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擘画云上滨江图 共建国家森林城
——记“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系列宣传活动
年年植树树成荫,代代造林林成森。
守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满足我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造福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如今,义务植树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不变的约定。然而,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义务植树的方式更新迭代,“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逐渐成为植绿、护绿、爱绿新风尚。
种下绿色希望,种出美好未来,关键在行动。为此,我市创新思路,实施线上和线下互联互动,全面掀起全民植树造林活动的热潮。一方面线上搭建网络,在全省率先开通上线全民义务植树网,扩宽群众履职尽责途径;另一方面线下建立“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推进义务植树主题化、基地化、常年化。
全民植树绿化美化家园、建设美丽马鞍山的号角已经吹响,奋力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全力建设“生态福地、智造名城”升级版步稳蹄急。
2019年,我市森林覆盖率达37.72%(扣除自然湿地),近八年,通过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林业增绿增效增美行动,我市人工造林面积达45万多亩,创马鞍山林业发展史之最。继2007年成为安徽省首个“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后,去年,我市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递交一份闪亮的绿色答卷。
全省首个 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网诞生
身体原因,无法到现场义务植树怎么办?眼笨手拙,不懂得林木专业养护知识怎么办?……这些,今后都不用担心啦!10月27日,我市在全省率先开通上线全民义务植树网。今后,宅在家中,市民也能通过“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的方式履行植树义务。
所谓全民义务植树,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男十一岁至六十岁,女十一岁至五十五岁,除丧失劳动能力者外,按照有关规划、标准和技术要求,无报酬地以直接或者间接方式履行植树义务的行为。义务植树共有造林绿化类、抚育管护类、自然保护类、认种认养类、设施修建类、捐资捐物类、志愿服务类以及其他八类尽责形式。网站的开通将进一步拓宽全民义务植树尽责渠道,丰富植树内涵,提高公民尽责率。
网站开通上线之际,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策划了“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项目-“我为马鞍山古树名木送温暖”认养认捐。首期从全市149株古树名木选出5株古树作为认养认捐的目标对象,供社会各界认养认捐。市民可直接登录“马鞍山市全民义务植树网”,通过线上参与履职尽责。
“这种云参与的方式很受欢迎,市民参与热情十分高涨。许多人都通过网上捐款的方式认养古树,其中还有位市民一个人就捐了6000多元。”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技术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黄文静介绍,网站开通才几天,关注市全民义务植树网及其相关宣传活动的网络浏览量已达48560人次、项目捐款1.8万多元。
据悉,作为荣誉奖励,适龄公民网络捐款相应金额后还将获得《全民义务植树尽责证书》或《国土绿化荣誉证书》。
全市首个 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建成
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薛家洼考察,对马鞍山长江大保护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并提出了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的新的发展定位。10月31日,在总书记驻足的芦苇江湾处,全市首个“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揭牌。
作为首批马鞍山市“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滨江文化公园占地1000余亩,原是一片环境污染严重的江滩地,有货物码头42座,小化工、小冶炼企业20余家。为修复长江生态,马鞍山市启动实施沿江棚户区改造、临江港口码头搬迁、江滩企业集中整治、滨江大道建设四项工程,平整江滩地近50万平方米,复绿面积约21万平方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鲜明指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振聋发聩,将长江生态环境修复作为“一号工程”,纵深推进“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马鞍山以铁的决心、铁的举措、铁的作风,推动23公里的长江马鞍山段从过去的“临江不见江”华丽变身为现在亲江亲水的“城市生态客厅”,小小渔港薛家洼也从昔日的“脏乱差”蝶变成今天的“美如画”,滨江文化公园成为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据悉,该基地将运用互联网等技术,为适龄公民履行法定植树义务常年提供各类尽责形式的场所。旨在宣传全民义务植树八类尽责形式,为市民提供一个全民参与、尽责的平台,使义务植树常态化、规范化和科学化,逐步实现网络植树实体化、实体植树基地化、基地植树公园化、公民尽责多样化。
全民植树 让植绿、护绿、爱绿传统代代相传
“圾”分行动 plogging公益趣跑、绿色新生力大学生护绿行动、“童”绘绿色“we”来少儿长卷绘画、共建白衣凯旋林……当天,实体参与项目“我为马鞍山增绿添彩”马鞍山市爱绿护绿大型公益主题活动举行。逾300名市民参与活动。
挥锹铲土、培土浇水……在“互联网+义务植树”基地滨江文化公园内的“白衣凯旋林”,援鄂抗疫医护代表汪朝阳与同事们一起忙碌着。“大自然拥有无限的力量,它神奇而慷慨,不会因为疫情而停下春的脚步,依然用魔术师般的手描绿树木、点红花朵、吹皱江水。”汪朝阳表示,见证“白衣凯旋林”的诞生感到非常荣幸,“希望它像这场疫情中的众多逆行者一样,不畏艰难,抽枝发芽,茁壮成长。”
以榜样为引领,凝聚榜样力量。
“一直听说抗疫英雄的故事,今天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接触抗疫英雄。和他们一起植树造林,备受鼓舞。”说话间,皖江工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主席丁昊天和同学们为树木们松了松土。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监察支队队员陈娟听说活动在滨江举办,特意带着9岁的女儿一起来参加。“和孩子一起参加互联网+义务植树活动,可以让孩子更多地了解绿化知识,在行动中增强绿化家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活动当天,皖江晚报社的40多名小记者手持绘笔,共同在白色长卷上绘出一幅幅精美的绿色家园图。“平时,学校里也开展了‘红领巾绿色活动’,并在美术课、劳动课上,积极引导孩子们植树护绿、保护环境。”来自珍珠园小学的带队老师陈默说。
“树木象征着生机,美化着城市,净化着环境。植树是为了留住绿水青山,种下绿色希望,种出美好未来。而这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行动!让我们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积极投身‘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为建设生态马鞍山贡献应有的力量!”皖江晚报社的小记者代表佘浦汉在宣读《全民义务植树倡议书》时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卢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