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建三局第二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战役英雄谱》
首页> 新闻中心 > 正文

中建三局第二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战役英雄谱》

来源:中建三局第二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2020-05-16 05:07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中建三局第二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战疫英雄谱

(编辑/王 智 审核/程莞茹)

中建三局第二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企业文化部

2 0 2 0 年 4 月

有一种身影,叫做逆行出征;

有一种感动,叫做有召必至;

有一种力量,叫做众志成城;

筑“山”战场上没有超人;

只有平凡又伟大的建设者!

致敬每一位在抗“疫”前线奋战过的英雄!

——题记

“在线”时间最长的火神山医院维保团队

一群人和一座“山”的75天

  他们亲历医院从一片荒芜黄土上拔地而起,逐步满舱,又缓缓腾空,直至最后一个病人出院,也许将成为和“两山”相守时间最长的一群人。

  他们穿着防护服,备着维修箱,穿梭在病房、户外、屋顶、配电房。他们不是医护人员,却同样面临着风险和高压,从巡查电路、修复风管,到维修空调、疏通马桶,随叫随到,有求必应。

  他们眼里,守护医院、服务医院的医护人员,就是守护着疫情中武汉人民的平安与希望。

  他们就是中建三局二公司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维保团队。其中“在线”最长的职工尹典,已驻守75天(截至4月7日)。

  从建到保他们坚守岗位

  33岁的尹典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武汉人,是中建三局二公司一名项目经理。大年三十早上,他正在家煮着饺子。突然接到领导电话,得知援建火神山医院,他深情看了一眼年幼的女儿,便走出家门赶赴现场。

  “如果当时能想到这一走就是两个多月,还是会和女儿好好告别。”尹典说。他的家离医院驱车只需要15分钟,但他却不曾再走进一次家门。

  两个多月里,他先是投身医院建设,与万名建设者一起书写了火神山医院短短九天从无到有的奇迹,之后主动申请驻守医院,负责机电维保工作。

  尹典介绍说,机电小组负责风暖及机电系统的维护。相较于其它维保事项,这两项是病房的两条“大动脉”:风暖与病房负压系统息息相关,一旦出现故障,将会造成新冠病毒的污染;电力则维持着重症病房各类大型医疗设备。如果出现断电,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2月19日,尹典负责病区的负压病房压力有所下降。他立刻带着暖通工程师张先亮来到现场,发现因为医院下方泥土轻微沉降,连接风管和风机的帆布软接有些许脱落。这个小故障随时可能引发一场大事故——一旦负压病房压力减弱,病房里携带有病毒的空气就会流窜至清洁区,医护人员的安全将不再有保障。

  维修本身并不难,但风险却非常高。故障风管连接的正是重症病房。只要打开风管设备开始维修,高密度、新鲜的新冠病毒就会扑面而来。尹典和张先亮却来不及多想。他们给同事们丢下一句:“帮我们准备好酒精”,就立刻穿上两层防护服,开始进行抢修。从发现故障到抢修完毕,维保团队仅用了10分钟。

  风雪将至他们彻夜未眠

  2月15日,武汉迎来2020年的第一场降雪。但对维保团队而言,这场雪无疑是一场巨大的考验。“天气预报说有九至十级大风,我都想哭了——医院屋面有许多凸出来的排气管,我担心它们扛不住啊。”尹典说。

  2月13日晚,他看到风雪天气的预报,心里一沉,忍不住喊出句 “糟了”。他紧急带领工人上病房屋面,检查排气管,并为其焊接支脚进行加固。由于屋面属于半污染区,有位工人不敢上去。维保小组成员胡小进耐心讲解:“我们经过部队系统培训,只要防护做好,安全是有保障的。”他一遍遍讲解防护服的穿脱流程,讲完后更是第一个爬上屋面。

  当晚,维保小组将排气管全部排查、加固,直至天亮才得以休息。长时间的弯腰下蹲,一伙人累得直不起腰。寒风刺骨,他们四肢冻得失去知觉。但次日一早,他们却顾不上休息,开始了其他维保工作。

  此外,以张健为首的电气团队,则守护配电房的安全。张健介绍,他最害怕雨雪天气,配电房一旦漏水,可能造成设备故障。配电房同样属于半污染区,他带着工人穿着防护服一直守在配电室,每隔两个小时就巡查一圈,一夜未曾有半刻的合眼。在他们的紧盯之下,无论是风管还是电力系统,都安然无恙地度过了这个雪夜。

  高温突来他们运冰降温

  到了三月中下旬,“春如四季”的武汉,送来了一份“高温大礼包”——户外温度到达25℃以上。火神山医院的走廊上,因为密不透风,体感温度更高。医护人员还需要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来回行走时常常热得满头大汗,憋得脸颊通红。

  维保团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们急中生智:“我们去找大量的冰块,来给医院降温!”冰块去哪里找?尹典和同事们绞尽脑汁寻找资源,开车在武汉满城询问,最终联系到一家制冰厂,为医院提供冰块。有了冰块,运输又成了一个大问题。一块大冰块,重量接近50斤,不少医生、护士都是年轻女孩,她们如何能轻松地把笨重的冰块运送到病房走廊一一摆放?

  维保团队绞尽脑汁,排除了几个方案:如果用保温箱,女孩们很难搬得动;如果用带有滚轮的收纳箱,只能弯腰推运,也非常辛苦。最终,维保团队从汉口北找到一家商户,高价采购了40个有滚轮的大号户外垃圾桶,可以较为轻松地将冰块推运起来,放置在走廊上。医护人员们连声致谢:有了这些冰块,走廊的温度降低了至少五度。

  看到有些医生和护士抱着冰块,露出惬意又满足的笑容。尹典深有感慨:面对凶险的疫情,她们是守护生命的“白衣天使”,也是一群爱笑爱闹的小女生 。

  坚守背后他们也有牵挂

  据了解,最高峰时中建三局二公司维保团队的管理人员及工人达50余人,负责四个病区里200余病患及200余医护人员的维保需求。不仅仅是尹典,“两山”维保团队的每一个成员背后,都有着一个感人的故事。

  “你太年轻了,这份工作很危险,你别上。”在维保团队里,中建三局二公司的郭童才23岁,曾听到无数人如此劝阻,他却倔强地选择留守:“就是因为我年轻,才要上!”但到了父母那里,这个热血小伙却说不出口自己的选择。他对母亲说了谎:“妈,火神山医院建好了,我已经在公司统一组织的隔离地方住下了,别担心............。”

