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坚守初心 拥抱革新——2025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综述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坚守初心 拥抱革新——2025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综述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11-05 03:5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记者 牛梦笛

  近日,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与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5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采取“1+1+10+6+N”的形式——以开幕式暨主论坛、精品之夜、十场平行论坛、六场文艺沙龙以及若干场专题活动汇聚全国1000余家机构、9000余名代表参会,从创作动能、技术赋能、开放格局三大维度,勾勒出中国广电视听行业现状。

  回归剧本:激活视听创作新动能

  在本届大会上,“回归剧本”成为关键词之一。在主论坛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党组书记、局长曹淑敏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始终把思想深度与艺术精度统一起来;要在广电视听创作中实现“自上而下的组织力”与“自下而上的创造力”相结合,让行业的制度体系与创作生态形成良性循环。

  创作生态的优化,意味着精品创作将依托制度支持、创作者成长与受众反馈的协同推进。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司长冯胜勇在论坛发言中表示,创作要真正实现从“明星中心制”向“剧本中心制”的结构性转变,从剧本出发,让视听内容真正回归到老老实实讲故事、“讲好”故事、讲“好故事”上来。

  会上,一线创作者也从各自角度回答了“回归剧本”的时代命题。导演孔笙说:“剧本是根,好的剧本如扎实的树根,深植于艺术与文化的土壤中,根扎得越深,树干才越挺拔。”他认为,精品创作“绝不能只依靠资本和流量,而是靠编剧、导演、演员和创作者之间的同频以及精神共鸣”。编剧梁振华则提出,创作者要“紧贴人和时代,让创作回到人的现场,也回到时代的现场”。

  现实题材创作的回归,也在数据层面得到印证。《广播电视大屏收视报告(2025)》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卫视频道节目收视总规模达7824亿人次,同比上涨9.9%。现实题材电视剧与微短剧成为增长最显著的内容板块。与此同时,北京发布厅活动提出的“市级统筹、金融赋能、空间承载”三维支撑体系为内容生产者提供了全链条保障。从剧本回归到创作创新,再到产业联动,一条“以内容激活动能”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正愈发清晰。

  技术赋能:在数字化浪潮中重构传播生态

  人工智能与超高清技术已从概念走向实践,深度融入创作、传播、体验全链条,推动行业从“工具辅助”迈向“流程重塑”。在超高清论坛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建国指出,要统筹内容、播出、传输、终端等全链条,强化系统布局、协同推进,形成以用户服务为中心、优质内容为牵引、网络终端为支撑的超高清发展新格局;要以技术创新带动内容创新、服务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和规模化应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姜文波则提出,要加快构建IP化全媒体超高清制播体系,运用人工智能重构视音频制播流程,打造媒体领域的新质生产力。

  在内容生产环节,技术赋能正释放全民创作动能,推动精品内容生产力革新。“人工智能赋能精品创作沙龙”上,创作者们分享了AI落地经验。《信仰的足迹》导演焦健谈道:“可灵AI十分钟内提供多样化画面方案,核心工作转向精准选择与表达。”总台高级工程师王子建表示,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改变了“非线性生产秩序”。快手磁力引擎AIGC视频产品负责人余梦则揭示,AI正提升商业内容输出效率。

  在传播与体验端,人工智能的介入正重塑观众与内容的关系。算法推荐、智能剪辑、虚拟合成等技术加速观众与内容的双向互动,使“看”与“创”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在“新大众文艺:UGC(用户生成内容)赋能影视新生态沙龙”,B站AI创作者@Git源宝介绍:“AI的出现降低了UGC创作门槛,让更多普通人敢于表达。”技术的普及,也让创作回归情感与故事的原点。UP主@特效小哥studio指出:“技术永远在迭代,但我们依旧最需要好的故事和想法。”从影视混剪到互动式叙事,从短视频到虚拟空间,AI推动了视听内容在多平台间的流动与再生,重塑了作品与观众的关系。

  技术正成为激发人类创造力的助推器,让叙事更具层次、传播更具温度。人工智能与UGC的深度融合,正在构建一个以创意为驱动、以情感共鸣为核心的开放生态。

  搭建平台:用开放姿态迈向新未来

  在行业转型的关口,“开放与协同”也成为大会的关键词之一。在论坛现场,从政策签约到产业对话,从创作共建到区域联动,呈现出一个更加立体的行业合作图景。在圆桌对话环节,福建、山东、广东、四川四省广电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就业界关注的剧集产业扶持政策、文旅融合、影视基地、科技赋能等热点话题面对面交流,并就四省影视重点项目集体签约,标志着跨区域资源整合的加速。此外,“影视人才培育与精品内容共创”的沙龙环节汇聚主管部门、制作机构与学界力量,推动从创作源头到人才体系的全链条协同。

  国际传播的开放布局同样备受瞩目。动画论坛以“讲好中国故事 走向世界舞台”为主题,提出以动画为载体推动中华文化的全球传播。会上发布的“视听中国 全球播映”活动成果显示,百余部多语种作品在海外主流媒体播出,有效提升了中国故事的国际影响力。华纳兄弟探索集团与腾讯视频合作的《探索新境》成为“本土洞察+全球视野”模式的代表,展示了中国故事的国际表达力。

  城市层面的创新实践为行业开放格局提供了更具生活气息的样本。北京发布厅活动通过政策解读、数据发布、项目签约与区域推介等环节全方位展示首都广电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果,搭建起政策与市场、资源与企业的对接平台,形成全国广电视听精品创作的“北京样板”。

  从回归剧本的创作自信,到技术赋能的创新跃迁,再到开放融合的时代格局,2025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展现了中国广电视听行业的全景图。大会不仅展示了行业发展的坚实成果,也汇聚了创作者面向未来的共识:以精品为根,以创新为魂,以开放为势。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05日 09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