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
”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大思政课”这样上系列报道】
光明日报记者 殷泽昊 光明日报通讯员 董思辰
“祝福同学们,信念像钢铁般坚定,力量如洪流般奔涌!”
11月6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晨兴音乐厅举行的音乐会上,《钢铁洪流进行曲》作曲者李旭昊出现在观众席,并为在场观众送上寄语。“没想到,作曲者竟和我们一样是年轻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的在读学生很激动,“在现场听到这首‘很能打’的乐曲,燃爆了!”

“执青春之笔,绘理想乐章”音乐会现场。资料图片
这场“执青春之笔,绘理想乐章”音乐会,是由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师生联合打造的“文化大思政课”。舞台上,艺术与思想在旋律中交织;舞台下,观众屏息凝神感受红色经典艺术作品的魅力。
“将思政教学转化为艺术体验,把思想内涵融入情感共鸣。”谈起这场“文化大思政课”的设计初衷,音乐会策划人、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教授曹慧和教师赵呈莹分享道,经艺术形式赋予学生的获得感和情感体验,要比在课堂上“单向传授”丰厚得多。
为了指尖的那份纯熟和灵动,参演乐手日夜排练。“备演过程,也是我们接受精神洗礼的过程。”乐团男高音张良睿承担演唱开场曲目《松花江上》的任务,“如何把观众带回那个时代的情绪中”成为他和乐团要解决的问题。“开始总是缺一点儿味道!”曹慧在数次排练中观察到,张良睿在演唱技术上没什么瑕疵,但似乎缺少一种“山河破碎的悲愤感”。在一次排练中,曹慧引导张良睿想象自己是一位“因侵略者到来而被迫背井离乡的人”。翻看历史,寻找共情,张良睿演唱时红了眼眶。唱完,他满怀希望又有点胆怯地跑向老师曹慧:“山河破碎中的悲愤,我是不是唱出来了?”这些日子,他最关心这件事。
“说服自己,才能打动观众。”在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教授陈光看来,充满情感张力的音乐,能让历史感受更立体、更动人,从而激发本真的爱国情怀。以文化为媒的思政课,就是让情感和思想自然而然地流入学生心田,实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教育理想。
“希望发挥我们的特长和优势,与更多高校合作,让平时泡在实验室、图书馆的学生走进音乐厅,在音乐中回望烽火岁月。”赵呈莹说。
目前,中央音乐学院已与北京化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合作举办了多场“文化大思政课”音乐会。不同高校的师生有着同样的感悟:学科融合、协同育人的文化交流实践,要在未来不断深化。
作为参演者,乐团中提琴声部首席王泽恺对返场表演《歌唱祖国》印象最深。“铿锵有力、耳熟能详。旋律一出,别说观众,就连乐手都忍不住唱出声来。”王泽恺说,在那个瞬间,他感觉演员与观众的界限消失了,大家在歌声中融为一体。
“音乐会后劲太大了,我感觉去到了那个热血年代。”北京化工大学博士研究生王海勇分享道,音乐有种魔力,能跨越时间产生共鸣。虽然常年钻实验室,整天跟化工材料打交道,但自己的科研人生和心中的浪涛,同样可以像这旋律一般奔涌。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16日 05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