  32岁的李思远,大年初四主动请缨回汉参与雷神山医院建设,后期又坚守维保岗位,已有两个月未曾回家。风风火火地忙完一天的工作,他也有时怅然:“走得时候太匆忙,现在好想回家抱抱妻子和两个孩子。”但当问及是否会请人替班,他却拒绝:“我会坚守维保岗位,24小时待命。”

  一战到底守到“关门大吉”

  中建三局二公司项目经理匡星,是公司在火神山医院维保团队现场负责人。“刚交接时,我们忙得三天三夜都待在医院里面,没日没夜地干个不停,之后逐步与院方磨合,工作也越来越上手。”在维保组,匡星制定了“工作不过夜”的制度。无论再难的事,绝对不会拖到第二天。为此,维保小组熬夜、通宵时有发生,却毫无怨言。他们还化“解决需求”为“主动服务”,不断优化医院工作环境。甚至连医院的办公用品,也常代为采购。医护人员对他们评价颇高:这个维保小组不仅高效,而且贴心。

  随着疫情逐步缓解,病人陆续出院,病区越来越空荡荡,维保人员也只剩下不到一半。匡星说,其他团队都采取了轮岗换班,在岗一个月后就换了一拨人。毕竟长时间处于高压工作之下,确实太辛苦。但他们权衡之后,仍选择坚守,“维保的岗位太重要了,为了避免交接班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我们坚决要‘一战到底’。” 当问及什么时候离开医院,维保团队的回答异口同声:等最后一个病人出院,等部队也撤走,我们就撤离!

  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中建三局二公司战“疫”群英谱

  2020年1月下旬,历史罕见的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暴发。

  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他们迎难而上、争先逆行武汉,驰援“两山”医院建设一线。如今,举国怒力同心,春天即将到来;那坚守一线逆行者的身影,却依然历历在目。这里,采集几个平反而又非凡的镜头,献给关注武汉疫情,关注“雷神山”“火神山”的读者。

  陈无平:挂不断电话的“指挥员”

  “喂,现场防水卷材供应不足,请尽快协调落实。”

  “喂,你现在尽快赶来,我们现场落实工作任务。”

  “大家不要慌,我们一起想办法,困难一定可以解决!”

  接到一个个紧急任务,华中公司生产经理陈无平迅速行动,将建设所需的材料、工人一一安排妥当。

  1月31日,从老家荆州公安县驱车赶赴火神山医院建设现场,陈无平的电话就没有停歇过。为了工作。他一人携带了两部手机,但两部手机常常“忙”得滚烫。常常一部电话还没挂断,另一部电话又响起,让他应接不暇。

  华中公司负责的区域里有近十家家单位参与建设,高峰期现场各类参建人员达1000余人。与此同时,现场施工涉及基础工程、土建及装饰工程、供电系统、通风空调系统等十几个专业,交叉施工和接口管理无处不在。

  陈无平每天会在早晚各召开一次现场协调会,结合局的统一部署安排,处理当天问题以及部署下一步计划,统一策划、组织、协调,做好工序和工艺的穿插流程,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李金华:万夫莫开的“调度员”

  “1-1区请注意,两车集装箱马上进入现场,请注意接车,安排吊装。”在轰鸣的发电机噪音下,李金华对着手机扯着沙哑的嗓音调度指挥。

  李金华是基础公司总经理助理兼昆明罗衙立交项目经理。他从钟祥老家逆行到达火神山建设工地时已是晚上十点,顾不上休整,他戴上安全帽就投入到战斗中。在前期集装箱吊装工作中,由于现场道路狭窄,车辆进出场只有唯一一个通道,集装箱运输和吊装稍有差错,就会导致全线瘫痪,调度员就是打通现场“大动脉”的关键一环。

  为了精准调度指挥,李金华将图纸了熟于心,远远看到平板车上的集装箱,就知道是什么型号,要运往哪个工区什么位置。

  “现场没有空地,这车集装箱无法卸货,需要拉回去。”平板车司机打来电话向李金华求助。“拉出场耽误工期,先把车上集装箱吊下来,放到现场其他箱体上方,有场地了再吊装!”李金华一路小跑着赶到现场指挥。为了集装箱进场后能够及时吊装,李金华不停奔波在现场,调整进场顺序。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危急关头冲锋在前,一直是我的入党初心。”李金华说。

  左智惠:冲锋在前的“战斗员”

  大年初一,华中公司岱家山庄项目经理左智惠刚刚从项目返回孝昌老家。得知公司修建火神山医院急需支援,他没有丝毫犹豫,第一时间驱车逆行赶赴现场。

  一下车,他便直扑现场。根据公司安排,他主要负责现场协调工作,协助完成约1100立方米砼浇筑任务。

  日常很普通的工作,在这一刻因为大面积交叉作业的原因却显得极为艰难。有时候,他为了能让一罐混凝土更快入场,他会蹲守在道路交叉口,跟车前行,排除每个路口的障碍。在集装箱吊装冲刺阶段,由于道路狭窄及各施工单位集中运输的原因,大部分集装箱抵达时间不确定。为了不影响现场吊装效率,他在浩浩荡荡4公里车队来回寻找公司施工区域对应的集装箱,并与交通组沟通,采取措施,保证集装箱及时达到现场,他这一找就是每天30000步以上。

  在医院建设期间,他连轴转工作16天,曾持续加班48小时。有人问及如何克服瞌睡,他打趣说到:“困了就动起来!”就是这样的拼劲,克服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曾小勇:火眼金睛的“检查员”

  33岁的曾小勇是基础公司十堰市立交桥PPP项目执行经理兼党支部书记,平时书生气浓厚,但工作起来一板一眼、严肃认真。

  “我们的集装箱规格有ABCDE三类,请师傅们下料时一定要严格按照图纸,精准切割、一次性拼装到位,病人等着入院救治,我们没有时间返工!”在集装箱拼装后台,曾小勇拿着图纸,一趟趟来回叮嘱作业工人。每加工完一个集装箱,他都要仔细检验部件尺寸是否合乎标准。验收合格后,他就在图纸上标记销项,再按照现场工区位置标注序号,方便前线吊装和节省施工时间。

  为了减少误差,曾小勇拿着卷尺和笔,穿梭在各个工区,有设计变更的地方就及时提醒,发现问题就赶紧记录下来,密密麻麻写满了备忘录。“这个传递窗必须马上整改,偏差1厘米了,小缝隙也会影响病房使用功能,工期再紧也必须保证质量,我们建医院是治病救人,不能拿生命开玩笑!”在发现现场拼装窗户尺寸有偏差时,曾小勇严厉地要求立刻整改返工。在他的一双“火眼金睛”监督下,共整改27处,确保了每道门窗都正确安装且严丝合缝。

