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遴选规模扩大 考核有所加强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遴选规模扩大 考核有所加强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11-11 05:5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中国科协启动青年科技人才培育专项——

遴选规模扩大 考核有所加强

光明日报记者 詹媛

  近日,2025年中国科协青年科技人才培育工程博士生专项计划启动。据中国科协统计,自2024年9月启动试点以来,这一计划已让3225名博士生获得包括发表学术论文、参加学术会议、出国(境)交流等12607项学术资助。

  今年,这一计划有何新变化?将重点推进哪些方面的工作?入选者可获得哪些资助?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科协组织人事部负责人。

  变化之一在名称,由去年的“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博士生专项计划”更名为“青年科技人才培育工程博士生专项计划”。从“托举”到“培育”,两字之差,有何深意?该负责人解释,此次更名旨在明确反对“唯帽子”倾向,“专项的目的不是‘发帽子’,而是在博士生成长阶段,为他们积极导入学术组织资源,提供更多学术成长机会。”

  变化之二在推荐模式和遴选规模,实行省级科协和全国学会双推荐、双培育机制,对本地区本学科领域的培育对象均担负培育职责。根据各地区教育、人才资源分布差异,结合全国学会评价结果和托举能力分配名额。取消仅面向高校的限制,扩展到面向所有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和科研机构。

  变化之三在对入选者考核有所加强。据该负责人介绍,今年,所有入选者须在培育周期(2年)内完成不少于240学时的培育活动。采取“过程考核+终期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过程考核以完成培育学时、参与活动表现为重点;终期考核围绕思想表现、实践成效、科研成果等开展。

  为更好实现培育目标,今年在申请条件中还增加了“原则上距离毕业时间在2年以上”的要求,以确保入选者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参与培育活动。对距离毕业时间不满2年的博士生,如立志长期在国内从事科技工作,在承诺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不少于240学时培育活动的基础上,也可申请参加。

  另据该负责人介绍,入选计划的博士生可得到组织吸纳、学术兼职和学术资助三方面培育服务。入选者在培育期内可免费成为全国学会的学生会员,表现优秀者可优先进入全国学会的相关专门委员会,获得更多向业界优秀前辈学习的机会,提升综合能力。同时,入选者还可在高水平学术会议、国内外学术组织担任兼职助理岗位,在学术期刊担任兼职编辑助理岗位,增长见识、获取知识、追踪前沿科研动态,深度参与学术交流。

  该负责人介绍,中国科协会按照累计不超过人民币4万元的资助标准为入选者提供学术资助经费,用于入选者参加高水平学术会议、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和开展出国(境)交流访学等。

  此外,中国科协还将为入选者提供参加中国科协年会、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等重大活动的机会,为青年科技人才搭建丰富的交流学习平台。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11日 08版)

[ 责编:张倩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