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
”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作者:刘泉红(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于正确认识和理解场景,加快推动场景培育和开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深入认识场景的内涵特征
场景,是用于系统性验证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产业化应用以及配套基础设施、商业模式、制度环境的具体情景,是连接技术和产业、打通研发和市场的桥梁,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对促进新技术新产品规模化商业化应用具有重要牵引作用。
场景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真实世界性。场景必须是在真实的环境中,由真实的用户面对真实的问题。相比实验室环境,真实世界场景充满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能满足真实的需求或解决真实的痛点、堵点,当然也能给企业带来一定收益,提供“干中学”的机会。
二是价值可验证性。场景设置和运行的主要目标是验证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在真实世界是否能“跑得通”,经济性、安全性等方面是否可行。因此,创新的价值,包括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用户体验价值等必须能够在场景应用中清晰地定义、测量和评估。
三是示范可复制性。场景应用的目的是为通过示范应用,验证且推广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场景相当于一个试点,在真实世界具有一定代表性,能有效复制和推广,对于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具有较好的参考借鉴意义。
四是协同集成性。场景的搭建,并非单独一个主体所能完成的,需要多方参与、多方协同,既需要用户侧主体开放场景,也需要技术和服务供给侧主体参与场景挑选、甄别或改造,较多场景还需要政府参与进行政策创新,甚至还需要集成多部门多主体多企业才能形成可试验的场景。
五是风险可控性。相比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场景是小批量、小范围的,场景运行的风险一般较小,通过一系列防范措施能将负面影响控制在可接受范围。
二、深刻把握场景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机理
场景是系统性验证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的重要载体。“真金需要火炼”。场景将创新环境从传统实验室搬到真实的市场环境,构成技术可行性的“试金石”。真实场景的复杂性、不确定性,能充分暴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在稳定性、兼容性、可靠性等方面的潜在不足,这是任何模拟测试和试验都无法替代的。
场景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关键桥梁。场景直接将企业的研发创新置于真实环境,以解决特定问题或满足特定需求,创新围绕应用场景背后的市场需求展开,所创即所需,确保研发投入能够精准对接市场需求,不搞隔山打牛、不搞闭门造车,从根本上解决科技经济“两张皮”和成果转化难的问题。
场景是促进前沿技术产业化和技术迭代升级的早期市场需求。一方面,场景真实环境的复杂性与严苛性会迅速暴露技术的缺陷和瓶颈,来自应用场景的用户体验数据等,能为企业持续创新、促进技术迭代升级提供载体。另一方面,前沿技术场景应用,对经济社会具有真实价值,能产生一部分收益,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企业前期的创新投入,为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成长提供早期市场需求。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突破,人工智能大模型快速迭代,智能驾驶技术不断进步,人形机器人不断推出新机型,新能源技术加速升级,全球创新和产业版图正在重塑。同时,新技术跨越“死亡之谷”的时间大大缩短,新技术强调与具体场景的结合,加快场景应用成为新技术成长的关键命脉。因此,以场景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将显得尤为重要。
三、奋力开创场景培育和开放新局面
加快培育拓展经济社会应用场景,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海量场景供给。一是聚焦前沿领域,探索元宇宙、虚拟现实、智能算力、机器人、无人生产、生物基材料替代、绿电直供、虚拟电厂、深远海开发等技术创新应用场景。二是聚焦传统经济社会领域,遴选培育垂直细分领域大模型典型应用场景,探索创新高校毕业生、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数字社保及企业用工需求场景,为前沿技术向医疗卫生、养老助残托育、文化旅游等领域渗透创造场景条件。
深入推动场景开放和公平高效配置,为创新型企业获取场景资源提供良好环境。一是加大各类场景开放力度。各地区各部门要聚焦新技术新产品应用,推动本领域场景对外开放。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要主动开放主业领域场景,吸引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参与,强化场景开放协同共享。支持民营企业主动发掘市场需求,探索拓展新场景。二是促进场景资源公平高效配置。完善场景资源配置规则,健全场景供需对接匹配方式。促进各类主体公平高效参与场景资源配置和开发利用。加快培育有关中介组织,提升专业服务供给水平。
提升应用场景政策保障和管理能力,为场景优质高效供给提供制度保障。一是强化政策保障。加强各类政策协同配合,放大政策效应,发挥政府采购支持作用,推动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二是健全管理制度。鼓励场景建设管理制度创新,探索尽职免责管理模式。完善新场景安全风险管控措施,防止出现监管漏洞,确保场景安全有序发展,统筹新技术应用场景与高质量充分就业。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13日 10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