  方健:坚守到底的“协调员”

  方健,安装公司黄石市民之家项目执行经理,是一名90后的小伙子。凭借扎实的技术基础和较强的协调能力,他曾多次借调至抢工项目,助力项目交付验收。主动请缨,连夜赴战。雷神山征集一出,方健第一时间主动请缨。此时正是他奶奶去世头七。“家人都很支持我,我也不想错过这场战‘疫’!”武汉封城,返汉通道陆续封闭,方健一路突破重重关卡,连夜驱车400多公里从老家宜昌返汉,顾不上休息就投身到建设中。

  高效运转,协调磨合。作为二公司工区安装工程现场总协调,方健负责雷神山现场近8700平方米区域安装作业。现场千余名劳务工人、百余名管理人员,如何协调?方健将自己比作“传送带”,串连起内外十几家单位、部门,通过合理协调隔墙、门窗、氧气、智能等施工,确保自行施工区域始终高效运转。

  再次逆行,牵头维保。雷神山交付后,方健再次主动申请坚守一线。“我还年轻,能继续拼!”他承担5个病区维保工作,带领安装团队为医生护士保驾护航,为雷神山医院各项设施正常运行提供了坚强保障。

“疫”不容辞——

他们演绎着“超能者联盟”

  这是一场从未有过的疫情,这是一场从未有过的挑战;才下火神山,再战雷神山;他们在江城武汉打响防疫阻击战。在这场“战疫”中他们各显神通,演绎“超能者联盟”,再一次创造了人间奇迹!

  何雄伟:坚守一线的“裁判员”

  2月5日,在知晓工业公司将参与雷神山医院建设施工后,工业公司纪委书记何雄伟主动请缨参战。从初期施工到后期维保,他始终坚守一线阵地,用实际行动诠释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与担当。

  物资缺乏是面临最大的困难,因为春节和疫情原因,材料和机具无法正常采购。他积极发挥“属地作战”优势,采取采购与调用相结合,从周边项目调用多台电焊机、切割机等施工机具,联系多家长期合作的武汉地区材料供应商,加急采购材料。

  厂家没有物流,何雄伟安排车辆去拖;厂家没有加工工人和装卸车工人,他从现场直接派人去工厂加工和装车。没有施工图纸,就亲自绘制,技术交底到每个人,现场指导多种办法并行。

  “我只有一个目标——时间就是生命,确保每一个节点目标完成。”何雄伟说。同时,作为分公司纪委书记的他,既做好运动员又要当好裁判员!何雄伟按公司要求成立监督工作小组,亲自部署,专人分工,督促履行监督职责,对“两山”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就现场各个方面进行日常监督,每日监督结果报分公司党委并进行通报,让每个人都处于监督之中。

  许国映:攻坚克难的“刀尖子”

  如果说,安装突击队是雷火两山医院机电施工攻难克坚的“尖刀”,那么许国映就是这把“尖刀”的“刀尖”。

  1月28日11时,安装公司华中经理部党支部书记、经理许国映接到紧急援建雷神山1、2医护区机电工程的任务。仅一个小时,他便动员组建了200余人施工团队。1月30日下午四时,许国映又接到紧急支援火神山医院的命令。次日,他带领团队转战火神山医院项目。现场指挥、部署任务、眼睛累得睁不开了,他就眯一会瞌睡,始终在现场3区库房同工人们一起“披星戴月”、酣战不止。

  两天后,在启动1、2区进场施工的基础上,许国映带领团队率先完成了分配的3号病区任务,主动承揽了4号病区水电施工任务;之后又主动啃下了配电房内供电进线施工这块“硬骨头”。为了完成任务,他经常连续现场工作36小时以上。

  “带队伍不仅要有良好的组织能力,还要与大家一起摸爬滚打,时时处处为大家树榜样、做表率。”许国映不无自信地说道。

  周国忠:不下火线的“点灯人”

  得知建设火神山医院的消息,安装公司西北经理部党支部书记、经理周国忠便主动请缨,担任火神山医院四区机电安装的区长。凭借多年在项目从事电气工程师的经验,他敏锐地发现:电气工序交差方面存在问题——工程量巨大的配电房、动力风机未能提前插入。而此时,距项目交付仅剩三天时间了,再不施工肯定来不及。心急火燎的他,主动找到指挥长请求负责统筹二、三、四区配电房施工。

  “14台配电柜还没就位,34个回路电缆未接驳,时间太紧了。” 周国忠协调了九位电工师傅提前制作、安装扩充部位的配电柜槽钢基础。半夜下起了大雨,由于扩充部位结构还未就位,周国忠安排采用彩条布遮挡持续压接线,最终24小时内完成电气最核心的功能部位。

  周国忠每天工作近20个小时,白天和夜晚连轴转。下雨时,他就和工程师带着工友在低温的夜晚冒雨测量、敷设电缆,从泥泞的地面将电缆放至屋顶风机。屋面因雨水很湿滑,加上夜晚光线差,他在沿梯上屋面时因滑磕伤了鼻子。他用纸巾把伤口处摁了摁,就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最终,电气团队克服重重困难,提前三天完成了风机电缆敷设和调试电气施工。

  刘贤栋:不惧挑战的“钢铁侠”

  在火神山项目建设初期,项目接到紧急指令,急需1800米的方管,用于铺设地基。正在家中密切关注项目建设的工业公司武汉顺丰项目经理刘贤栋主动请缨,发动一切可以动用的资源联系货源,在下午2时协调到第一批600米方管,并与河北一家钢材公司达成订货协议,晚上9点1200米方管在河北装车,1月29日上午成功送达武汉,24小时内成功解决了物资需求。

  钢材解决了,但切割速度慢又成了新难题。按施工进度,留给切割的作业时间仅剩24小时,但任务量却有日常的48小时之多。刘贤栋一咬牙:“现场需要多少就切多长,我们坚决完成!”他迅速与技术团队研究现场用料实际情况,率先研究出优化方案,做到每根方管只需切割一道,只放一种线。这一做法不仅提升了施工标准化,还在原方案基础上节省了24小时的作业时间。

  基础制作完毕后,刘贤栋又带领工人直扑现场,开始箱房的吊装校正工作。在靠近兄弟单位施工的连廊,因道路开挖中断,箱房无法用吊车安装。他灵机一动调整方案,将方管做基础,把已经组装完成的箱房进行分解,带领工人利用小工具;奋战48小时用人抬手挪,终于完成了基础和箱房的安装。

  “疫战”中,他们就是不服周!

