居,情况特殊,朝政荒废自是不免。其二,秦亡之际,虽然汉军入城接管了秦朝档案,但战火兵燹致官方档案史料损毁,在所难免,萧何所得是否完整亦未可知。《汉书·萧何传》:“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律令图书藏之。沛公具知天下险塞、户口多少、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图书也。”王充《论衡·别通》:“萧何入秦,收拾文书。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

  第五,可能秦朝史官不知其事,当事者亦不得擅自记录传播。

  这有其特定的历史原因。秦始皇信任方士卢生、侯生等东部方士,然而求仙之事反复宣告失败,构成“欺君”,导致秦始皇三十五年对“文学方术士”所采取的“文化战争”(460多名术士被“坑之咸阳”,按《史记·儒林列传》:“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对术士群体已构成弃毁之势,成为政策性事件。在这种情况下,显然不再适合皇帝公开派遣方士采药——故使五大夫衔命,“将方技”寻药昆仑。如此,始皇帝只能亲遣信臣默行其事,自不为群臣及史官所知见。至于翳等当事者,更不得擅自记录和传播其事。

  那么翳是什么样的臣?

  采药昆仑攸关生死,使命重大,自须派遣虔敬忠诚可靠之臣。翳可视为帝之代身。而其名“翳”,内含秦人文化:“翳”字于秦有特殊意义,从中或可推其与秦始皇之某种共缘背景。按始皇姓嬴名政,伯翳之后,庄襄之子。而舜臣伯翳为秦嬴族本源。《国语·郑语》:“嬴,伯翳之后也。”《史记·秦本纪》:“女华生大费,与禹平水土……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翳。舜赐姓嬴氏。”《汉书·地理志》:“秦之先为伯益,佐禹治水,为舜虞官。”而秦人有借用祖翳之名的偏好。如《史记·项羽本纪》,秦郎中骑王翳出身关中,后入刘邦军,参与围攻项羽,得其首级而封侯。秦亡后项羽封秦朝三降将以“三秦”分治关中制约汉王刘邦,原为秦朝都尉受封关中北部的翟王董翳之名亦当同类。

  此外又需虑及,上古时期,欲与神界交涉,礼节及程序尚多。上古传说中的昆仑,为诸神和仙人所栖之圣山,自非凡人所可到达。为成其事,翳等或许亦需秘而行之。且古多忌讳,求采神药,必当以礼。而礼为士大夫以上所行。为此,至少出发前,或在某个节点,翳等一行及其车马需行某种斋戒整肃。

  综上,五大夫翳受命为始皇帝采药昆仑,文献失录,史官阙载,其原因有多种可能。或许第五种可能性更大一些。欲知其究竟,尚待更多相关文献资料佐证以图之。

  《光明日报》(2025年09月29日 07版)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