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
”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健·生活】
又到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高发季——
莫慌,“新”病毒其实是“老相识”
光明日报记者 杨舒
立冬过后,天气一天冷似一天,又到了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高发的季节。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1月的监测显示,当前,流感病毒、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是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病原体。
为了加强防护,许多人在公共场合戴上了口罩,勤洗手、多通风也已成为大家的健康共识。但对于今年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形势,还是有很多人有这样或那样的疑问:鼻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以前为啥没咋听说过?有什么新的防护手段?流感病毒今冬有什么新形势?接种流感疫苗有效吗?……
为拉直这些大家心中的“小问号”,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鼻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其实不陌生
“鼻病毒不是一种新发的病毒,而是常见的病原体。其实,全球约30%~50%普通感冒的感染都与鼻病毒相关。”天津市疾控中心主任医师张颖说。据介绍,这种病毒不同于流感病毒,只是一种人群易感、容易引发普通感冒的常见病毒,只是公众以前了解得比较少,或者根本没有听说过,“不需要过分紧张”。
“这两年出现得多,主要是因为监测方法的进步,使得这种病毒更加‘显化’。”张颖分析,以前人们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就诊时大多不做病原检测,医生仅仅依据出现的症状,就直接诊断为感冒或者是呼吸道感染。但近年来,随着病原检测技术的进步和广泛应用,特别是在2024年,我国开展了呼吸道多病原的检测和监测,只通过1份呼吸道样本就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别出包括鼻病毒等20多种呼吸道病原体,使得以前“看不见的敌人”显而易见了,“给人的感觉似乎是鼻病毒感染增加了,但实际上只是技术手段让我们能更方便地把这种病毒检测出来。”
那呼吸道合胞病毒又是什么?中日友好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杨汀介绍说:“呼吸道合胞病毒也是一种冬季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不属于流感病毒。”她说,一般人群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症状就类似于普通感冒,症状不重,公众不必过度担心。
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掉以轻心。张颖提醒,鼻病毒通过呼吸道传播,容易在人群中引起传播和流行,对于婴幼儿、老人和免疫力低下人群而言,感染后甚至可能发生重症,例如细支气管炎和肺炎。因此,如果有以上人群感染了这些病毒,自身和家人要对症状密切关注。
“例如,持续高烧、精神萎靡不振等意识改变、逐渐加重的气短、呼吸困难。另外,还要关注一些体征改变,比如,患者吸气时出现了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的向下凹陷,或者出现口唇发绀,或在不吸氧的情况下,指脉氧监测血氧饱和度小于93%。这些情况都提示,患者需要及时就诊,以防止重症的发生。”杨汀说。
科学防护、接种流感疫苗仍是最有效应对手段
对于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有什么新的预防手段吗?张颖介绍,对于这些常见的病毒,目前并没有针对的疫苗,但它们和我们熟悉的流感病毒一样是可防可控的。对公众而言,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防护:一是坚持个人防护“三件套”,也就是“戴口罩、勤洗手、遮口鼻”,在病毒流行季,尽量减少参加聚集性活动,避免家庭或社区的传播;二是增强体质,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例如日常饮食要保持营养均衡,适当做运动,保持规律作息;三是密切关注自己和家人,特别是家中孩子、老人、体弱多病者的健康状况,当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时,首先要休息养病,如果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
在专家看来,相较于以上两种“陌生”病毒,公众更应关注对流感病毒的预防。“当前,全国整体进入了流感流行季,流感活动水平明显上升,并整体呈现南方高于北方的态势。随着各地陆续换季入冬,急性呼吸道疾病更易高发,流感病毒预计将是今冬明春我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病原体。”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王大燕说。
如何应对?王大燕指出,接种当季流感疫苗仍是预防流感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每年在流感流行季来临前接种疫苗,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重症的风险。
但也常有人问,需要每年都接种流感疫苗吗?没有提前接种还来得及吗?答案是:需要,来得及。张颖介绍,流感病毒容易变异,每年的主要流行毒株都与上一年有所不同,疫苗也会随之调整和更新。同时,流感疫苗的免疫保护也具有时效性,6~8个月后保护效果会随之减弱。而即使疫苗接种得稍晚一点,也会对后续潜在感染起到保护作用。
“还有人觉得,已经得过了流感,是不是就不需要接种流感疫苗了?不是的,因为流感病毒的家族非常庞大,当你得了一次流感,只是对这次感染的特定亚型产生了抗体,还存在感染其他亚型流感病毒的风险,所以仍然需要接种流感疫苗。”张颖说。
莫把流感当“大号”普通感冒来应对
综合来看,今冬主要流行的流感病毒、鼻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疾病,仍是流行性感冒和普通感冒两大类。但对于普通感冒和流感,公众似乎仍然很难明确辨别,甚至有些人认为:“流感就是比较重的普通感冒,扛一扛就过去了。”
“事实上,二者区别很大,应对方式也不同。”杨汀说,流感是有传染性且会导致严重疾病负担的疾病,一般是由甲型、乙型流感病毒引起,临床表现主要包括38摄氏度以上的发热、头疼、肌肉酸痛、乏力等比较重的全身症状。
而普通感冒往往由鼻病毒等呼吸道病毒引起,主要表现是38摄氏度以下的发热,可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全身症状比较轻,一般不会引起重症,给予对症治疗就能改善症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中心主治医师王颖解释说,普通感冒的诱发因素常为淋雨、受凉、劳累等,这些会导致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能力降低,引发咳嗽、流涕、打喷嚏、鼻塞等主要症状。其中,有些患者初期仅有轻微咽痛,一般无发热或全身症状。在应对方式上,对于症状轻微的患者,无须特殊治疗,主要措施是注意休息、适当补充水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继发细菌感染。但如果症状严重,则以对症治疗为主,临床上,常采用利咽解热中成药、镇咳祛痰药物、减充血剂等,如果合并细菌感染,可考虑加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她特别强调,对于流感的常用治疗方式,包括一般对症治疗和抗病毒治疗。在病程初期,如果感到有乏力、咽干等早期症状时,应注意加强休息,适量饮用温开水,温盐水漱口,补充优质蛋白质及果蔬,如果症状在24~48小时内迅速加重(出现高烧、全身酸痛等流感样症状),请及时就医。特别是患者有流感接触史,应及时到发热门诊就诊,进一步检测明确病原,根据医生的建议治疗。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22日 08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