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作者:赵启斌(南京博物院古代艺术研究所书画研究员)
傅抱石是第一位致力于毛泽东诗意画创作的中国画家,他将传统中国画尤其文人画、诗意画带入新的审美范畴中来,掀开了中国画创作的新篇章。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傅抱石创作了相当数量的具有现代绘画特征的毛泽东诗意画作品,成为毛泽东诗意画创作数量最多、艺术影响力最强、传播力最广的一位中国画家,其中既有传统审美观念的继承,也体现出绘画思想观念的开拓与变革。
《江山如此多娇》草稿图(中国画) 傅抱石 南京博物院藏
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词意图(中国画) 傅抱石 南京博物院藏
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词意图(中国画) 傅抱石 南京博物院藏
毛泽东《七律·到韶山》诗意图(中国画) 傅抱石 南京博物院藏
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词意图(中国画) 傅抱石 南京博物院藏
“引诗入画”传统的开拓
傅抱石的毛泽东诗意画是对传统文人画的继承及创造性发展。画家借助中国画的传统样式,推陈出新,以特有的民族文化形式、民族绘画样式表达出时代的心声、时代的精神。以诗人名句、诗词意境进行绘画创作一直是中国画的重要创作方式之一。傅抱石继承这一传统,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构图方式和侧重点,将毛泽东诗词所具有的审美意象和精神气象,以诗意画的形式展现出来。这些画作形象地传达出豪迈激越、壮阔磅礴的精神情怀,成为新中国画的一代经典。
早在1950年,傅抱石就开始以毛泽东诗词为绘画题材进行创作。自《七律·长征》《沁园春·雪》诗意画开始,傅抱石就从没有停止过相关题材的发掘和创作活动,一直坚持了十五年的时间,直到1965年突然去世才结束。对自己的创作,他有着独特的思路和方法。傅抱石说:“据我个人浅薄的体会,画诗词常见的有三种方法:1.深刻体会原作者的原意,不拘于迹象,自然合拍。这是最好的画法。但最难,不多见。2.把全文的意思,全面画来,句句扣紧,而画面与主题一致。3.全文包含太多、太杂,不易在一幅之中联系起来。这种情况下,是容许画其中的(主要的)一句、一联,或一部分的(孤立地画一句、一联、一部分也可以)”(傅抱石《创作毛主席诗词插图的几点体会》)。傅抱石在进行毛泽东诗意画创作时,显然遵循了这三种基本方法来进行,体现出自己的精神追求和审美理想。
根据不完全统计,傅抱石在新中国成立后创作的毛泽东诗意画作品,全部加起来有二百余幅之多,不少都是极具时代特色和现代精神气息的精品力作。仅以南京博物院所藏作品为例,《江山如此多娇》《芙蓉国里尽朝晖》《春风杨柳万千条》《乾坤赤》《毛泽东〈七律·长征〉诗意图》《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词意图》等诸多作品都是傅抱石创制的诗意画经典。许多作品甚至不止一幅,有些达数幅之多。
笔墨随思想而变
《江山如此多娇》是傅抱石(与关山月合作)创作的毛泽东诗意画中最具盛名的一幅,现收藏于北京人民大会堂。该画以《沁园春·雪》词意为题材,描绘的是云开雪霁、旭日东升时,莽莽神州大地“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的美丽图景。
南京博物院所藏中国画《江山如此多娇》即是傅抱石为人民大会堂巨幅画创作的草稿之一。此幅作品右半部分近景作山势突兀而起,山下松林绵延无尽向画面中心而来,青竹、梅花、泉瀑掩映其间;中景部分所绘长城如巨龙一般在万千山峦中向远处升腾伸展而去;远景部分则是万山逶迤,白雪皑皑,天空红霞浮荡,毫无萧索、冷冽气息,气象壮阔,给人以精神激越之感。虽然此件作品是为小幅之作,但气象雄大,非常贴切地将词中“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精神情怀再现出来。
傅抱石在《中南海作画记》中写道:“主席写这首词的时候,全国还没有解放,词里有‘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可是,今天情况不同了,‘太阳’已经出来了,‘东方红’了,它的光芒已经普照着祖国的大地,画面上一定要画出一轮红日……在一个画面上同时出现太阳和白雪,同时出现春夏秋冬的不同季节,同时出现东西南北的地域,并不会使人感到矛盾或不调和。我们优秀的绘画传统,不是有过把四季山水或四季花鸟集为一图的吗?”
