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数智社会的新大众文艺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数智社会的新大众文艺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10-01 03:2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高世名(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新大众文艺指的是一种由新大众、新主体创造出的新文艺,彰显着新时代、新现实催生出的新经验。这些年,各类文艺形式纷纷“插电、上网、通智”——网络文学、素人创作繁荣发展,网剧、短视频、电子游戏强势“破圈”,脱口秀、沉浸式戏剧纷纷登场,“村晚”“苏超”等群众文化活动蔚为大观,汇聚成一股蓬勃强劲的文艺大众化浪潮,生发出一种自信、平等、松弛、善意、包容、共享的氛围。这波浪潮带着一股清新活泼、向上向前的精神气质,与西方流行文化中弥漫的“废土风”“克苏鲁”“赛博朋克”有着显著区别。

  当然,新大众文艺不只是青年文化、亚文化,不只是动漫、二次元,更不只是AIGC那种模态化的自动生成,新大众文艺的产生有其贯穿百年的历史脉络。从20世纪20年代“大众文艺”概念提出,到30年代“普罗文学”“文艺大众化”的讨论;从延安时期“群众文艺”的实践,到新中国“人民文艺”理念的确立;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对通俗文化、流行文化的探索,到21世纪以来技术变革、媒介转换、观念革新对文艺创作传播环境的重塑,新大众文艺才在新时代的土壤中应运而生。

  大众文艺反映社会意识,也塑造社会意识。大众文艺的百年历程所贯穿着的,是中国革命文艺和社会主义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和历史实践。过去的百年历程,也正是中国文艺通过创作实践逐渐发现人民大众、建构起文艺人民性的过程。新大众文艺继承了20世纪中国社会文化史的精神内核,也即“人民史观”,抒写新时代的人民生活和人间情味,展现出一种多元开放、刚健清新的精神气质。对比国际艺术界几十年来反复纠缠的那种明显的“社会介入”或“参与性艺术”,新大众文艺真正体现了人民艺术自我赋权、自我赋能的精神本色。

  大众文艺是日常生活的艺术,在日常生活中塑造我们的现实认知和时代想象,影响着人们的情感判断和欲望生成。新大众文艺的涌现有其社会基础,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绽放出的文明之花。这些年,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我国超大规模人口的文化素质显著提升,人民群众自我表达的愿望和能力、参与文艺生产传播的愿望和能力普遍提高。由此所带来的,不仅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增长,还有一种更加可贵的东西——人民群众文化生产、文艺创作的主体性与能动性不断增强。

  技术迭代推动社会发展,媒介演进造就文艺变革。这些年网络媒介、数字技术不仅重塑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体验方式,也改变了艺术创造的语言、形态。在阅读中交互,在接受中输出,在模拟中生成,在传播中创造,还有所谓“消费即生产、用户即股东”,在这些我们渐渐习以为常的现象背后,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和主体形态逐渐生成。

  在我看来,新大众文艺是一种召唤——召唤创造之心志,召唤每个人生命中的“作者之心”,召唤创造的新主体,召唤艺术的新生态。

  许多新大众文艺的创作者是艺术圈之外的普通人,他们依托自媒体,创作并且创造出一种既“切实”又“切身”还“切己”的精神产品。这对文艺界乃至整个时代都至关重要,因为它不仅是一种文艺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不仅是无数普通人创造性的自我展示,更是个人与世界的连接与互动;不仅是一个个“艺术家”的涌现,更是一种新的社会文化机制的养成。新大众文艺打通体制内外,超越年龄代际,形成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创作无分业余专业、手法无问古今中西的局面,造就出新时代文艺创作繁荣发展的浩然大势。它抛掉近现代中国文化史上的种种思想包袱,跳脱出“中西、古今、雅俗、左右”的纠葛辩难,在当代中国人的生活土壤中自由生发,在互联网、大数据、自媒体塑造的环境中茁壮成长,生机勃勃,气象万千。

  文艺乃大政之始,而非大政之余。文艺从来不止于反映和记录社会进程,更以充满能动性的创造力与实践力,深刻参与对社会、个人乃至时代的改造与重构。新时代,文艺不只是安顿身心的“修养之道”,还是激发民族创造力的“创新之源”,更是开物成务的“有为之学”。创造从来不是凌空蹈虚、自我陶醉,而是指向一种既扎根现实又志存高远的超越性力量。

  艺术从来不止于某种专门技能,它是用想象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用创造力面对生活、超越自我、重塑现实的能力。新大众文艺的创作者们,从应接不暇的日常中提炼出来的,不仅是解除困境的具体方法,还有困境所激发的生机与活力。新大众文艺的创作实践让我们明白:无论从事哪种职业,无论身处何种境地,只要保持创造之心志,生活就永远不会山穷水尽,只要保持“作者之心”,就可以做到化生活为艺术、化腐朽为神奇、化苦难为资粮。

  无数个体的生命表达把广大人群连接在一起,无数条孤独小径编织成辽远壮阔的生活世界,无数日常点滴汇合为浩荡磅礴的时代洪流,无数普通中国人的生命之歌,凝聚成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交响。新大众文艺是“人人的艺术”,是新时代文艺的“人民之学”,是当代的“国风”。它承载着中国人的心事,承载着中华民族对人道的理解、对未来的感悟。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应该深入百姓的精神世界,主动融入这一大众创造之洪流,以真诚、敏锐、开放的艺术实践,发掘和梳理出这个时代生机勃勃的“人、事、物、场”,从真实的人间万象中提炼出当代中国人的价值、情义和生命动力,继而彰显出新时代文艺开放进取的时代气象、刚健清新的民族精神。

  人间歌哭皆史笔,江湖聚散即诗篇。此刻,中华大地上正在发生的一切,就是一首伟大的诗。新大众文艺将从无数中国人的生活实践与未来想象中汲取诗情,创造出一种“古今中外多维互动、人文科技双向会通”的新文化,回馈给人民、贡献给时代、分享给世界。

  《光明日报》(2025年10月01日 05版)

[ 责编:茹行止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