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节粮减损,守护“大国粮仓”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节粮减损,守护“大国粮仓”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10-17 02:3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记者 陈 晨

  10月16日是第45个世界粮食日,所在周是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今年宣传周的主题是“粮食节约 人人有责”。16日,2025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主会场活动在北京举行。

  “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中国粮仓稳如泰山,中国饭碗端得更牢。14亿多人的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主会场活动上,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焕鑫表示,保障粮食安全需要在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节约粮食、减少损耗是重要方面。近年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大力推进粮食节约减损,取得显著成效。

节粮减损,守护“大国粮仓”

10月15日,江苏省太仓市港城小学老师为孩子们讲解水稻生长知识。新华社发

  粮库储粮综合损失率控制在1%以内

  在中央储备粮四川新津直属库,全球首座架空式粮食气膜仓巍然矗立,应用了粮情测控、智能通风、智能气调、智能控温等储粮技术的气膜仓、浅圆仓,让记者见识到了何为高标准粮食仓储设施。

  “入库后的粮食‘住宿条件’好着呢!我们还推动绿色科技储粮技术创新应用,通过仓顶大功率轴流风机实施负压上行通风,并分阶段平衡粮堆内部温差,将平均粮温控制在10摄氏度左右,确保粮堆在冬季蓄足‘冷芯’。此外,充分利用夜间低温高湿的环境进行保水降温通风,保水减损成效显著。”新津直属库总经理杨宏宇说,通过科技储粮有效实现了减损降耗。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现有仓房升级改造和功能提升,粮情检测、机械通风、环流熏蒸、谷物冷却“四合一”储粮技术在粮库广泛应用。粮仓的关键性能指标如气密性、隔热性等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控温、气调、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等绿色储粮技术应用比例大幅提升。

  目前,全国粮食标准仓房完好仓容超过7.3亿吨,高标准粮仓仓容逐年增加,具备低温准低温储藏能力仓容达2.2亿吨。我国的粮食储存管理正由安全储粮、减损降耗迈向绿色优储、保质保鲜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刘焕鑫介绍,据调查测算,近3年粮食储存、运输、加工环节年均损失量约占粮食年产量的2%。在粮食储存环节,我国加快推进高标准粮仓建设,大力推广绿色储粮技术,储粮技术总体处于世界较先进水平,粮库储粮综合损失率控制在1%以内。

  农户储粮损失率降至3%

  连日来,河南省驻马店市遂平县常庄为农服务中心内的6台烘干设备昼夜不停全速运转,湿气很重的玉米进入它们肚中,再吐出时就干燥了许多。在阴雨连绵的秋粮收获时节,这些烘干设备发挥了大作用。

  “经过精准调控,玉米的水分大幅降低,可以安全入库,农户心里踏实多了。”遂平县常庄为农服务中心负责人姚新领介绍,烘干设备全负荷运转,以不停歇的状态和雨天赛跑,确保及时烘干收割后的湿粮,最大限度降低农户损失。

  在秋收关键期,在持续阴雨的黄淮地区,像这样的为农服务中心、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等为助力秋粮丰收到手发挥了重要作用。

  记者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了解到,2017年以来,在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依托基层粮食收储、加工、供销企业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在全国产粮大县建设了一批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为农民提供粮食产后清理、烘干、收储、加工、销售等服务,保障粮食收购,在助农减损增收、应对极端天气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据调查,全国入统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2024年共清理粮食约6900万吨、烘干粮食约4000万吨,减少损失300多万吨。

  “在粮食产后服务方面,充分发挥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作用,指导农户科学储粮,农户储粮损失率降至3%,较10年前下降了5个百分点。”刘焕鑫说。

  田间到餐桌全链条推进节粮减损

  没错,一粒小麦能刮剥出不止一种面粉!

  “我们采用的磨粉机在低温环境下研磨小麦,保留面筋网络,一粒小麦能层层刮剥出7种面粉、两种麸皮和一种次粉,原料利用率在99%以上。”安徽金沙河面业有限责任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节粮减损的发力点,不只在储存运输环节,加工也是重要一环。

  近年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组织制修订《小麦粉》《大米》《菜籽油》等国家标准,通过标准引领、技术升级、科普宣传等,推动提高成品粮出品率。引导加工企业避免过度追求“精、细、白”,同时,鼓励粮油加工企业挖掘豆粕、米糠、麸皮等副产物的利用潜力,不断提高粮食的综合利用效益。目前,我国粮食加工损失率降至0.8%。

  推进节粮减损,涉及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如今,点小份菜、光盘行动、饭菜打包等就餐习惯深入人心,“舌尖上的浪费”有所改观。

  节约就是增产。刘焕鑫表示,要贯通产购储加销各环节,提高粮食节约减损效能,深入推进粮食绿色仓储提升行动,大力实施国家全谷物行动计划,逐步增加全谷物在居民膳食中的比重。要注重创新驱动和标准引领,加快粮食节约减损技术创新、产品应用和装备升级步伐。要强化宣传引导和典型示范,倡导爱粮节粮、崇尚节约的社会风尚,广泛开展“少吃油 吃好油 更健康”等主题宣传活动,普及健康膳食理念和知识,促进居民营养健康消费。

  《光明日报》(2025年10月17日 10版)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