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光明日报记者 王东
第十五届全运会将于11月9日开幕。一个月后,当圣火在广东奥体中心点燃,粤港澳三地健儿将同场竞技争金夺银,共逐光荣与梦想。
10月9日,采火少女点燃采火棒。新华社记者 邓华摄
文化与赛事深度融合
全运会是全国水平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综合性运动会。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举办地,将通过赛事向世界展示大湾区的活力与魅力,从文化交融、赛事赋能、人才合作等方面生动讲述大湾区体育故事,全方位提升大湾区体育的国际传播力与影响力。
记者从组委会了解到,目前各项筹备工作正有序推进。十五运会组织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委常委王曦介绍,十五运会开闭幕式上,粤港澳三地将同步升国旗、唱国歌,还将以三地运动员代表团同时入场等形式,突出粤港澳三地联办特色。他表示,广东将充分用好“港车北上”“澳车北上”及240小时过境免签等便利政策,提升全国乃至全世界观众入粤观赛旅游的便利度;携手港澳打造“一程多站”深度游产品,鼓励粤港澳旅行社联合开发“全运主题游”产品,促进赛事经济与文旅消费双向赋能。
24年前曾举办过第九届全运会开幕式的广东奥体中心,如今已焕然一新。奥体中心改造项目建筑设计负责人郭嘉介绍,此次升级改造以承办十五运会及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承继了原有场馆的设计理念,又采用了新材料、新技术,进行了无障碍设施、智慧化设施等方面的提升,兼顾赛时赛后利用的理念贯彻始终。
广州体育馆、越秀山体育场、深圳湾体育中心等场馆也纷纷完成“蝶变”——广东赛区75个比赛场馆中,超过90%为现有场馆升级改造,突出绿色、智能、共享的理念。
粤港澳三地密切沟通协作
十五运会竞技比赛项目设34个大项419个小项,其中57个小项在开幕前完成,预计1.5万余名运动员参加决赛。群众赛事活动设23个大项166个小项,其中148个小项在开幕前完成,预计有1.1万名运动员参加决赛。
本次十五运会按照“广东为主、港澳优先”的原则,综合考虑城市特色和项目优势,充分尊重港澳意愿,将比赛项目分布在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等19个城市。其中,香港承办8个竞体比赛项目(包括39个小项)、1项群众赛事活动(包括6个小项),澳门承办4个竞技比赛项目(包括14个小项)、1项群众赛事活动(包括8个小项)。目前,十五运会竞赛总日程已正式发布,68场测试赛已完成过半。
十五运组委会副主任、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佟立新介绍,在此前跨境测试赛中首创“一赛事一次跨三境”和“前置查验、封闭运作、无感通关”新模式,探索总结“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规三地”创新举措,成功破解不同法律体系下人员、物资、信息等关键要素高效便捷流动的难题,为做好十五运会赛事组织开了个好头,也将为未来大湾区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融合发展积累“全运经验”。
此刻,测试赛的哨声在场馆回响,开幕式彩排已进入冲刺阶段,城市街角的全运标识越发鲜亮。“让我们相约广州:在粤剧悠扬的唱腔中,品味岭南文化的深邃;在珠江夜游的晚风里,感受千年商都的脉动;在全运赛场的欢呼中,见证中国体育的辉煌。”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执委会副主任、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朱小燚说。
随着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的脚步日益临近,“激情全运会,活力大湾区”“追梦大湾区,出彩人生路”的主题口号在粤港澳大湾区各个城市街巷间流转,吉祥物“喜洋洋”和“乐融融”化作流动的风景,把团圆和美好的寓意传播到城市各个角落。
体育+科技成为亮点
30天后,我们将看到一场高科技与体育比赛深度融合的盛大赛事。比如,十五运开闭幕式将综合运用各类声光电及智能控制技术辅助艺术创作;设置了智慧无障碍看台;以电子狗、无人车等方式为残障人士提供便捷服务……
全国首创的“云上的全运村”,借助AI技术应用和“赛事自由视角系统”等,让观众实现沉浸式观赛和互动。在广州体育馆、深圳宝安体育馆等场馆,多个AI摄像头组成了“天眼网络”,可提前15分钟预判人流聚集风险并自动制定应急疏导方案;通过引入VR等技术,观众可通过语音识别、手势交互等实时获取赛事日程、服务导览等信息。停车场“光储充放微电网”只需10~15分钟就可以为电车快速充电;基于北斗卫星的“跨境无感通关”和12分钟更新的“气象精准预报”等为赛事运行提供强大支撑。智能化的追光跑道帮助运动员调整到最佳运动状态,羽毛球AI直播相机可智能识别多拍回合及杀球动作等“高光时刻”,提升群众观赛的趣味性。
当夜幕降临,大湾区城市地标同步亮起全运主题灯光,礼花造型的会徽在夜色中流转,恰似粤港澳同心筑梦的剪影,静静等候30天后十五运火炬点燃的那一刻!
《光明日报》(2025年10月10日 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