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 ”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按钮

作者:侯 磊(青年作家、《北京文学》杂志编辑)
作为古建筑摄影爱好者,我经常背着相机去各地拍古塔、寺庙、古城、古墓……尤其爱拍古塔。偶然在浙江舟山的一次活动中,去过一家不大的灯塔博物馆,才发现拍灯塔比拍古塔更带劲,因为灯塔多在海边或岛上,更有种凭海临风的壮美。
此次来到日照,是为了寻访3座灯塔,它们按照建成年代排列,依次是:石臼灯塔、日照灯塔和海龙湾灯塔。
首先想要寻访的,是始建于1932年的石臼灯塔,它也是日照最古老的灯塔。石臼灯塔最先矗立于海边的岩石平台上,那里曾三面环海,1982年修建煤炭码头时,石臼灯塔被划入港区。
石臼是个“所”,明代卫所制的“所”。“卫”就是天津卫、威海卫的“卫”,“所”是“卫”的下一级,卫所中的将士平时耕种屯田,战时出征,足以自养,形成世袭制的职业军户。石臼所至今尚存一条十字老街,十字街东边是石臼的老房子,里面早已不住人了。石臼所内看不到石臼灯塔,但可看到与灯塔相关的遗迹——在石臼街道的社区之间,尚存有12间黑瓦砖墙的平房,原先是一片很大的四合院,是贺仁庵轮船公司的仓库,曾用来存放他运入运出的货物。
这座灯塔的建立,也与贺仁庵这个人有关。贺仁庵(1887—1976)是石臼本地人,20世纪30年代,他经商发家后创办长记轮船行,自己买了货船,在青岛、大连和上海等地跑海运,在最鼎盛时有20多艘货船,十几处分公司,号称“华北船王”。
1932年秋,石臼遭受土匪袭击,此时的贺仁庵身为日照商会会长和石臼所商会会长,联系了东北海军副司令兼青岛市特别市市长沈鸿烈,请求派军舰来平定土匪,并亲自集资建造灯塔。灯塔用花岗岩建造,当时共5层,一层白一层黑,里有旋转楼梯可以登上塔顶,紧挨着灯塔盖了5间黑瓦石墙的房子,供值守的人居住。从灯塔的命名,还可以看出贺仁庵的精明之处:他没有用自己的名字命名灯塔,而是用了沈鸿烈的字——成章,将此塔命名为“成章灯塔”。
沈鸿烈曾留学日本,参加同盟会;主政青岛乃至全山东,颇有政绩。而贺仁庵作为实业家和日照的一方名士,捐资增建了石臼所小学,在抗战中为阻截日寇,将自家的7艘轮船沉入江中。那些风云往事的见证者,如今只剩下石臼灯塔和街区中为数不多的老房子了。
直至1992年,石臼灯塔才停止使用,不再发光了。
日照位于青岛和连云港之间。日照之名始于宋代,1982年日照港开工建设,直至1985年日照才改为县级市,就在这一年,还建成了一座36.2米高的新灯塔。
从石臼老街出来后直接去海边,就能看到灯塔景区的这座新灯塔。它在刚建成时仍命名为石臼灯塔。在民众的口语中,以新、老灯塔作为区分,它们相距约1.8公里。直至1992年,新灯塔更名为日照灯塔。
日照灯塔通体洁白,背景是蓝天、绿地,远处是海浪与沙滩。从灯塔到沙滩,是一片缓坡,如今已建成一大片绿地。时值旅游的旺季,景区内游玩的人很多,环绕着灯塔左右排开的,是卖小吃的小商铺,到处都是出海旅行、海钓、捕鱼、体验渔民生活的广告。灯塔下还有一家海景餐厅,边喝咖啡边透过落地窗看无垠的大海,着实有一番味道。
环绕着日照灯塔走上几圈,透过灯塔第一层的玻璃,可以看到里面也有个小型的灯塔知识展览,再走远了回头望望,感觉日照灯塔像一位驻守海边、饱经岁月沧桑的老人,平静地注视着玩水、玩沙子、晒日光浴的人们。
走出日照灯塔景区,穿过景区停车场往东南方向走,远远还能看到另一座灯塔。沿着海边的道路打车到离它最近的停车场,才发现面前有一座弯弯的、大约不到1公里的栈桥,灯塔就在栈桥的末端。这里原先也是港口区,是停泊航船和堆放散货的地方,沿途那几公里的金色沙滩曾是码头的堆煤场,后来退港还海,这里改名叫海龙湾,那座灯塔就叫海龙湾灯塔,建成于2019年。
连接灯塔的栈桥弯弯地延伸进大海深处。那里人不多,无法打车直接到灯塔下。看来,我要在烈日下徒步1公里了。
来到海龙湾灯塔前,围着灯塔拍了几圈,数了数这座灯塔共5层,外面包着青砖,第5层是灯室。查查简介,得知这座灯塔是按照1:1.5的比例仿石臼灯塔建造,看来日照人民没有忘记石臼的老灯塔,把最新的灯塔建造成最古老的样式。
围观的游人中有一对中年夫妇,带着一对长相、穿着都一模一样的双胞胎男孩,父亲在为他们讲灯塔的故事,母亲在招呼他们拍照。他们热情地与我攀谈起来,对我讲这里从灯塔到栈桥晚上都亮灯,还能变换颜色。海龙湾景区连带着灯塔景区,能看到附近大型的海上作业,更能看到火箭发射。
2025年8月9日、9月9日、9月24日,日照近海海域都进行了火箭发射。很可惜我没能赶上观礼的现场,但从网络视频和相关报道上看,海龙湾的沙滩上搭满了帐篷,海边更是人潮涌动,在临近发射时,人们都举着手机踮着脚拍视频,人群中不自觉地回响着倒数读秒的声音:“五、四、三、二、一!”在欢呼声中,火箭拖着火焰升起点亮夜空。
未来,在日照发射火箭将成为常态,而日照3座新老交替的灯塔,都在静静地注视着这一切。
下次再来日照,我不仅要看灯塔,更要看火箭了。
1932年,为了保障石臼所的航运,日照修建了石臼老灯塔;1985年建设日照港口时,修建了石臼新灯塔,1992年它更名为日照灯塔,同年12月日照市成立了东港区;2019年退港还海时,又修建了海龙湾灯塔。这3座灯塔的修建、亮灯与熄灯,不仅见证着港口建设与航运的发展,更标志着日照发展史上的3个重要的节点。
灯塔照耀日照。如今有了各种高科技导航系统,灯塔不再是唯一的航标,但灯塔的身形与往事,仍然是无可替代的地理与人文坐标。从石臼灯塔、日照灯塔,再到海龙湾灯塔,日照的灯塔始终在接力着照明,它们的发展构成了日照的历史,而日照,始终是一座灯塔照耀下的城市。
《光明日报》(2025年10月31日 14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