  在“两山”医院建设中,他们勇担重责,独自承担相关业务板块的工作。他们不分昼夜,降伏了攻坚路上的一只只“拦路虎”。他们和时间赛跑,化身成为不服周的“急先锋”;用一身硬气、一身胆气,书写了“火神”、“雷神”的旷世奇迹。

  刘庆阳:厂家不供货,他决不放弃

  2月4日,正在在火神山参与建设的华中公司招采部经理刘庆阳接到雷神山医院建设任务后,立即赶赴雷神山指挥部。

  资源从哪里来?他想到直接联系公司的资源。刘庆阳组织人员全面盘点了施工任务及内容,及时掌握了箱式房结构材料和安装工具的规格型号、需求数量。同时,对可能存在缺口的物资提前进行采购部署。连续三个晚上,他都在现场蹲点组织通宵转运,确保了三个货场库存的主要材料及时到达华中公司的施工区域。

  由于疫情严峻,供应铁件的三个合作厂家都拒绝承接新的订单。刘庆阳便亲自跟负责人反复沟通。厂方听说大家已经连续熬夜超过一周,嗓子都极度嘶哑了,也深受感动,欣然同意接收订单。物资保障组及时安排专人,带领工人驻厂协助加工,最终圆满完成铁件加工任务。事后,铁件加工厂的负责人发来微信:“感谢你们为武汉人民作出的巨大贡献,你们真的很伟大!”

  李伟建:双脚失去知觉,也决不停步

  1月30日早上六时,进驻火神山医院工地开始战斗了,华中公司长丰项目经理李伟建就成了工地上的一名“冲锋员”。在集装箱吊装时,集装箱要从三公里外的临时加工场运过来,仅运输车辆就有七八十辆,每个集装箱的规格型号必须一一对应。

  为了提高安装速度,每安装一个集装箱,李伟建需从安装点至工地入口来回跑步接应,一个白天下来走了两万多步,脚底磨出了泡,脚背也肿了。晚饭后,夜班人员来换班,李伟建却说:“还是我来;我摸索出了‘套路’,保证明早完成任务!”就这样,一整晚他又行走了两万多步,脚的疼痛和寒冷已全然不知,终于在早上七点前提前完成了安装任务。项目交付时,军方的验收非常严格,每个门窗的密封、每个墙体缝隙的封堵都不放过。经过四轮验收,验收到最后一个病房的卫生间时,发现个别墙角渗水。这时,已是凌晨一点,军方人员劝说:“你们回去休息,明早八点整改完就可以了。”

  “人命关天,病人们不能等!”李伟建亲自动手将卫生间的防水地胶重新铺贴了一次,最终解决了渗水问题。凌晨两点,他才拖着疲惫的身驱回到

  邱俊:防疫和施工安全,一个也不能放松

  二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经理助理邱俊,接到“疫线”指令后,三次领命三赴前线,在现场连续蹲守的事迹,令人感动。

  在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战疫”现场,四处留下邱俊奔走忙碌的身影,每天2至3万步的行走量,是他深入“疫线”查隐患、促整改,联动总包和专业单位,开展安全监管及防疫监督工作的细致体现。有时,还可以看到他跟工人“较真”时的诚恳:“师傅,现在是特殊时期,口罩一定要带好啊!”

  在火神山加盖防雨棚施工过程中,邱俊的细心起到了大作用。他“听声辩位”,发现了一处泄露的氧气管道,及时向有关单位反映,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最大程度降低了现场的消防风险。集装箱箱体之间的填缝泡沫胶是极其易燃材料,集装箱内都是医疗设备和病人,不能有丁点火花。关键部位的电焊作业,他和专业单位的安全员一起逐个盯守,灭火器、消防毯、防火泥、消防水不到位,不准动火,每一个点焊接完成后他都要一一仔细复查,确认安全才放下心。

  汤文龙:同事来交接,他犟着不肯走

  “不用安排人换我,我还能坚持,工作交接信息量太大了,会影响进度的!”在坡道和楼梯混凝土浇筑中,已经连续几日不眠不休的汤文龙红着眼、沙哑着嗓子,婉拒了项目指挥长交接班的安排。

  汤文龙是基础设施工程公司洪山体育馆项目的执行经理。平日里,他为人温和厚道,但在火神山建设中却特别倔强,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武汉人“不服周”的劲。

  项目火速向前推进时,正准备轮班的汤文龙却收到24小时内施工便道要挖断改建正式道路的通知。他担心工作交接后吊装不顺畅,果断拒绝了前来交接的同事,整整两天两夜没下“火线”,直到集装箱顺利拼接完成。

  在病房坡道和楼梯混凝土浇筑中,由于现场所有道路都在施工,基本无路可走,无法正常运输混凝土。汤文龙急中生智,利用两台铲车横跨沟渠“接力”,将砼一斗一斗地运到指定位置,完成浇筑任务。

  从大年初一直到首批病人入住,汤文龙日行步数四万步以上。他说:“身为一名共产党员,关键时候就要冲上去!”

抗疫战场没有性别,只有责任

——记武汉火神山医院项目女工长邹慧芳

  在武汉火神山医院的施工现场,数万名建设者挥汗如雨,砥砺奋战,创造奇迹。其中,女性身影相当罕见。来自中建三局二公司的邹慧芳,正是这“万绿丛中一点红”。

  施工现场,她刚毅坚守,拼劲丝毫不输男子;沟通验收,她积极协调,展现女性沟通能力。她成为这个残酷战场上不容小觑的娘子军代表,展现大写的“她”力量。

  夙夜不寐她是比男人还拼的“工长”

  在武汉火神山医院项目发起召集令之后,邹慧芳第一时间请战进场。无奈的是,身在荆州的她无意中成为了肺炎感染者密切接触者,因此被婉拒。直到1月27日晚上,她终于收到入场的通知。她激动地连夜开车返回武汉,赶到火神山医院施工现场时,已是凌晨两时。

  当邹慧芳来到工地时,只见宁静的黑夜亮如白昼;数千工人及工程车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深深打动了她。当时的她丝毫没有奔波的疲惫,立刻加入到公司的“露天会议”中。原来,工地现场没有开会场所,公司管理人员都是站在工地上开会。之后,她成为了公司副总指挥长孙志凌的助理,担当起项目内部施工的现场协调工作。

  面对来处各异、不断变更的管理团队及工人团队,邹慧芳的协调工作量非常大:“我觉得我就是现场的一个‘工长’。”

  武汉火神山医院施行工人两班倒的制度。工人们在交接班的过程中,难免有遗漏和疏忽。邹慧芳就不分白天黑夜地守在现场,看工人哪里有疏漏,就赶紧顶过去。邹慧芳说:“工期紧张、人员复杂,协调工作的处理没有捷径,必须做到事无巨细,凡事自己亲力亲为。”

  进场后,从施工到维保的十几天里,她每天不断巡视,日均步数均在两万步以上,每天睡眠时间不到四个小时;施工最紧张的几日,更是连着几个通宵熬夜。有时候到了凌晨四、五点,实在熬不住了,就到同事停在工地旁的车上打个盹,六点钟天不亮又起来赶往工地。不少同事看到她,即佩服又心疼地说:“你比男人都拼命啊!”

