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为奋进中国加油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为奋进中国加油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19-10-07 03:4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王鹤岩(东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新中国成立初期,外有敌对势力的封锁,内有百废待兴之局。中国石油资源的匮乏严重地制约了国家的发展。中国石油人急国家发展之急,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松辽平原找到了大油田,一声号令,从全国调集的人马齐聚在这片亘古的荒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石油大会战。参加石油会战人员心怀“我为祖国献石油”的豪情,事事以国家利益为先,克服重重困难,历时三年多,拿下了大油田,撑起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建设的蓝天,创造了世界石油开发史上的奇迹。

  一部大庆石油开发史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石油人开展的艰苦创业史。在艰苦的环境中,开发者心系国家建设,“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战天斗地,力争为国分忧,捷报频传。期间,大庆石油人创造了民族精神发展的新成果——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

  在大庆,有两笔财富,一笔埋在地下,一笔源自精神。大庆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讲究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大庆精神的灵魂,“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是大庆精神的本色,“讲究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是大庆精神的永恒主题,“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是大庆精神的动力源泉。

  大庆油田靠精神而站立,因精神而恒久。从登上历史舞台起,大庆石油人在为祖国源源不断生产原油的同时,就树立了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的精神高地。一支支常年奋战在石油一线的建设者队伍,不计条件、不讲困难,为国家走向繁荣富强而顽强拼搏;一个个肩负着时代重任的光荣群体,矢志不渝,勇于创新,涌现出以王进喜、王启民、李新民“三代铁人”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共同汇聚成大庆石油奔涌不息的精神血脉。

  铁人王进喜是大庆精神的缔造者,一个把自己血肉之躯献给共和国石油事业的人。从玉门来到大庆油田的第一天,王进喜下了火车,第一句话就问“钻机到了没有、井位在哪里、这里的钻井纪录是多少”,他恨不得一拳头砸出一口油井来。面对极端困难和恶劣环境,王进喜说:“这困难、那困难,国家缺油是最大困难。”为了早日开钻,王进喜带领工人吃住在井场,一连50多个小时没睡觉;石油井喷之时,他纵身跳进齐腰的泥浆里,硬是靠着手脚的搅动成功遏制了井喷。王进喜钢铁般的意志、钢铁般的身躯、钢铁般的气概成就了大庆铁人精神,也激励着千千万万个“铁人”一代接一代地为共和国加油、奋斗。

  “莫看毛头小伙子,敢笑天下第一流”——这是新一代铁人王启民面对外国专家质疑时写下的一副气势豪迈的对联。他追随着前人的脚步,凭着“宁肯把心血熬干,也要让油田稳产再高产”的韧劲,勇于挑战油田开发极限,研究并提出的表外储层开发利用技术突破了国内外认为不能开采的禁区,他主持的油田高含水后期“稳油控水”项目研究,为大庆油田实现27年5000万吨以上高产高效持续开发作出重要贡献。在新一代铁人精神的感召下,大庆油田走上了科技兴油、振兴发展的新路。

  “来到铁人队,就要长出铁骨头!”第三代铁人代表李新民背负着大庆油田国际化发展的“出国打井”梦,率领1205队来到多年战乱的苏丹,先后完成37口水平井,口口全优,创出23项钻井新纪录,两次获得苏丹颁发给服务方的最高荣誉。铁人精神在新一代群体心中依然熠熠生辉,信念如铁、意志如铁、干劲如铁;与国际标准相结合,与前沿技术相结合,与打造精品相结合,铁人精神已经深深融入每个大庆石油人的血液和灵魂里,并升华为一张经久不衰的中国名片。

  大庆油田开发60年来,生产原油23.9亿吨,其中,连续27年年产5000万吨以上,持续12年年产4000万吨以上。近年来,大庆油田积极开拓国际市场,频创佳绩;大庆市深耕“油头化尾”,积极推动石油资源城市转型发展。这为中国经济发展和人民实现幸福生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这个过程不仅有大庆的经济贡献,也有大庆精神的文化贡献。

  大庆精神孕育于中国的经济建设过程中,发展和丰富于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中。它不仅创造了人的自由发展之条件,也创造了人的全面发展之条件。因此,我们应一如既往地以弘扬大庆精神为媒介,诠释和践行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光明日报》( 2019年10月07日 06版)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