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光明日报记者 鲁元珍
9月29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文化和旅游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成就。
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和旅游部部长孙业礼表示,“十四五”以来,文化和旅游系统统筹推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高效完成“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出了积极贡献。
文化和旅游实现深度融合
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是“十四五”期间文化和旅游发展的一条主线,也是一大亮点。“近年来,我们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使得‘诗和远方’相得益彰、浑然一体。”孙业礼说。
“十四五”以来,文化和旅游发展的质量、效益不断提升,更多文化创意元素有机地融入旅游,文旅融合纳入国家5A级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等级划分标准。各地建设了一批富有文化内涵的旅游景区、度假区,推出了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旅游休闲街区、乡村旅游目的地。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最直观的效果,就是推动新型业态层出不穷、消费场景迭代升级,让文化和旅游的产品、服务更加丰富、更加多样,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孙业礼说,比如,近年来,“跟着演出去旅行”成为新风尚,“文物游”“非遗游”“考古游”“博物馆游”持续升温,人们在旅途中,除了看山、看水、看风景之外,更希望体验美、体验文化、体验风土人情。
同时,文化和旅游相互交融,进一步放大了各自行业关联度高、涉及面广、带动性强的特点,让“文旅+百业”“百业+文旅”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在促进城乡建设和发展方面,文化和旅游融入城市更新、美丽乡村建设,增强了城乡的审美韵味,营造了宜居宜业宜游的环境。在促进消费方面,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不仅稳住了消费的基本盘,还有力带动促进了制造业、农业、商贸等行业活力的释放,有效促进了群众的就业和增收。
优质文旅产品供给更丰富
“近年来,人民群众的出游需求持续旺盛。我们始终坚持旅游为民、旅游乐民的理念,不断优化产品结构、丰富产品供给,努力让广大游客在旅游中领略自然之美、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王建华说。
“十四五”时期,优质文旅产品供给更加丰富,全国新推出58家5A级旅游景区,新增A级景区约2600家,总数已经达到1.65万家,县域覆盖率提升至97%,旅游景区正加快焕新升级。
“融合态”产品成为亮点。旅游与农业、工业、体育等领域有机融合,延伸了产业链条,培育了新的增长点。各地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助力百姓致富增收。工业生产线、工业遗址有机转化为旅游产品,嵌入旅游线路,让游客见证工业历史、体验工业文化。
近年来,智慧旅游快速发展,智慧景区、度假区、街区建设加快推进,各地积极探索科技赋能旅游产品新路径。
“我们积极适应不同游客群体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引导经营主体推出定制化、特色化旅游产品。”王建华说。
文化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卢映川表示,“十四五”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具体来看,“十四五”以来,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文化市场经营主体不断壮大,文化产业发展的综合效益持续显现,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据统计,2024年,全国文化产业资产总计达到34.4万亿元,实现营业收入超过19万亿元、利润总额达1.77万亿元。
文化产业结构布局持续优化,以创新驱动文化产业发展,积极推进新技术应用,传统文化业态转型升级,新型文化业态加快发展,数字文化精品持续涌现,优秀的文创作品产品爆款不断。2024年,在规模以上文化企业中,文化新业态行业实现营业收入达5.9万亿元,占整个文化产业比重超过40%,比2020年增长88%。
“十四五”期间,一系列消费促进和惠民活动促进消费潜力不断释放。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各地共举办相关惠民活动21万场次,发放消费券等惠民补贴23亿元,带动消费超1400亿元。文旅消费的综合带动作用凸显,演艺经济、夜间经济、票根经济等十分活跃,有效延展消费链条,满足人们个性化、情感化、体验化消费需求。同时,一批优质文化企业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动漫、游戏、潮玩、演艺等文化产品加速“出海”,有效助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观众走进剧场、美术馆、展览馆,渴望欣赏到更多优秀的文艺作品。“十四五”时期,我国文艺创作生态不断优化,优秀文艺作品的供给持续丰富,精品佳作不断涌现,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光明日报》(2025年09月30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