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光明日报记者 彭景晖 董 城
近几年,广场舞噪声问题既困扰市民,也给相关部门的管理带来困难。然而,在北京市昌平区,记者见到了公安民警的妙招——一个五面封闭、一面开放的木箱,轻松解决了问题。
看似简单的妙招背后,是北京公安队伍针对“12345”政务服务的一场深切思考和变革,“一条热线听诉求、一张单子管到底”的理念在民警队伍中得以贯彻。
在昌平区的冠华苑小区,民警手中的噪声测试仪显示:隔音箱正前方的音量,和周边音量相差24分贝。北京市公安局昌平分局平西府派出所也因这个“小箱子”,引得不少外地同行前来“取经”。
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把“接诉即办”作为为民服务的重要抓手,北京市公安局要求局属单位对群众诉求限时回复、限期解决,努力寻找“最优解”,实实在在解决群众一件件“心头事”,持续提升派单办理的响应率、解决率、满意率。
“‘12345’是解决问题的‘民生线’,更是感知社情民意的‘晴雨表’。我们以解难题为己任,推动‘接诉即办’向‘主动治理、未诉先办’转变,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一件件诉求解决中‘加码增色’。”北京市公安局法制总队政委刘彦介绍,首都公安在推进接诉即办改革过程中,不断推进制度机制创新,高质效打造民意警务的做法成效,被收录到《北京基层治理蓝皮书》。
回应“12345”诉求,不是所有问题都能通过一次“接诉即办调度会”就能解决。为了解决一个小区居住证“办证难”问题,门头沟分局城子派出所至少牵头召开了5次会议。
派出所针对不同问题,会集不同部门协力攻关,最终带动全小区居住证办证问题得以彻底解决,得到群众好评。
“我们在总结这一案例时,把成效归功于‘高频诉求专题办’机制。”刘彦介绍,法制总队组织治安、人口、交管、经侦、环食药旅等业务部门,坚持数据精准分析研判,选取诉求量大、涉及面广、群众反映突出的高频共性问题,进行专项指导和治理。
“如今,我们每月集中研究治理一个专题,坚持全年抓、持续抓,有效直击治理堵点,实现从解决‘一件事’到办好‘一类事’质变。”北京市公安局法制总队中队长靳国介绍,如户政服务、犬类管理等群众拨打‘12345’诉求数量均已同比下降。
“通过‘12345’热线反映过经济案件的群众都有同一个感触——复杂。”民警介绍,北京市公安局经侦总队于2023年10月成立了全国首家省级经济犯罪案件受案中心,致力于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一站式”受案专业服务。
2024年2月,一家在顺义区经营的速运公司来到受案中心报案,反映公司某快递员伙同某单位工作人员非法套取运费折扣,引发客户大规模投诉。经侦总队受案中心依照管辖规定,迅速指导顺义经侦大队开展受立案工作。
办案民警发现,该案涉及串通签订虚假合同和骗取运费折扣等不法行为交织,职务侵占与商业贿赂等多重罪名叠加。
履行“集中受案、闭环管理”的受案中心,不仅指导分局经侦部门受案,而且及时、准确、高效地完成了跟进指导工作。目前相关犯罪嫌疑人已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据了解,经侦总队建立的“包联机制”效果显著。总队受案中心民警对接包联分局经侦部门,使案件受理、取证指导、疑难案件会商等工作得以更顺利、更规范开展,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光明日报》(2025年10月05日 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