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新大众文艺座谈会:推动新大众文艺更加健康发展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新大众文艺座谈会:推动新大众文艺更加健康发展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10-15 02:3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记者 冯 帆 宋喜群

  什么是新大众文艺?新大众文艺新在哪里?10月13日,由山东省委宣传部、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主办的新大众文艺座谈会在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举办。专家学者、新大众文艺创作者及创作生产传播机构负责人畅所欲言,共同探讨数智时代新大众文艺健康繁荣发展之道。

  在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莫言看来,新大众文艺的传播方式和平台依托互联网,人人都能参与创作,人人都是“演员”,既是欣赏者,也是创作者,还是批评家。起初看似“闹着玩”的个人兴趣,慢慢演变成一种独特而新颖的艺术形式,其表现的内容特别接地气,都是老百姓身边或是创作者自身的故事。

  会上发布了《中国新大众文艺研究报告》。报告指出,新大众文艺的价值取向逐渐从传统的、由专业作家和艺术家主导的“精英代言”模式,转向契合大众的“文化自主表达”模式,使大众的原生态生活成为文艺表达的核心内容。新大众文艺突破传统文体界限,其传播机制也由单向输出转向交互共创。新大众文艺作品或产品,在审美取向上偏向通俗化、生活化、情感化,强调情绪价值与共鸣体验。

  如今,新大众文艺创作在繁荣发展的同时亦深陷同质化、浅表化与文化内核缺失的困境。新大众文艺应如何鼓励提升原创力,从而破除“同质化”“流量为王”等现象?

  人民日报社文艺部主任袁新文认为,新大众文艺首先是大众文艺,必须植根于生活的沃土,接地气、冒热气、有生气;其次要处理好艺术与科技的关系,科技为文艺赋能,但不能代替艺术的审美;再次要扶持帮助青年创作者,多给他们成长空间,从而让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创作更多优质作品。

  “新大众文艺要更加健康、规范地发展,不仅要将其真正纳入艺术创作中来,通过优秀作品的评比进行积极引导,更要对人工智能等技术生成的作品进行明显标记,让读者和使用者一目了然,从而鼓励坚持原创的文艺工作者创作出新的作品。”莫言说。

  《光明日报》(2025年10月15日 09版)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