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体育经济,激活一城消费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体育经济,激活一城消费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10-02 01:5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经济界面】

  光明日报记者 鲁元珍

  这个夏天,“村超”“苏超”等大众体育赛事再次点燃运动激情,“跟着赛事去旅行”成为文旅热点;在城市各个角落,越来越丰富便捷的体育设施带动了全民运动热潮……随着人们健康意识不断增强,体育消费市场需求旺盛,体育赛事、运动装备、户外运动产业快速发展,体育领域新业态、新场景不断涌现,体育经济正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新引擎。

体育经济,激活一城消费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趣味桨板挑战赛吸引近百组家庭报名参赛。  张锋摄/光明图片

体育经济,激活一城消费

在北京郊区露营地,露营爱好者支起帐篷享受美丽秋色。周潜之摄/光明图片

体育经济,激活一城消费

浙江慈溪某公司车间内,工人在加工出口的皮划艇。新华社发

体育经济,激活一城消费

人们在贵州省榕江县“村超”球场观看球赛。新华社发

  1.“观赛热”激活文旅流量

  清晨的黑龙江哈尔滨凉爽宜人,松花江畔的马拉松赛道上人头攒动,跑友们正摩拳擦掌、蓄势待发。随着一声清脆的发令枪响,选手们如离弦之箭冲出起跑线,现场的呐喊声此起彼伏。“比赛氛围太好了,赛道附近还有音乐演出、花球舞等表演,看完比赛后,我准备好好逛一逛这座城市。”来自河北的游客李煜兴奋地告诉记者。

  成都世运会余韵未散,新一轮赛事浪潮再次掀起——9月以来,四川省城市足球联赛车迷赛温江站、世界体育舞蹈大赛、成都马拉松等诸多精彩赛事吸引了大量游客,“观赛热”的延续为城市带来了大量文旅流量。

  精彩的体育赛事,正在成为吸引参赛者和游客的“流量密码”。比赛现场,观众的呐喊与欢呼声燃起全场氛围;赛场之外,各大商圈、景点人潮涌动,游客们在观赛之余,也在感受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

  从奥运会、世运会等大型国际赛事,到接连火爆的“苏超”“村BA”“村超”等大众体育赛事,赛事经济的火热激活了一座城市的消费。除了门票带来的收入外,体育赛事还带动了文旅、住宿、餐饮、商业、交通运输等相关产业,推动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将赛事“流量”转变为消费“增量”。

  今年上半年,河北、浙江、福建等7地共监测了511场重点赛事活动,带动体育及相关消费超160亿元,场均带动超3000万元。“苏超”单场上座超6万人,带动江苏全域多场景消费380亿元。

  《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持续打造“跟着赛事去旅行”“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乐享精彩赛事、寻味中华美食”等品牌活动。

  不少地方已经开启探索和尝试,积极发展“票根经济”——游客凭门票票根可以享受旅游、饮食、住宿、购物等多方面优惠,票根成为玩转全城的“通行证”,将不同消费场景联动起来。

  群众体育活动与地方特色文化相互结合,让优秀传统文化在赛事经济的带动下“出圈”。在贵州铜仁梵净山马拉松比赛现场,苗族银饰非遗展被搬到赛道旁,补给站增加了本地特色美食。竞技体育与非遗传承相结合,让游客在感受体育激情的同时,也带走一段难忘的文化记忆。

  2.体育全产业链蓬勃发展

  桨板、徒步、露营、山地自行车……年轻人喜爱的户外运动正在成为健康休闲新风潮。“95后”姜小冉是一名资深的户外运动爱好者,从飞盘、垂钓到潜水、桨板,涉猎十分广泛。最近,她购入了一块一千元左右的桨板,准备好好体验一把这项运动:“桨板收纳方便,下班后就可以去水上玩,放松又惬意!”

