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让技能人才更多更能⑭】
以高素质技能人才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
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 张志明
苏州是制造业大市,2024年,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4.7万亿元。当越来越多的企业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转型,市场对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水涨船高”,苏州也出现了结构性就业矛盾。应对这一挑战,苏州打出“技能先行”牌,从供给侧改革入手,推动职业技能培训与就业服务双向循环互动,促进供需两端精准匹配。
一是精准培育,产业需要什么就重点培训什么。我们从2020年起,每年遴选3000余家企业,开展紧缺高技能人才调研,动态发布紧缺高技能人才目录,引导市场提前培育,将培训补贴标准上浮30%。
二是前瞻布局,未来需要什么就提前储备什么。为缓解培训资源相对短缺,2021年我们在全国率先面向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先进材料、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领域,探索开展项目制培训,通过发布培训目录清单,引导职业(技工)院校、培训机构、企业等开发培训资源、承接培训项目,已累计发布培训专业(工种)294个,确定承训机构256家,储备相关技能人才5.65万人。
三是构建生态,人才期盼什么就努力实现什么。为培养技术技能两栖人才,打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我们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企业“一评双证”评价模式,职工通过一次评审,就能获得职业技能等级和专业技术职称两张证书。抓住“新八级工”制度试点契机,在全省率先开展特级技师、首席技师评聘,已有7人获评首席技师,75人获评特级技师。
企业是人才培养和使用的主体,我们支持企业自主开展技能培训和技能评价,职工获得职业技能等级,企业则给予相应薪酬。
目前,苏州高技能人才突破115万人,占技能人才比例超39%,位居全国、全省前列。
(光明日报记者 苏雁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2025年10月13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