  在遍地男性的工地上,邹慧芳的坚守确实更加艰难。她说,工地上的女厕所环境不堪入目,甚至会被上锁,她如厕需要走很远的路。为了节省时间,她一天喝不到两口水。“有时候感觉嗓子干得都要冒烟了,但没有办法,必须坚持拼下去;”邹慧芳说。

  邹慧芳的拼劲也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到了后半夜,担心工人疲惫,各级领导也会加大巡查力度,但只要看到了邹慧芳娇小的身影,领导就会会心一笑,说:“邹慧芳,有你在这守着,我们就放心了!”

  勇于担当: 六小时整改完20余门锁

  工程验收阶段,邹慧芳负责与军方进行对接。这可不是件轻松的差事——军方提出的种种需求,首当其冲就落到了她的肩上。一天夜里11点,军方在现场进行巡查,当场提出对医护人员工作区门锁安装不满意,要求进行整改。作为传染病医院,小小门锁却责任重大,如出现故障就可能导致病毒传播。但前期施工中,因沟通不够细致,工人有所疏忽,几千个门锁中有20余个锁的方向有误。但此时,安装门锁的工人早已撤场,且次日上午就有病人入驻,留给整改的时间不到六个小时。“您放心,明天一早绝对完成所有的整改。”邹慧芳向军方人员拍着胸脯说。但那会儿,她心里却直打鼓:“因为前期安装她本人并没有参与,她当时心里其实真的没谱。”

  没有退路;邹慧芳主动担当起整改工作:“因为时间紧急,再转达他人显然会来不及。”她先与军方细心沟通,详细了解了军方的需求。之后,她四处寻找装锁工人。打听到二公司房地产公司,正好有一位同事带着工人正在安装密码锁,便立即找到该同事请求支援。

  幸运的是,这位工人技术熟练。邹慧芳带着他熬了一个通宵,成功将20余个门锁重新进行了安装。次日,看到门锁整改完毕,军方对二公司的效率表示吃惊,对邹慧芳更是竖起大拇指,赞许连连。“最后这事没有让我们挨批,反倒是受了表扬。”邹慧芳说。

中建三局第二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48岁的邹慧芳,现任中建三局二公司工程部副经理。她历经武汉协和医院外科病房大楼、武汉理工大学等十余个项目,曾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等荣耀称号。担任武汉理工大学项目经理时,她称得上“打破记录”——成为近20年里中建三局二公司首个女性项目经理。

  从火神山医院工地回到家,她倒头大睡了三天三夜才恢复精力:“在工地上的时候,几乎不会觉得累。过程结束了,才发现自己体力精力消耗巨大,几乎过了一个星期才完全缓过劲来。”

  邹慧芳说,能一直坚持在火神山医院的建设岗位上,正是凭着内心的一份责任感。身在工程部,她始终将优质履约铭记心中。在工程建设中,责无旁贷应该作为主力军冲锋陷阵在最前头。

  “特别是当我看到五湖四海的医护人员来支援湖北,支援武汉,我内芯里特别感动。觉得自己不拼命,对不起这么多远征而来的兄弟姐妹们。所以再大的困难我们一定会熬过去。” ( 文 /袁 喆 )

“雷火两山”的“蒙面超人”

——他们与“白衣天使”并肩作战,保障医院稳定运行

  穿上厚重、严密的防护服,每天10多个小时奋战在“雷火两山”医院最危险的病房一线。他们不是“白衣天使”,但却和“白衣天使”并肩作战;他们虽不能直接救死扶伤,却稳稳托起“生命方舟”!

  2月初,随着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投入使用,有这样一群建设者选择再次“逆行”,他们留守医院,承担起保障医院稳定运行的维保工作,他们就是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维保工人。

  “国家有难时,我选择了参建应急医院觉得很光荣,后来医院需要维保工人,我就直接报名留下了。”3月30日,是39岁的吕文涛参与“雷火双山”建设与维保工作的第65天,已整整两个月没有回家。“我大年初二,就参加火神山医院的建设,后又转战雷神山。目前是雷神山医院中建三局二公司维保组的一名维保工人。”吕文涛说,他在维保组主要负责电焊、地板维修等维保工作,哪里有需要,他就去哪里。他回忆,第一次进入隔离病房,虽然穿着防护衣,心里还是特别紧张,“但当看到医生、护士们都那么勇敢的冲锋在前,我就想,我还怕什么呢?为国家做贡献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我和我的团队一定全力以赴!”他说,希望尽自己的一份力,确保医院平稳运行,也衷心祝愿患者早日康复。由于团队成员长时间没有理发,他还变身“临时理发师”,帮助团队成员理发。

  43岁的李玉林,是武汉雷神山医院中建三局二公司维保消杀组的一名工友,因为工种的特殊性,他每天都背着一个约40多斤重的消毒雾炮机进行消毒作业,被大家习惯性地称为“小钢炮”。2月18日,李玉林从黄石逆行到武汉雷神山医院,负责医院维保组一天三次的消毒工作,距今已有42天。每天,工友们下班准备就餐,他就会用他的“小钢炮”对工友们进行全身喷洒式消毒。“这份工作看似简单,不起眼,但对我来说却意义重大。”李玉林说,工友们不惧风险出入医院,处理、维护各类设施,保障他们的身体健康是关键,“希望通过消毒,让工友们在结束一天的工作后能安心休息。”

  此外,在武汉雷神山医院的维保团队里,还有来自十堰市一家五口的“屋顶守卫者”。“2月初,我和我的两个亲兄弟,还有堂兄弟、亲妹夫一起结伴参建火神山医院,目前留守维保武汉雷神山医院。”徐启义说,他们主要负责屋面的维保工作,每当遇到大雪、大雨等恶劣天气,就一起爬上屋顶严防死守,防止屋面漏水。“犹记得2月14日武汉大雪那天,我们五个人在屋顶连续坚守了48个小时。”

  才下战场,又上火线。这样的故事还在继续上演,无数维保工友坚守岗位,不惧风险,用实际行动参与到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不获全胜誓不还!

