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13项政策举措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发展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13项政策举措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发展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11-13 04:4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记者 刘坤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13项政策举措,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促进民间投资发展。

  “民间投资是反映经济活跃程度的重要风向标,对稳增长、稳就业、稳预期具有重要作用。”11月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副司长关鹏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说,受国际环境变化、房地产市场调整等因素影响,今年以来民间投资有所放缓,但前三季度扣除房地产开发民间投资的民间项目投资同比增长2.1%,保持稳定增长,其中,基础设施民间投资同比增长7%,制造业民间投资同比增长3.2%,仍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关鹏介绍,《措施》提出的政策举措可归纳为扩大准入、打通堵点、强化保障三个方面。比如,在扩大准入方面,对需报国家审批(核准)的具有一定收益的铁路、核电等重点领域项目,鼓励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并明确持股比例等要求;对各地方规模较小、具有盈利空间的城市基础设施领域新建项目,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建设运营;清理不合理的服务业经营主体准入限制。

  《措施》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民间投资的服务、指导和规范管理,健全民间投资统计制度,加强民间投资监测分析,引导民营企业诚信守法经营,科学进行投资决策,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切实防范各类风险,促进民间投资高质量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按照有关工作部署,建立健全跨部门的工作推进机制,加强政策指导和统筹协调,推动相关部门和各地方细化实化相关政策举措,逐项抓好贯彻落实,全力推动政策落地见效。

  “我们将持续开展民营企业投资服务,不断畅通民营企业投资渠道,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问题,积极支持民营企业扩大有效投资。”国家发展改革委民营经济发展局副局长凌忠果说,将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及时了解掌握情况;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加力解决涉民间投资有关问题。

  《措施》提出,支持民间资本更多投向工业设计、共性技术服务、检验检测、质量认证、数字化转型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域。

  “生产性服务业是产业发展的‘黏合剂’,贯穿生产活动的全链条,是产业延链增值的关键支撑。”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发展司副司长李春芳介绍,总体上看,“十五五”时期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空间广阔,民间资本大有可为。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实施服务业扩能提质行动,支持民间资本有序流向高价值服务行业,以改革试点为抓手树立转型升级典型样本,引导各类经营主体打造生产性服务业品牌。

  “当前,数字化转型正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拓展和演进。”国家数据局数字经济司副司长陆冬森说,国家数据局将支持行业龙头带动,建设综合性数字赋能平台,通过产业链协同转型带动中小企业进入转型生态,在订单获取、贷款融资、销路拓展等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转型收益;发挥互联网平台、数据企业等第三方服务商作用,提供共性技术工具,补齐数字化基础能力短板。

  此外,国家能源局法制和体制改革司副司长徐欣表示,将进一步加大能源领域引入民间资本的政策供给,完善民营企业参与核电、水电、跨省跨区直流输电通道等重大项目长效机制,研究论证持股比例,细化具体要求,推动《措施》落地。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13日 02版)

[ 责编:张倩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