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
”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新时代记录】
撰文\摄影:王晓宇
崖柏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被誉为“植物大熊猫”。目前,崖柏野生种群仅分布于重庆雪宝山的悬崖峭壁间,数量不足1万株。

在西藏昌都的干热河谷地区,科研人员指导当地林业工人栽种崖柏幼苗。
为了保护这一濒危物种,重庆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科研团队扎根大山深处,以保护崖柏及其生物多样性为首要任务,开展对野生崖柏群落的调查研究。20多年来,科研团队摸清了我国崖柏的野外资源状况,创建了珍稀濒危植物繁育研究基地,累计人工繁育崖柏300余万株,野外回归75万株,扭转了崖柏极度濒危的状态。

在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人员记录崖柏移栽后的生长情况。

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的实验室,科研人员对崖柏种子开展研究工作。

在重庆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人员在大棚里进行崖柏扦插工作。
近几年,凭借特有的耐寒、耐旱、耐瘠薄等生物特性,崖柏逐渐走出了雪宝山,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2023年起,科研人员在内蒙古荒漠化地区、西藏昌都干热河谷地区、山东长岛盐碱地地区等典型区域建立了几十个迁地保护试验基地,开展崖柏的适应性栽培。科研团队突破封闭式的保护方式,用大范围适应性栽培,为崖柏打开了一个全新的生态保护空间。
崖柏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成功实践,不仅拯救了一个濒危物种,更创造了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的珍贵经验,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贡献了中国智慧。

在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每株移栽后的崖柏幼苗都有编号,以便进行一对一管护。

在重庆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人员登上悬崖峭壁采摘野生崖柏的果实,为开展崖柏繁育研究工作做准备。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16日 11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