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龚克(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
编者按:
当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人工智能成为加速新旧动能转化的重要推动力,人工智能产业已成为我国新经济的重要增长点。那么,人工智能应用背后的驱动力是什么?我国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有何优势?本期请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恩东、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龚克等专家详细解读。
我国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两年来,人工智能发展态势良好,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入新阶段,多方面的应用迅速展开,人工智能治理取得新进展。
比如,在语音识别、视觉识别技术方面世界领先;自适应自主学习、直觉感知、综合推理、混合智能和群体智能等初步具备跨越发展的能力;中文信息处理、智能监控、生物特征识别、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无人驾驶逐步进入实际应用;人工智能创新创业日益活跃,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加速成长,在国际上获得广泛关注和认可;加速积累的技术能力与海量的数据资源、巨大的应用需求、开放的市场环境有机结合,形成了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独特优势。我们需要继续培育它,用强大的算力支撑它的发展。
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和经济社会特别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主线;提升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创新能力,是主攻方向;构筑知识群、技术群、产业群互动融合和人才、制度、文化相互支撑的生态系统,是支撑体系,从而带动发展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
国家规划提出了“一二三四”总体布局,“一”是构建开放协同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体系,把各个创新主体联结起来,形成一个开放创新体系;“二”是把握人工智能的技术与社会双重属性,这两种属性要有机统一起来把握好;“三”是坚持研发攻关、产品应用和产业培育三位一体推进;“四”是全面支撑科技、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
要强调指出的是,构建开放协同的科技创新体系,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而不是N个孤岛,这方面还要下很大的功夫,需要改革创新。而就研发的内容而言,必须要加强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从技术角度来讲,大数据智能、群体智能、人机混合智能、自主无人智能、跨媒体或者多模态的智能是新一代人工智能的特征性关键技术,要重点发展,力求突破,努力形成我国的技术强项。
到去年底,国家已经建立了自主驾驶、城市大脑,医学影像、智能语音、智能影像五个开放创新中心,既体现了以重要应用为导向,也体现了企业在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中心地位。需要进一步探索如何更有效地开放以更好汇聚创新资源支撑应用发展,进一步探索如何联结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要按照规划要求加快构建泛在的安全高效的智能化基础设施体系。人工智能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是计算能力,算力是智能时代的核心生产力,要继续加强超级计算的基础设施,分布式计算基础设施和云计算中心的建设,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高性能计算的应用生态环境,特别是统筹利用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高性能、智能计算基础设施,提升超级计算中心对人工智能应用的服务支撑能力。智能的超级计算中心,不仅是比赛浮点运算速度提高,更要高效支撑人工智能的智能计算。要高度重视开放强大的人工智能应用服务平台的建设,计算是为应用服务的。比如,要探索发展面向智能制造的计算;又如要探索发展面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治理的计算。对于人工智能的治理,不仅要提出治理的原则,而且要在技术上能实现这些原则。比如,要求人工智能是公平的,怎么检测公平性,支撑公平性,必须要有技术手段。
智能计算要发展和普及,需要好的操作系统。设想假如没有Windows操作系统,有多少人会用计算机?现在一些外国企业比如谷歌在这方面走在了前面,我们要选好策略加快发展,这是关系全局和长远的战略性技术,不可忽视和轻视。
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仅要发展技术,突破现在技术上的问题,而且要实现有效的治理,真正做到安全、可靠。比如,在进行数据的采集和训练的时候,要确保数据的正确性、确保数据分布的平衡性、公平性,来消除数据导致的偏差。在进行设计和训练的时候,要根据伦理规范设计模型结构进行模型训练,它要具有人类的伦理道德。在检测模型的公平性、可靠性和解释性的时候也要把伦理要求加入进去,最后在应用实践中进行反馈,这样形成一个闭环的完整的人工智能算法治理的技术框架。今年6月,我国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则,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提出“和谐友好、公平公正、包容共享、尊重隐私、安全可控、共担责任、开放协作、敏捷治理”八条原则。这八条原则要靠计算才能够让它落地,也就是说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必然要求负责任的智能计算。
《光明日报》( 2019年09月19日 1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