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疆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疆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10-17 03:0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卜令全 (新疆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研究员、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国家安全学院〕党委书记)

  2025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率中央代表团出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新疆工作的高度重视、对新疆各族干部群众的亲切关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新疆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牢牢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工作总目标,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锚定中央赋予的“五大战略定位”,凝心聚力、久久为功,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疆。

  1.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大原创性论断,并将其确定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巩固和拓展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新疆义不容辞的历史任务和政治责任。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着力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新疆发展进步的基石。通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通过学校教育、社会宣传、文化活动等多种形式,让民族团结的种子深深扎根于各族群众的心中。

  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促进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途径。积极推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推进新型城镇化等方式,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创造良好条件。同时,充分发挥新疆独特的文化优势,举办各类文化交流活动,促进各民族文化的相互欣赏、相互借鉴、相互融合,让各族群众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增进感情、凝聚共识。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创、共享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所在。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通过保护和利用好交河故城、尼雅遗址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展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同时,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传承兵团精神和胡杨精神、老兵精神,让中华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牢牢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工作总目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新疆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对新疆工作作出系统谋划部署,把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确立为新疆工作总目标,科学回答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202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汇报时强调,“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把握新疆在国家全局中的战略定位”。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体系严整、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构成了一个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做好新时代新疆工作的纲和魂。新时代新征程,要准确把握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核心要义,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原则要求,深刻把握、统筹推进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

  推进依法治疆。依法治疆是实现新疆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高举社会主义法治旗帜,弘扬法治精神,把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落实到新疆工作各个领域”。要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进一步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各族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营造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用好相关法律法规和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为新疆的稳定和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推进团结稳疆。民族团结是新疆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疆的问题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充分发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势,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切实保障各族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和宗教极端思想,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分裂斗争,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推进文化润疆。文化润疆是实现新疆长治久安的长远之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增强认同为目标,深入开展文化润疆”。持续加强理论武装,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文化润疆,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加强对新疆历史文化的挖掘和研究,讲清楚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和多民族聚居地区的历史事实,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推进富民兴疆。富民兴疆是实现新疆长治久安的物质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是新疆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全面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坚持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富裕。充分发挥新疆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障和改善民生,多办顺民意、惠民生、暖民心的实事,不断满足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推进长期建疆。长期建疆是实现新疆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保持战略定力,坚持谋定后动,稳中求进、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做好工作,着力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培养和用好本地干部和援疆人才,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基层治理能力,为新疆的稳定和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改善生态环境,为新疆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牢牢把握新疆在国家全局中的战略定位,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疆篇章

  新疆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事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疆面临新机遇,要有新作为。”新时代新征程,新疆要锚定中央赋予的“五大战略定位”,打造亚欧黄金通道和向西开放的桥头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全国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全国优质农牧产品重要供给基地、维护国家地缘安全的战略屏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疆篇章。

  坚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培育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新疆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优势,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聚焦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产业,加大勘探开发力度,推进能源清洁化、多元化利用,打造全国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依托新疆的农业特色,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畜牧业等,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农业产业集群,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快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纺织服装、装备制造等产业,提升产业附加值,增强产业竞争力。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的合作,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平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积极培育数字经济、生物经济、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数字化改造,为新疆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同时,优化创新生态环境,吸引和培养一批高素质创新人才,为科技创新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强化文旅融合,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新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自然景观。深化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品牌和旅游产品,推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深入挖掘新疆历史文化内涵,讲好新疆故事,提升新疆文化旅游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推动旅游与文化、体育、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体系,让文化旅游业成为新疆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新疆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加强污染防治,推动节能减排,发展绿色产业。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让各族群众共享生态红利,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在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更大作用。新疆是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是新疆服务国家开放战略的重要举措。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一批重大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项目,提升新疆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地位。加强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推动贸易创新发展,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同时,深化与兄弟省份的合作,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优先位置,让各族群众广泛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要以不断满足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为目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大民生投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等问题。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就业创业,提高各族群众收入水平。用好援疆政策,实现从“输血帮扶”到“造血共生”的富民兴疆,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城乡、区域差距,让发展成果转化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光明日报》(2025年10月17日 06版)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