在我国绘画史上,《诗经》《楚辞》《上林赋》《洛神赋》《桃花源记》《春夜宴桃李园序》《秋兴八首》《赤壁赋》等诸多古典文学作品是诗意画的重要文学来源。毛泽东诗词可以看作此类创作的又一重要文化母本。可以说,正是毛泽东诗意画的创作经历,对傅抱石新的世界观和绘画观的形成产生了相当深刻的影响。他在不久以后的1961年2月6日给友人的一封信中由衷地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思想变了,笔墨就不能不变”。这一绘画思想的出现,既是他对自己创作经验的总结和升华,也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画变革思想的高度概括和浓缩。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
傅抱石的毛泽东诗意画作品,无论在绘画立意、内容、审美意象和艺术风格方面都表现出相当鲜明的个性特色。诗词中那些深邃、优美、壮阔、浪漫的精神情怀和理想追求,有了具体可感的画面。归纳起来,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绘画特征和表现内容:
首先,将革命精神缅怀与当下现实生活相融合。毛泽东诗词既包含革命时期的作品,也有新中国成立后的作品,呈现出不同历史时期的精神情感和表现内容。傅抱石的毛泽东诗意画除了表达对过去岁月的回忆、缅怀之外,其表现对象和内容直接切入当下,纳入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建设场面,这与传统绘画尤其文人画拉开了很大的距离。傅抱石的毛泽东诗意画,深情讴歌火热的现实生活,赞美祖国壮丽河山,时代气息扑面而来。新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在画中看到,比如工农业生产、游人旅游观光、轮船行驶在江面的情形,等等。如根据《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诗意而创作的中国画,将沐浴在朝晖中的紫金山及周围景致,以浪漫而梦幻般的诗意境象呈现出来,借助青松、翠柏、烂漫的朝霞、高耸的烟囱、如织的游艇以及雄伟的紫金山等诸种物象,表现出新中国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
其次,重视写生创作。写生作为重要的创作手法,二十世纪初以来逐步为当时的画家群体所认可和接受,中国画的创作由此进入向大自然索取素材、向社会索取素材的道路。傅抱石的毛泽东诗意画创作,也十分重视写生的运用。他不断加入所观察到、感受到的真实物象,从而为画作带来真切的空间感和质感。傅抱石的画作,不是对诗词的图像阐释和描绘,而是具有写生带来的真实感,令人如临其境,如见其形。傅抱石自己具有在南京和重庆的生活阅历,新中国成立后赴韶山、延安等诸多革命圣地进行写生创作,把自己感受到、观察到的革命圣地的山川物象加以概括提炼,因而具有鲜明的现代感和浓郁的时代气息。如根据《七律·到韶山》中“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诸句诗意,结合实地勘查写生而绘制的画作,全幅以写意笔法画出平畴、山川、河流、山路、村舍、林木、上工行走的人群以及参观故居的游人,物象极为丰满、多样,显现出画家驾驭山水场景的惊人能力。画面高度概括出湖南南部特有的山川景致,葱郁而丰茂,清新而秀丽,不愧为一幅优美秀雅的青绿山水画得意之作。
再次,呈现出阳刚大美气象,以及革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融合的审美气质。傅抱石曾说,《蝶恋花·答李淑一》《七律·送瘟神二首》《忆秦娥·娄山关》《十六字令三首》《念奴娇·昆仑》《水调歌头·游泳》等,“很谨严,同时又极生动,大气磅礴,如日中天”“是大家可公认为浪漫主义最突出的”。毛泽东诗词中多次描绘的夜色、秋意、水汽、春晖、晴光、雨声、微风、霞影、流云、树影、曙色、晨雾等,都在傅抱石的画中栩栩如生地再现出来。在画家所塑造出来的具体可感的空间中,有着萧疏、奇伟、瑰丽、朴茂、热烈、雄浑、激越、奔放、凄美、梦幻、浪漫、清新、明丽等审美意象。如《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词意图》绘大雨倾盆,云中嫦娥翩翩起舞,吴刚在其身后端酒而立,绿色的柳叶在雨中不断飘落;近景部分则画有无数红旗飘拂于万千峰峦间,象征革命的胜利。
近期,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南京博物院举办“江山多娇——傅抱石笔下的毛泽东诗词绘画作品展”,遴选傅抱石经典代表作50件,观众可从中领略伟人诗词与名家绘画结合的壮阔磅礴之美。在几十年的创作中,傅抱石充分利用他所掌握的系统而精湛的传统文化知识、传统绘画技法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悉,为中国画赋予了崭新的时代特质和美学内容。他在毛泽东诗意画中所呈现出来的音乐感、节奏感、现代美感、梦幻意识以及精神性、思想性,为中国画的发展输入了现代的思想观念,尤其对于题材和意境的开拓具有深远意义。
《光明日报》(2025年10月12日 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