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打开乡村振兴新图景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打开乡村振兴新图景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10-22 03:5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专家点评】

  作者:依绍华(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市场流通与消费研究室主任)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为农村经济发展指出方向和路径。今年以来,各地在积极发展特色产业过程中,以“点亮乡村夜晚”为核心策略,深入挖掘地方特色,创新夜间消费场景,丰富夜间服务供给,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也为县乡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活力。

  县乡“夜场景”释放独特魅力,满足精神消费新需求。我国人均GDP已超过1.3万美元,居民消费已由商品为主转向商品和服务并重。2025年上半年,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3%,高于商品零售额增幅0.2个百分点,以旅游为代表的服务消费已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其中,以县乡为代表的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的吸引力加速提升,则进一步拓展了文旅消费空间,激发了消费新活力。例如,安徽岳西县古坊乡在周末傍晚举办“村BA”,为不懂篮球却有参赛愿望的农民举办“趣味篮球赛”,将赛事与乡土文化展示、农产品展销和乡村旅游相结合,不仅吸引本地村民积极参与,而且“摇”来大量城市居民“打卡”,让原本寂静的山村夜晚热闹非凡,也拉动了农特产品、特色美食等餐饮旅游消费,推动了山村文旅融合发展。与此同时,县乡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吸引更多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不少人将猫咪咖啡厅、剧本杀、密室逃脱等业态带到乡镇,为当地和外来消费者提供了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体验。不少地方借助直播、人工智能、VR等技术,为旅游等服务业搭建沉浸式夜间数字应用场景,丰富夜间产品供给,显著延长了服务时间,点亮并做大了夜间消费“黄金时段”,助力农村消费潜能释放。

  县乡“夜业态”加速涌现,构建多元化夜间消费新图景。随着县乡商业网络布局不断完善,消费者购物便利度极大提升,叠加乡村夜色美景的独特氛围,大大增强了乡村“留客过夜”的吸引力。近年来,县域市场庞大的消费潜力空间吸引连锁品牌加速布局下沉市场,并催生出独具特色的消费场景。蚂蚁商联数据显示,开展县域业务的连锁超市占比超过40%,有效满足人们多元化、个性化、品质化需求。以江西靖安县为例,2025年县域即时零售订单量同比增长39%,小型便利店、社区店订单量同比增长54%,助力“线上云展示+线下实体验”的全天候特别是夜间时段的融合对接,丰富了购物体验,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四川绵竹市九龙镇则以夜色为幕布,举办“花棚乐夏 诗酒华年”音乐节,拓展消费空间。音乐节打造灯光舞台、音乐派对和美食市集,活动从场内“燃”到场外,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彻底点亮了山村夜晚。

  城乡“夜消费”理念趋同,开辟乡村夜间消费“新蓝海”。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加快,缩小了城乡居民之间的信息时滞。尤其是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下沉”至县乡,显著缩小了城乡居民的信息差和消费理念时差。以乡村本地资源为核心,叠加新业态新模式,打造“夜间经济”“星光市集”“周末夜市”等专属夜间场景,不仅丰富了本地居民夜间文化生活,而且能有效吸引游客、延长其在乡村的停留时间乃至过夜需求,变短途短期旅游为长途长期回头客,激发潜在消费需求。浙江桐庐市打造的“江南古村落非遗共富之青春一夏”活动,依托富春江上夜色,以大型游轮为载体,推出水上、岸上交流互动的夜游项目,让游客在夜空中领略壮丽山河之美,推动乡村夜经济熠熠生辉,为地方发展增添活力。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 刘梦、孙金行、靳昊、陆健、吕慎、陈冠合、张哲浩、李洁 光明日报通讯员 赵新昌、方成)

  《光明日报》(2025年10月22日 07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