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撷 英】
《文苑英华》是北宋时期的大型文学总集,为北宋四大部书之一。该书由李昉、宋白、徐铉、扈蒙、吕蒙正、杨徽之、苏易简等20余人奉宋太宗之命共同编纂。该书始修于太平兴国七年(982),成书于雍熙三年(986),宋真宗、宋孝宗时期多次修订校勘。
清康熙年间《文苑英华选》
全书共千卷,收录南朝梁代至晚唐五代时期2000余位作家近20000篇作品,按赋、诗、制诰、碑志等38类文体编排,下设子目细分题材,每类之中又按题材分若干子目。如赋类下分天象、岁时、地、水等42小类。书中约十分之一是南北朝作品,十分之九是唐人作品,多是根据当时流传不多的抄本诗文集收录的。有研究者认为,《文苑英华》在体制、编例方面与《昭明文选》有着诸多联系。
《文苑英华》宋嘉泰元年至四年周必大刻本 国家图书馆藏
《文苑英华》因为录文丰富且各体兼备,不仅为读者免去四处搜阅文章之苦,更为后人辑集那些别集已经失传的作家作品提供了重要材料。书中所收诏诰、书判、表疏诸篇,亦可补史传之阙漏。譬如,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文集,自宋以后即因稀见而终至不传,到清初才由朱鹤龄从《文苑英华》等书中辑得。
《文苑英华》明隆庆元年刻本
北宋文学家宋白认为,该书使“沿泝者得其余波,慕味者接其妍唱”。南宋文学家周必大称刊行《文苑英华》可以“广熙陵右文之盛”,将修书视为宋代文治之盛的标志。这部书的影响力传至海外,宋哲宗曾将《文苑英华》这部文学书籍作为外交礼品送给高丽。研究该书的论著,最著名的是南宋彭叔夏的《文苑英华辨证》十卷,此外还有清代劳格的《文苑英华辨证拾遗》,近代罗振玉的《宋椠文苑英华残本校记》、傅增湘的《文苑英华校记》等。
(谢云开辑录)
《光明日报》(2025年10月17日 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