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拼搏,让每项比赛更精彩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拼搏,让每项比赛更精彩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19-09-16 03:4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拼搏,让每项比赛更精彩

——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赛场见闻

光明日报记者 丁艳

  由国家民委、国家体育总局主办,河南省人民政府承办的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9月8日在郑州开幕,2万多名各族运动员在赛场上奋力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处处可见。

  祖孙三代齐上阵

  参加本届民运会的陕西非遗花样跳绳队十分引人瞩目:队员年龄跨度极大,既有10多岁的学生,也有年愈八旬、须发皆白的长者。胡安民今年81岁,已是六次参加全国民族运动会的“绳王”。

  “这次来郑州,还想争个一等奖。”虽然腿脚不如四年前,胡安民依然精神抖擞。

  1938年,胡安民出生于一个“跳绳世家”。祖母从清宫里学得了跳绳的一些花样动作,经过父亲的传承和胡安民的不懈努力,在全国推广开来。几十年来,胡安民在世界各地传授绳技,办了800多期跳绳培训班,直接培养的学生达十四万。多年来,他为带学生参加比赛,自己贴补上百万元。直到今天,他还是住在拆迁后安置的西安城中村小楼房里,家里没什么像样的家具,光是跳绳资料、器械就占了大半个屋子。

  1999年9月举行的第六届民运会上,胡安民带队的陕西花样跳绳队第一次拿到了表演项目一等奖。从第六届到第十届民运会的表演项目中,除了第十届以外,陕西花样跳绳队都拿到了一等奖,花样跳绳更成了陕西队的保留节目。目前,陕西花样跳绳已经进入西安市和陕西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在申请全国非遗项目。

  “只要我还健在,一定会参加四年后的全国民运会。”虽然已是高龄参赛队员,胡安民依然对参加下届运动会信心十足。

  胡安民的儿子、儿媳妇、孙女都是本次陕西非遗花样跳绳队的中坚力量。祖孙三代在郑州同场献技,共同拼搏,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做一件事就要做到最好”

  维吾尔族小姑娘陈佳慧今年9岁,是参加竞赛项目的运动员中年龄最小的一位。她这次代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参加民族武术女子传统二类拳和女子软器械两个小项的比赛。

  虽然小小年纪,对于这次比赛,陈佳慧也有自己的期待。“希望能拿个二等奖。”陈佳慧说。

  因从小身体不好,陈佳慧被妈妈送去习武强身。6岁孩童,正是跟家人要糖、要玩具的年龄,她却几乎每天都是与剑做伴,一练就是三年。

  受伤是习武之人的家常便饭,对小佳慧来说也不例外。来郑州之前,她膝盖上被剑划开的伤口才刚刚好。对这种小伤小病,陈佳慧从来不当一回事。“做一件事就要做到最好。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都没想过放弃。”。

  带病上场,加赛4次

  9月9日下午4时,民运会押加项目首日比赛开赛。

  四川队藏族选手赵让布和内蒙古队蒙古族选手额尔敦白乙拉在1号场为观众奉献了一场精彩的比赛。最终,3局比赛经过4次加赛才决出胜负。

  赵让布和额尔敦白乙拉均实力不俗。上一届全国民运会,他们都曾参加押加61公斤级比赛,赵让布获得二等奖,额尔敦白乙拉获得三等奖。时隔四年,经过减重,他们在55公斤级赛场再次相遇。第一局的比赛中,双方势均力敌,红绸带上的坠条几乎一动不动。90秒内双方未决出胜负,90秒加赛中,额尔敦白乙拉把握住对手暂时的松懈建立优势,赢下了这局比赛。第二局,赵让布重整旗鼓,但双方依然相持不下。常规90秒、加赛90秒都未分出胜负,只能再进行30秒加赛。30秒加赛内,赵让布死死拉住红绸带使坠条偏向自己的半场,赢下了这局比赛,比分打成1∶1。第三局比赛,双方背水一战,场边的队友和观众都替他们捏了一把汗。加赛的90秒钟里,额尔敦白乙拉将坠条拉过了自己的半场,赢得胜利。此时赵让布体力不支瘫坐在地,几近昏迷。

  原来,比赛前赵让布突感肠胃不适并发生呕吐。教练员和同队的哥哥尼玛降泽劝他放弃比赛,但不服输的赵让布不想错过此次比赛机会,在医院治疗观察一晚后,坚持参加了当天下午的比赛。虽然未能进入淘汰赛。但他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现场观众,也极大地激励了哥哥尼玛降泽。“我很心疼也很感动。我会化压力为动力,带着弟弟的遗憾和希望继续比赛。”尼玛降泽说。

  《光明日报》( 2019年09月16日 09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