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志愿军灵活机动战略战术的现实启迪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志愿军灵活机动战略战术的现实启迪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11-16 05:4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长城走笔】

  作者:李步前(原解放军后勤学院副教授、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编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志愿军将士面对陌生的战场、陌生的敌人,坚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子弹,我打手榴弹”,把灵活机动战略战术发挥得淋漓尽致。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在这场实力对比极为悬殊的现代化战争中,志愿军正确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赢得了战争的胜利,成为人民军队以弱胜强的优良传统和军事法宝。

  在朝鲜战场,志愿军所面对的敌人,是以美国为首的16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国军”(美军占90%以上)以及南朝鲜的李承晚军(也叫伪军)。总体上看,伪军数量多且拥有美式装备,但其兵员整体素质和战斗力较差,是朝鲜战场敌人的薄弱环节和短板。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党中央在决策出兵和制定作战方针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先打伪军的思想。在志愿军入朝前几天,毛泽东同志在电报中提到这一思想,指出:“在第一时期可以专打伪军,我军对付伪军是有把握的。”此后在战争初期又反复提及。正因为毛泽东同志等决策者“均认为打伪军有把握”以及“参战为必需和有利”,这也成为志愿军出兵与否的重要考量。

  从抗美援朝战争的五次战役看,只要将伪军歼灭或大部歼灭,整个“联合国军”的攻防阵地就被冲垮,造成敌军的被动和溃败。事实证明,先打伪军的策略既切实可行,也成效显著。未来战争“首战即决战”的特征更加鲜明,这就要求我们要进行广泛的战前动员和充分的战争准备,特别是依托全域情报体系,通过卫星侦察、网络渗透、无人抵近等手段,实现战场态势的穿透式认知,为作战提供决策支撑。

  《孙子兵法·计篇》把“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作为用兵打仗的制胜之道。志愿军入朝是在极其隐蔽的条件下进行的。为严格保守秘密,毛泽东同志在电报中要求“渡河部队每日黄昏开始至翌晨四时即停止,五时以前隐蔽完毕并须切实检查”。因此,当大量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向预定战场开进之时,敌方依然认为中国不可能大规模出兵。朝鲜战场出现了千载难逢的“极好机会”:“现在是争取战机问题,是在几天之内完成战役部署以便几天之后开始作战的问题,而不是先有一个时期部署防御然后再谈攻击的问题。”于是,我军迅速改变原定计划,于1950年10月25日在两水洞对伪军发起攻击,首战告捷;接着,于11月初在云山与美军激战,首创以劣势装备歼灭现代化装备之敌的先例。接下来的几次战役,志愿军屡屡捕捉战机,利用战场上的突然性,打得敌军措手不及。

  用兵之道,贵在出奇制胜。这也启示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常态化实兵演习、常规化战备拉动等欺诈性军事行动,令敌方对真实的进攻征兆产生认知疲劳;综合运用隐身技术、网络静默、全频谱电磁伪装等手段,在对手情报监视体系内制造“战争迷雾”。

  发挥运动战和夜战的特长。这从根本上说是由朝鲜战场的实际决定的:敌人火力和突击力强,机动快速;占据明显的空中优势,掌握着制空权,志愿军白天行动受到极大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志愿军必须扬长避短,通过开展运动战和夜战,最大程度限制敌人现代化技术装备效能的发挥。因此,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多次指示志愿军要广泛地进行夜间作战和寻机同敌打运动战。在战争第一阶段,我军以夜战为主,连续进行了五次运动战战役,并把夜战发展成为战役规模。也要看到,任何作战样式都是相对的,比如,当我军在一个方向上集中兵力以运动战实施进攻时,往往需要另一个方向的阵地战进行防御以牵制敌人;虽然夜间作战是主要的,但必须力争有利条件下的白天作战等。

  随着战争形态的发展,我军在长期革命战争过程中形成的运动战和夜战的特长,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其具体形式正经历深刻的智能化、信息化升级。比如,微光夜视仪等夜视器材的大量应用,利用红外镜头进行夜间侦察的无人机和协同突击的无人车正成为夜战新锐;部队机动实现情报、指挥、火力的无缝衔接,“动中通”“动中打”的水平更高。

  根据形势变化适时转向阵地战。敌我双方经过前五次运动战的激烈较量,侵略军被从鸭绿江和图们江边赶回三八线附近,战场上总的力量对比已趋于均势。双方开始停战谈判,战争进入边打边谈、打谈结合的新阶段。针对这一变化,阵地战由辅助的作战形式转变为主要的作战形式,并赋予其新的特征:从规模上看,由局部战线发展到整个战线;从性质上看,由一般野战阵地发展到坚固坑道的阵地;从任务上看,已由主要用于防御、消耗敌人,发展到攻防并重和逐渐转向以歼灭敌人为主。在阵地战时期,我军不断创新战法,以“零敲牛皮糖”“冷枪冷炮”狙击活动,积小胜为大胜,促使战局不断向有利的方向发展。

  我军在装备劣势的情况下,一般都是把阵地战作为辅助的作战形式。但在现代战争特别是未来战争中,要大力研发为阵地战赋能的技术和装备。比如,确保阵地在被分割包围时仍能保持信息畅通的智能感知与数据链,用于巡逻、侦察、补给甚至前沿打击的无人化值守平台,快速构筑工事的装备、坚固的预制掩体模块等,使战场阵地不再是被动挨打的“盾”,而是主动设套、体系赋能、高效消耗的“带刺的铁丝网”。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16日 07版)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