  今年夏天,水上运动的热浪扑面而来,桨板运动的话题在社交媒体上持续发酵,带动了桨板在电商平台的销量。7月上旬,淘宝天猫平台桨板成交量同比增幅超200%。在拼多多平台,今年夏季桨板类产品搜索量同比飙升190%。

  “体育赛事的快速发展,户外运动消费的火热,显著拓宽了运动类商品的市场规模,跑步类鞋服、自行车、滑板、飞盘、露营装备等销量快速增长。”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黄海燕说。

  大众体育消费的需求增长,不仅带动了体育用品市场,更带动了体育全产业链蓬勃发展。近年来,各地依托自然资源禀赋,推进户外运动产业发展,建设户外运动营地,如在水资源富集地区发展骑行、溯溪等户外项目,让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体育消费热点。

  在河北张家口,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带火了冰雪运动、冰雪旅游,也带动了冰雪装备制造业提质升级。在张家口宣化冰雪产业园,从索道缆车、造雪机等重型设备,到碳纤维滑雪板、滑雪服等轻装备,各企业生产忙中有序。每年冰雪季,该产业园各类冰雪装备订单红火,“宣化造”冰雪装备加速走向国际市场,为冰雪经济热再添“一把火”。

  统计显示,目前,我国体育器械产业产值从2015年的1.12万亿元提升至1.5万亿元以上,增长34%;全国体育器械生产企业超过6.3万家,形成冰雪器材、健身器材、智能穿戴设备等21类产品体系。

  在2025年服贸会现场,一只凝胶冰雪新材料做成的“凉宝宝”小熊吸引了大家的注意,不少观众将其握在手里,感受冰雪一样冰凉的触感。“这款材料在环境升温时不会融化,被称为‘不会融化的冰雪’。我们将其应用在冰雪场馆,可以降低冰场能耗50%以上。”北京凝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供给侧创新将持续释放消费潜力,要加强传统体育用品制造业领域的转型升级,加强新技术在体育用品中的应用,推动体育用品制造业企业向服务业领域拓展延伸。”中央财经大学教授王裕雄说。

  从体育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到新材料、新科技的创新运用,体育产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3.打造全民健身的“金角银边”

  周日清晨,安徽淮北市碳谷湖薄雾轻笼,湖边绿道上,一辆辆自行车从林间轻快驶出。42岁的陈潇穿着轻便的运动装,头戴遮阳帽,在一次次踏板的转动中感受着骑行带来的轻松愉悦。“这边的景色不错,每天来骑行、跑步的人很多。”陈潇说,环湖绿道为大家提供了运动健身的好场所。

  “以前想打球要坐车去体育馆,来回得两个小时,现在下楼拐个弯就有新球场,太方便了。我在这里组队还认识了不少新朋友!”在南京,篮球爱好者赵平对家附近这个利用桥下空间新建的健身公园赞不绝口。自7月公园建成后,喜欢来这里运动的居民一天天多起来。

  如何进一步建设和完善体育设施和运动场地,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运动健身需求?近年来,各地持续加大对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推动增加健身场地和体育设施供给。公园绿地、桥下空间、闲置土地……这些“被遗忘的角落”被利用起来,打造成全民健身的“金角银边”,进入市民的日常生活圈。

  大型体育赛事过后,体育场馆通过再利用,从“专业赛场”向“全民空间”延伸。如杭州亚运会后,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大莲花”、杭州奥体中心体育馆“化蝶”等场馆向市民开放,成为全民健身场所,并吸引体育培训、电子竞技等新兴业态聚集。

  为了进一步促进体育消费,各地纷纷延长体育场地设施开放时间,并通过发放体育消费券提振体育消费。如河南将安排1300万元用于发放2025年体育消费券,发放时间为2025年8月至2026年2月,消费券发放品类为体育服务类和体育用品类。

  “周末场地费60元一小时,使用消费券能减15元。”杭州体育馆壁球馆的工作人员说,杭州体育消费券的发放,让壁球这样的小众运动也开始受欢迎起来。

  在城市各个角落,体育场馆设施不断完善升级,满足不同人群健身需求;在景区、商圈、街区等场所,体育运动类业态不断增长,让更多人感受到体育运动的魅力。从绿意盎然的健身步道,到人气旺盛的体育场馆,体育运动正在从专业走向大众。专家指出,全民运动的氛围逐渐兴起,引领更多人培养了运动热情和习惯。一大批人从“体育小白”转变成真正的“体育人口”,成为拉动体育消费增长的重要力量。

  《光明日报》(2025年10月02日 04版)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