你们守护城市,我们守护你

——-记2019年“荆楚楷模”王永红

  在全国瞩目的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项目建设热潮中,中建三局数以万计的建设者们不畏艰险地投入到“战役”一线。44岁的“荆楚楷模”王永红也是其中一员,他是中建三局二公司的一名项目经理,同时也是湖北省建筑业首支城市救援队——”中建·蓝天使“城市救援队队长。王永红带领其他八名队友于1月25日从湖北各地奔赴火神山医院项目施工现场。他们主要负责监测一线人员健康状况,向现场人员宣教施工安全及防疫知识等。当火神山医院项目顺利交付后,他们又马不停蹄转战雷神山继续新征程。

  “吃饭的时候口罩摘下来了,就不要说话。”即便是中午吃饭时间,王永红也都丝毫不敢松懈,抓紧空隙时间不断地向工人们宣讲防疫知识。夜晚,王永红来到工人宿舍,发放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也不时与工人交流:“我们在为疫情狙击战添砖加瓦,但是我们也不能放松对自我的保护,自我保护措施一定要做好,千万不要有侥幸心理!”

  每天早上6点及晚上6点,分批次为工人发放防护用品、测量体温,并依次做好观测记录,他们全力做足防疫“功课”。随后,他们开始使用消毒雾炮机对多个工人生活区及上千平方米的施工现场进行消毒。“工人们放弃休息和团聚参与到工程建设之中,都是这场防疫战里的无名英雄。”王永红说,“他们建设医院是为了守护武汉市民的安全,我们的工作就是要守护他们的安全。”

15名工友写下维保请战书

  “参与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设和维保,是我一辈子最光荣的事!”中建三局二公司维保队长陈明祥自豪地说。

  在这场“雷火双山”的建设中,数以万计的劳务工友默默付出,成就了这场建设史上的奇迹。42岁的陈明祥就是其中之一,从建设到维保,他驻守工地超过两个月,并以一己之力号召百余位工友一起参战,成为一位“平凡英雄”。

  全城接人征战火神

  大年初六,陈明祥响应中建三局二公司的号召,加入了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并在短短两天内迅速集结了30余工友一起参战。“从早到晚,我挨个给认识的朋友打电话,大家都知道火神山医院的意义,只要留在武汉的基本都没有拒绝我。”

  之后,他转战雷神山医院参加建设。在建设期内,他一共征集到120多名工人投身“雷火双山”建设之中。

  由于武汉的公共交通工具全部停摆,很多工人没有私家车,无法赶来施工现场。陈明祥便开着自己的私家车,跑遍武汉三镇接人。那几日,他凌晨四点不到就起床,跑江夏、跑汉阳、跑黄陂……跑遍了武汉三镇,一趟一趟把工人接到火神山医院。随后,他赶在上午七点半抵达施工现场,随后迅速投入现场施工。

  当时,正是疫情形势最为严峻之时,小区封闭,工人无法出门。陈明祥就给小区门卫做工作:“我们不是出去玩,我们是去建造火神山医院。”有的门卫了解情况后,立即放人。

  当然,也有门卫不愿通融。“有几个工友翻院墙、钻门缝,才和我一起来了工地——但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没有一个人放弃,都会想尽一切办法加入。”陈明祥说。

  写请战书留守维保

  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顺利交付之后,陈明祥听说还需要维保工人,第一时间找到华中公司的管理人员报名。当他把医院需要维保人员的消息转达给其他工友,14人举手响应,表示愿意与陈明祥继续并肩作战。此时,陈明祥内心既有感动,也有迟疑。他对工友们说:“兄弟们,我必须跟你们说清楚——维保和前期施工不一样,我们需要进入病房里面,这事风险很大,甚至万一不幸感染,你们会有生命危险。”工友们并没有迟疑,还提出写请愿书、签名、按手印。“我们知道有风险,但如果没有人做,医院怎么运行?如果医院无法运行,病人怎么救治?”

  “情愿继续为武汉出力!参加雷神山维保工作。大家承诺置生死度外,做好了为国牺牲的准备。”在陈明祥的带领下,14名工人写下请愿书,签上名字,按下鲜红的手印。

  这份寥寥数语的请愿书,15个坚定的红色指印,一度在中建三局二公司广为中流传,让无数人默默湿了眼眶。

  无畏风险勇入病区

  陈明祥坦言,第一次进入病房里,他也曾感到害怕。“听到病床上病人呻吟,我感到说不出的难受。再加上穿着两层防护服,我全身上下都汗湿了。”那一刻,陈明祥竟有点不知所措。

  此时,一位病人呼叫护士,表示想要吃饭。一位护士进入病房里。陈明祥看得出,护士是一位年轻女孩。她拿来了稀饭,坐在病人病床前,一口一口悉心喂到了病人口中。

  看到这一幕,陈明祥感动得几乎落泪。他心中顿时羞愧:“人家一个年轻女孩,一点都不怕。你一个大男人,怕什么!”他迅速整理好情绪,完成了锁具的维修。

  性格低调朴实的陈明祥不愿意被称之为“英雄”。“我是一个中国人,在国家有难的时候,必须走出来——这是我半辈子干过的最大的一件事”。他说,无论是众志成城的工友,忘我抗疫的医护人员,以及没日没夜奋战在工地上的中建三局二公司的领导、管理人员,都会让他终生铭记。

  段维懿:十天跑坏两条轮胎

  在雷神山医院的建设工地上,有一位“大管家”——中建三局二公司工业公司纪检监督员、后勤采购员段维懿。他的职责就是为自己所在的分公司员工和工人们购买所有生活物资和防护物资。作为一名退伍军人,段维懿退役不褪色。在疫情面前,他时时刻刻冲在前、做在先,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展现了纪检人的担当,续写着退伍军人的忠诚和奉献。

  冲锋在前 保障“后方”

  到达雷神山医院项目后,段维懿就承担起了工业公司参建管理人员和工人们的生活物资及防护物资购买工作,同事们都笑称他是工地的“大管家”。

  刚开始的时候,工作开展比较困难,段维懿经常要开车很远才能买到想要的物资。特别是口罩,当时因现场需求量大,资源缺乏,一时间很难买到。后来,经过多方努力,对接了阳逻的一个口罩厂,他和同事来回跑了三四次,终于采购了一大批口罩,解决了现场的燃眉之急。

