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长三角一体化:更高质量 擘画未来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长三角一体化:更高质量 擘画未来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19-03-10 05:1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编者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设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有力推动了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发展,为推进改革开放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完善中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就要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和长三角地区合作交流的龙头,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同“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互配合,这就使中国改革开放的空间布局进一步得到完善。跨城生活越来越便捷,创新要素快速聚集,协调施政齐抓共管,区域内城市有了更明确的发展方向……在不断的磨合中,长三角一体化的路径正渐渐清晰。

长三角一体化:更高质量 擘画未来

长三角区域示意图

  【代表委员话长三角一体化】  

  邵志清代表(致公党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

  推进长三角营商环境一体化

  长三角区位优势特殊,经济发达,是中国营商环境较好的地区,但区域内部营商环境存在差异,一体化水平还比较弱。

  建议统一制度环境,加强制度的顶层设计。可由上海牵头成立长三角区域法治环境建设小组,负责各地区立法、司法和执法的协调。也建议各地梳理各自的法规、规章。

  建议率先探索建立区域性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在上海、南京圈、苏锡常圈、宁波圈、杭州圈、合肥圈“一核五圈”和“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范围内,结合长三角区域实际,研究制定、分工承担相关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实现指标对接、流程相同、要求一样、标准一致的营商环境。

  建议加强政策协调。三省一市改变各自以产业做切分的政策制定模式,从纵向的价值链分布考虑细化政策。改变重企业和项目个体、忽视产业链整体以及重有形资产、轻品牌和知识产权的观念和做法。

  建议协同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和“互联网+市场监管”。继续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改造对接、建立数据共享交换体系和数据资源共享清单,避免重复建设;以信用信息共享为抓手,实现“互联网+市场监管”,让“守信者一路畅通,失信者寸步难行”。

  建议促进资源要素在区域内有序流动。加强经济社会运行大数据分析,实现产业信息共享。

  (光明日报记者陈慧娟采访整理)

长三角一体化:更高质量 擘画未来

  长江如巨龙在地图上蜿蜒,长三角就在巨龙入海处。图为江苏省南京市郊的油菜花田和民居。新华社发

  张天任代表(天能集团董事局主席)

  实现产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要实现长三角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不仅需要三省一市在发展理念、体制机制、基础设施上的高度一致、无缝衔接,还需要各城市的产业集群实现优势互补、错位竞争;避免产业雷同、恶性竞争,建议在有限的国土和空间资源上,做好产业合理规划布局这篇大文章。长三角各城市的产业定位准不准,空间布局优不优,沟通协调畅不畅,将会影响长三角能不能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

  在长三角地区,上海的综合服务功能最为齐全,江苏经济实力强大,浙江民营经济活跃,安徽地域面积大、具有后发优势,这些都为长三角产业一体化打下了坚实基础。因此,建议紧抓重要战略机遇期,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入手,真正实现长三角产业的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绘就区域发展的“同心圆”。

  产业一体化也是利益分享的一体化,解决不好“利益共享”这一问题,就谈不上真正的一体化。建议以产业深度融合为抓手,通过制度创新,进一步协调利益分配机制。此外还要加强统筹协调。

  (光明日报记者陆健采访整理)

长三角一体化:更高质量 擘画未来

杭州湾跨海大桥如长龙卧波,提升了长三角一体化和开放程度。新华社发

  汪泉代表(江苏省常州市委书记)

  构建长三角协同创新联动干线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深入推进,当前,各类创新资源要素正突破市域、省域界限,在整个长三角范围内加速流动、优化配置。长三角地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继续在全国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先地位,应进一步加强协同创新、提升创新浓度。

  2018年,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在上海正式设立,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州正在产业、科创等方面积极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在打造特色鲜明的长三角产业技术创新中心上寻求新突破。

  常州具有良好的制造业基础和配套能力,拥有200多个行业“隐形冠军”,目前正加快发展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引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为引领的先进制造业,着力打造智能制造装备和以石墨烯为代表的新材料等特色产业集群。这些领域中的领军企业、先进技术很多都在上海,与上海的产业互补性很强,常州将积极配合上海重点产业发展,有针对性地布局、引进、培育一批重点制造业项目。

  常州还将提升开放互联水平,进一步推动常州与长三角各城市无缝对接。硬件方面,常州将把提升与上海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作为关键。软件方面,常州将全面对接上海的市场规则、服务规则和办事规则,加快建设公平公正、透明可预期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光明日报记者苏雁采访整理)

  张冬云代表(安徽省宣城市市长)

