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决胜“十四五”】
光明日报记者 韩业庭
早晨醒来,点开手机浏览最新资讯;上班路上,听听喜欢的音乐;回到家中,刷个剧放松身心;晚饭后,跳一场酣畅淋漓的广场舞;周末,到博物馆、美术馆打卡……“十四五”期间,我国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空前丰富,人们的生活因文化而变得更有质感和温度。
文化供给空前丰富
在上海西岸大剧院排练厅,学员们面对黄浦江景练习芭蕾形体;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内,市民们走上台自我介绍,开启戏剧表演课程;在杨浦文化艺术中心,一群白领手握画笔跟老师学习素描……日前,上海市民艺术夜校秋季班开班。从花艺、手作到瑜伽、非洲鼓,再到匹克球、八段锦,夜校课程内容繁多,市民总能遇到自己感兴趣的,同时课程数量从2021年的132门增加到2025年的3852门,供给增加近30倍。
上海市民艺术夜校课程数量的增加,是我国文化供给日益丰富的一个缩影。如今,中国人的“文化菜单”上远不止艺术夜校那些课程。
《长津湖》《流浪地球2》《热辣滚烫》《哪吒之魔童闹海》《南京照相馆》……近几年,国产电影题材日益丰富,类型更加多样,让观众观影时面临“选择困难”。数据更有说服力:2024年,我国生产影片总量为873部;城市院线净增银幕数4658块,银幕总数达90968块;开展电影公益放映821万场,观影人次约4.32亿。
广电视听方面,不管“大屏”,还是“小屏”,只要“开屏”,总有刷不完的剧,看不完的节目,《觉醒年代》《人世间》等剧集打动人心,《典籍里的中国》、“中国节日”系列等节目实现“破圈”传播。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局长曹淑敏介绍,“十四五”以来,我国共制作发行电视剧(网络剧)超1500部、动画片超3500部,纪录片超35万小时,微短剧约15万部。
舞台艺术方面,《只此青绿》《红楼梦》《新龙门客栈》《猫神在故宫》等优秀作品不断涌现,传播力和影响力从剧场内外溢到剧场外,让戏迷们直呼“过瘾”。此外,演唱会、音乐节等轮番登场并下沉至县城,观众在家门口就能实现“追星”愿望。
文化供给极大丰富的背后,是国家对文化事业的持续投入。2024年,全国文化和旅游事业费1216.2亿元,而2021年这一数字是1132.88亿。
新型文化空间大量涌现
在北京宣武门外,绿树掩映中,一座红色建筑引人注目。这座名为“广阳书院”的新型文化空间由废弃建筑改造而成,是北京近几年新晋文化地标和网红打卡地。走进书院,既能捧书品茗,又能看展和欣赏小型音乐会,还能品尝将二十四节气元素融入其中的养生餐食,其“自然生态+人文艺术”的创新模式,为全年龄段人群带来沉浸式文化体验。
“十四五”以来,像“广阳书院”一样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在全国各地大量涌现。比如,四川成都温江区开办24小时“留灯书屋”,湖北潜江推出“播动潜江文化驿站”。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各类公共文化新空间超4万个,它们以高颜值、强设计感和丰富内容,成为老百姓身边的“文化客厅”。
北京大学教授李国新认为,与传统公共文化设施相比,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小而美”,运营方式也更为灵活,更容易以资源整合的方式嵌入街头巷尾、人文建筑、城市公园等各类生活场景,从而延伸公共文化服务的触角,为破解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提供了支撑。
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涌现,满足了群众多元化、高品质的文化需求。“摆渡人书场”矗立在上海浦东新区周家渡街道的梅园中,曾获评“最美公共文化空间”。评弹、沪剧等传统艺术在这里上演,与现代化剧院不同,这里的舞台与观众席仅几步之遥,演员能看清台下每一张脸。一位戏迷感慨:“别处的剧场像庙堂,这里像自家院子。演员下台喝口水,还能跟我聊两句角色怎么演,我们要的就是这种艺术交流。”
群众文化活动遍地开花
广西防城港市上思县图书馆院内有棵大榕树。一次,几个阅读爱好者在大榕树下举办读书会,书友们像电视节目《朗读者》中的嘉宾一样,轮流上台朗读自己喜欢的文章。几年下来,上台朗读的书友和台下倾听的观众都越来越多,参与者有教师、学生、机关干部、企业职工、外卖小哥等。如今,“大榕树朗读会”已成为颇受当地群众青睐的文化活动品牌,并走出图书馆,走进军营、农村、学校,让每一个喜爱朗读的人都能成为台上的主角。
群众不仅登上了“朗读台”,也登上了“表演台”。近几年,村民们当主角的“村晚”活力四射,一个个由村民自编自导、自排自演的节目,演绎着村民的身边人、身边事、身边生活。一声声俚语方言饱含着乡风乡味、乡情乡愁,一张张幸福笑脸传递出乡村全面振兴的蓬勃气象。来自文化和旅游部的数据显示,仅2023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就举办了2万余场,参与人次约1.3亿。
“村歌”“村超”“村舞”“村秀”“村BA”等以农民为主体的“村字号”文化活动遍地开花,不仅满足了农村群众的文化需求,也激发了乡村文化的内生动力,增强了农村群众的文化自信。“以前在台下当观众,如今登台唱主角,有种自豪的感觉。”农民朋友这样描述内心的真实感受。
(光明日报北京10月1日电)
《光明日报》(2025年10月02日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