  多次采购物资以后,段维懿总结出了经验,也变得更加的细心体贴。为了节省采购时间,每次采购他都会提前列出清单,规划好行程。针对现场实际情况,及时补充洗发水和沐浴露,让大家忙碌一天后能好好洗去汗水,也会够买一些士力架,让大家现场奔走饥饿的时候迅速补充能量。同时,为了及时购买到急需的药品,他留下了20多家药店的联系方式,并保持沟通及时联系,以便第一时间拿到药品。

  全力以赴 牢筑防线

  段维懿每天接打电话200多个,大部分时间都在沟通协调、跋涉运输的路上,从阳逻到江夏,从火神山到雷神山,十几天下来汽车里程数增加了三千多公里,还跑坏了两条轮胎。“都快赶上武汉到深圳两个来回了,”他笑着说:“看着整齐码放的口罩、消毒水等防护用品,我心里特别踏实放心。”

  采购物资,给现场参建人员测量三次体温,发放防护用品,喷洒酒精消毒,这是段维懿每天必须打卡完成的工作。为了节约时间,少上厕所,他白天几乎不喝水。他说:“疫情就是命令,抢建就是责任担当!跟时间赛跑,赢得的是生命。能让大家每天都吃饱穿暖,住的安心,防护用品齐全,我就特别踏实。”

  段维懿说,让他颇有感触的一件事是,一次他在发放盒饭时给一个工友量体温,温度有点高。工友问他“我有没有事”,段维懿回答道“放心吧,是正常的”,结果这位工友竟然给段维懿鞠了一躬。后来,段维懿才了解到,这位工友经济条件很好,来参建不是为了赚一份工钱,而是过来贡献一份力量;这让段维懿十分感动,他发誓要保护好这些工友兄弟们的身体健康。

  坚守一线 展现担当

  雷神山医院整体完工后,本应进行医学观察的段维懿,又主动请缨坚持站好最后一班岗;再上前线,参加项目维保工作。

  维保期间,现场作业区域相对危险,每日为维保人员配发两套防护服、两双手套、四个口罩。为了降低感染风险,段维懿会在维保人员进入作业区前检查他们的穿戴情况,督促大家做好个人防护。因作业区域是屋顶,喷雾器体积太大,携带不便,上屋顶更是不可能,他就准备了小喷壶,便于在作业区域进行消杀工作。同时,为做好现场物资发放管理,他每日对现场发放的后勤及医疗物资进行核实,经常晚上忙到凌晨的他,总是笑着说“防疫工作无小事,齐心协力战病毒”。

  “那天我跟大家开玩笑,说不管再累也要笑一笑,每天还有这么多补助呢”!结果他们说,如果是为了钱,就不来了——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大家主要是一份责任感和使命感。段维懿说:三局人真的很了不起,很团结;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文 /徐 智孟 虎龚世群)

坚守雷神山72天 与医护人员并肩作战

——记中建三局二公司雷神山医院维保组程训

  关好病房的水电开关,在房门上贴上封条,再看一眼医院墙上的手绘……4月15日,程训与相守72天的雷神山医院作别,也与陪伴多日的医护人员挥别。

  30岁的程训是中建三局二公司员工,目前是武汉雷神山医院机电维保组副组长。2月4日,他主动请战参与雷神山的建设。“这个时候需要人站出来,我一个年轻小伙,我不上谁上?”程训说。

  作为武汉雷神山医院项目B1、B2、B3区和C11、C12区及室外机电安装安全劳务防疫组的组长,他带领着仅4人的小团队,完成了8700平方米建设区域的机电安装、安全防疫等工作。“我们每天工作16小时以上,但是感觉有用不完的力量,只希望雷神山医院早日建成、收治病人。”程训说。

  雷神山医院顺利交付后,他并没有休息,而是走上了维保岗位,担任公司在雷神山医院的机电安装维保小组副组长。

  增加用电插座、更换故障灯具、维护负压系统……程训24小时随叫随到,成了病房里面的“万能管家”。甚至病房马桶堵塞,他也同样义不容辞,第一时间赶去进行疏通处理。

  驻守雷神山医院的同时,程训也默默守护着医院里面的白衣天使。

  3月10日深夜12时许,他接到一个求助电话:一位年轻护士,需要紧急将病人的血样从病房送到检验科,希望他带路。病房到检验科步行距离大约十余分钟。户外灯光昏暗、人迹罕至,而这位护士是一名21岁的小姑娘,又不熟悉环境,便为这路程犯了难。因经常与程训打交道,她想到向其求助。

  “没问题,我送你过去。”虽然不是自己的工作职责,程训依然一口答应。他一路默默陪着护士去检验科,又回到病房。加上前后穿、脱防护服,他花费一个多小时,完成了这次“特殊任务”。

  “这些医护工作者远离家乡来到武汉,帮助我们抗击疫情,我一定会尽全力守护他们。”程训说。

  程训的妻子高纱同样也是一名护士。她原本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汉南分院的儿科工作,1月底便主动请缨到最前线的新冠肺炎感染科进行支援。夫妻俩把3岁的孩子送到父母家,一家三口已经两个多月没有见面。虽然心中也有牵挂和思念,但程训仍坚守岗位:“如果换班,交接中可能出现麻烦,我会在雷神山守到最后一个病人离开。”

  这一天,终于到来了!程训说。“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能赶快回家,抱抱妻子和孩子。

  附:中建三局二公司武汉雷神山医院机电维保组副组长程训的内心独白:

  雷神山医院今日关闭,我也迎来了在雷神山医院的最后一天。坚守雷神山医院的72天里,我见证了医院从无到有、从空到满,再从满到空。虽然工作非常辛苦,疫情也一度严重,我始终充满了斗志和信心。

  作为一名央企建设者,在国家有难时,我必须站出来;作为一名武汉人,在武汉有难时,我必须站出来;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家属,在家人奋战时,我也决不能坐视不管。

  我的妻子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汉南分院儿科的一名护士。疫情发生不久,她主动请缨到新冠肺炎感染科支援。得知中建三局二公司参建雷神山,我也毫不犹豫报名参战。我们奋斗在不同的战场,相互鼓劲、打气。

  我们俩把三岁的孩子送到父母家,一家三口有两个多月没有见面。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能赶快回家,抱一抱妻子和孩子。