  打开大门 迎接壮丽东方潮

  宣城市是面朝沪苏浙的安徽东南门户,作为安徽唯一既与江苏又与浙江交界的省辖市,又是长三角城市群、G60科创走廊、南京都市圈成员,东向发展、融入长三角,始终是宣城发展的不变主题,也是宣城一以贯之坚持的发展战略。

  2018年,宣城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两个月的“对标沪苏浙,争当排头兵”学习讨论活动,首先要从思想观念上和长三角融入,尽快缩小差距。同时大力推进区域交通一体化进程,目前,杭黄高铁和广宁高速开通运营,杭临绩高铁、芜黄高速已经开工,宁宣黄高铁宣绩段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批,与周边苏浙城市正在协调沟通,加快打通扬绩、宁宣杭高速和申嘉湖高速西延宁国段等省际断头路,实现深度融合畅通。2018年,宣城市与沪苏浙高校院所对接产学研用121项,入驻宛陵科创城的企业中,来自沪苏浙的将近一半。

  宣城市学习推广沪苏浙改革经验,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和“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打造“马上就办、真抓实干”政务服务品牌。2018年来自沪苏浙的投资项目共294个、到位资金708亿元。

  (光明日报记者常河采访整理)

  【专家评说】  

  更高质量发展三大方向

  作者:张学良(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教授)

  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完善中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编制实施发展规划纲要。作为我国经济实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长三角地区需要在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方面率先实践。

  一是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打造现代化都市圈。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面积超过了35万平方公里,需要突出重点、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打造重点区域。都市圈是城市群的核心,也是突破城市行政边界、促进生产要素跨区域优化配置的更小空间尺度,应加紧研究并适时出台上海、杭州、南京、合肥等都市圈发展的国家级规划,在都市圈内率先突破,加快推出规划对接、改革联动、创新协同、设施互通、公共服务、市场开放等方面的创新举措。

  二是探索多种形式的新型城市合作,出台以小尺度、跨区域为特点的区域合作示范区。探索上海与杭州、南京、合肥等区域中心城市在产业分工、人才交流等方面的合作,放大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利用好G60、G40等交通大走廊优势,以G60科创走廊建设为契机,利用上海、杭州、合肥等地的优势科创资源,加强对沿线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建设G40健康生态走廊,将上海与南通、常州、南京、亳州等地的生命健康产业与生态绿色优势结合,带动苏中、皖北地区发展;在长三角跨省(市)交界处率先建立合作示范区,加快推进示范区在产业深度合作、制度创新、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

  三是强调文化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特殊作用,以文化软实力推动区域融合。共同的区域文化可以大大降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合作成本,加快各类生产要素在区域内的自由流动。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应当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对外来文化的融合,创造独特的文化魅力,提升百姓对区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有利于推动经济合作,也会增加对国内外人才的吸引力。

  【百姓故事】  

  工作在杭州 周末回黄山

  光明日报记者 常河 王建宏

  下午5点,王燕从浙江杭州西湖小学接了孩子,坐上开往安徽黄山的动车。两小时后,她出现在位于黄山市屯溪区黎阳老街的美肤店,换上白大褂,开始忙碌起来。

  王燕是黄山姑娘,嫁到了杭州。身为独生子女的她经常要从杭州返回黄山照料父母。尽管黄山和杭州之间开通了高速公路,但开车单程也要3个小时,费用高不说,人也疲惫不堪。

  2018年12月25日,杭黄高铁开通,杭州至黄山最快只要一个半小时。她久存心中的梦想终于开花:在黄山开一家美肤店。如今,王燕平时在杭州照顾儿子和老公,周末带着儿子回黄山。“从杭州经过千岛湖,再到黄山,一路都是美景,一点都不累,还可以换一种心情。”她说。

  和王燕有着同样感受的,还有安徽省发改委的黄宇皎,她在位于上海的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工作了近一年,春节回家前发现,长三角地区异地查档、扫码便捷通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已经顺畅实现,这是她和她的同事们工作的结果,“我发现不用专程回安徽,在上海档案馆也可以跨馆查阅我的相关档案资料;一天之内,乘坐高铁从黄山出差回来的同事,给我们带来温热的当地特产黄山烧饼……”

  长三角一体化,首先是交通的相连相通。与此同时,又一轮聚焦体制机制创新的一体化新实践,即将全面展开。

  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明确城市功能定位,强化错位发展,努力形成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协同发展格局,在向着“更高质量一体化”大步迈进的过程中,长三角的广大居民、企业,第一时间感受到一体化发展带来的便利与机遇。随着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慢慢融合,沪苏浙皖的地缘标识将逐渐模糊,“朋友圈一家亲”的故事将会越来越多。

  《光明日报》( 2019年03月10日 08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