24小时坚守维保岗位 直至最后一个病人出院

——记中建三局二公司华中公司项目建造总监李思远

  32岁的李思远,是中建三局二公司华中公司的一名项目建造总监。大年初四,他主动请缨,从荆州“逆行”回到武汉,历经火神山、雷神山医院项目的建设,目前,他带着15个工人负责雷神山医院的后期维修保护工作,已有两个月未曾回家。

  在火神山医院建设期间,他是项目现场协调员,负责保障后场360个集装箱运输至现场,疏导主干道的交通,负责1000平方米的连廊屋面防水卷材的铺设。在雷神山医院建设期间,他是项目现场质检员,负责项目C11/C12区的技术指导、验收工作,根据在火神山的验收工作经验,他带领队员进行针对性整改,对一些重点难点反复自检整改直到符合院方要求,最终他负责区域的验收最先完成交付。为了更好及时完成B区连廊道验收交付,李思远组建突击小组,由他带队检查每个区域的未完成项,汇总形成清单后突击整改,既抓住了问题有,又节约了时间。在后期维保工作期间,他负责雷神山医院5个病区的维修保护工作。只要这五个区的病人没有全部出院,他都会一直坚守提供24小时全天候随叫随到服务。维保具体内容如换修锁门,房间密封性排查维护,协助各区护士做一些便利医护人员工作的工作等。每天早上,他会为工人做班前喊话,技术交底,一日3次温测,2次消杀灭菌,指导工友师傅们正确穿戴隔离服。他与其他医务人员一样,每天身着防护服进出医院检查维护院内设施。为了不浪费防护服,他也尽量不喝水,不去厕所,一心保障医院的稳定运行。

  风风火火地忙完一天的工作,他也有时怅然:“走得时候太匆忙,现在好想回家抱抱妻子和两个孩子。”但当问及是否会请人替班,他却拒绝:“我会坚守维保岗位,24小时待命,直至我负责病区的最后一个病人出院!”

战“疫”前线的急先锋

——记鏖战“火神山”的中建三局二公司副总经理孙志凌

  在中建三局二公司,有一位人称“实干家”的管理者,他的名字叫孙志凌,现任中建三局二公司副总经理。关于他在“火神山”建设中的动人事迹,二公司的干部职工都佩服得五体投地,称赞他是“过得硬的头头”。

  孙志凌在建筑行业打拼了20余年, 经验技术蜚声业内,曾获湖北五一劳动奖章。庚子大年初三,当得知武汉要紧急修建“火神山”医院时,孙志凌毛遂自荐,向公司党委请缨:挂帅出征“火神山”建设工程。得到上级党委批准后,他克服重重困难,从咸宁老家奔赴武汉火神山医院项目开始“战疫”。

  在“火神山”医院建设中,他不忘共产党员的初心,主动挑起“土建大梁”,负责B区近9000平方米的道路保通、集装箱吊装、室内安装等工作任务。他日均来回3万多步、电话200多个,每天睡眠仅三四个小时。作战时间最长的一次,孙志凌坚守在一线36个小时,眼睛都没有眨一下,现场督导392个集装箱吊装。在主体结构冲刺期,他身先士卒,撩起袖子、拿起工具带领工人用一场“大手术”打破困境。当大部队转战雷神山医院时,他不惧感染风险,留守火神山牵头调试收尾工作。直至重症病人陆续入驻,他仍带领维保团队逐一复查病房。此时工人们已陆续退场,谁来干活?孙志凌回答得干脆:“我是企业管理者,由我上!”一夜之间,他无数次下蹲,将20余个病房细微的防水漏洞全部补齐,确保了医院使用安全。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迎接助残日

  • 阿富汗西部洪水灾害致50人死亡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奔跑吧·少年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棒垒球邀请赛在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开赛。
2024-04-20 17:03
4月2日,随着57652次检测车从南充北站5道缓缓驶出,标志着新建汉中至巴中至南充铁路南充至巴中段(以下称"巴南高铁")启动联调联试,进入工程验收关键阶段,为全线早日开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4-03 15:11
为切实织密森林“防火网”各地组织人员巡查防火。
2024-04-03 15:11
2024年3月31日,“知音湖北 遇见浪漫孝感”春赏花活动在湖北省孝感市金卉庄园景区启动。金卉庄园花团锦簇,五彩斑斓花卉竞相绽放。人们穿梭在花海之间,享受明媚春光。
2024-04-02 15:40
2024年3月23日,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办的2024秋冬中国国际时装周在北京开幕。
2024-03-26 21:07
3月17日,原创独立设计师品牌SHANG1 BY SHANGYI 2024秋冬系列时装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2024-03-18 16:39
2024年2月2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境内的博斯腾湖出现推冰景观。
2024-02-29 18:59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马街镇钻天坡,盛开的油菜花梯田在初升太阳映照下,勾勒出一幅田园春景图
2024-02-23 10:59
美丽的三亚湾
2024-01-20 17:42
2024年1月12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庐陵文化生态园层林尽染,色彩斑斓,市民徜徉其间,尽享生态之乐。
2024-01-13 19:43
2023年12月26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黄草岭村附近,游客在冬樱花与梯田边游览。
2023-12-26 15:39
2023年12月12日,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第十九届冰雪文化旅游节采冰仪式在高家湖二渠水库进行。仪式主要展示了"头冰"的开采上岸过程。开幕式上还举行迎风旗、祈福词、喝出征酒等仪式。
2023-12-13 16:08
2023年12月13日,河北省正定古城迎来降雪,古城内外银装素裹,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美如画卷。
2023-12-13 15:59
2023年11月28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层林尽染,景色迷人。
2023-11-29 15:42
2023年11月28日,江西吉安长塘镇中心小学,老师指导学生剪纸。
2023-11-29 15:42
三角梅原产于巴西,现主要分布在中国、秘鲁、阿根廷、日本、赞比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海南三角梅最为出名。
2023-11-29 11:13
2023年11月23日清晨,朝霞初现,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沿江公路G348国道的绝壁岩体上,工人们正在铺设防护网,以防止岩崩和落石。
2023-11-24 15:15
2023年11月23日,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站工作人员正在清理站台积雪。
2023-11-23 16:02
2023年11月21日,甘肃敦煌,首趟"敦煌号"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装载1000吨石棉驶出,经天津港通过铁海联运发往泰国曼谷。
2023-11-21 16:55
2023年11月21日,江苏省如皋市龙游河生态公园,色彩斑斓的树木与一河碧水相应成趣。
2023-11-21 16: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