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非全日制硕士应聘被拒,歧视源于偏见和误解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非全日制硕士应聘被拒,歧视源于偏见和误解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0-09-01 03:1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网言】

  近日,有网友反映,自己是2017年后的统招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参加某地教师招聘时,均被“学历不符,非全日制学历”的理由拒绝。当地市委办公室、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回应称,确实存在有关考试组织人员不了解相关政策,在资格审核时对非全日制学历未予通过的现象,为此郑重道歉。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是否在含金量上有明显区别呢?并不。早在2016年,教育部就已经明确,自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由国家统一下达招生计划,考试招生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培养质量坚持同一要求,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也就是说,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只是修学方式不一样,他们和那些从大学考取研究生的学生,站的是同一起跑线,学历学位的法律地位和效力并无区别。抛开全日制学生未必比非全日制学生能力强不说,在招聘活动中,学历往往只是一个门槛,过了这个门槛后,还会有统一的面试、笔试,这才是真正检验知识储备和应用能力的关卡。如果一位应聘者明明应聘成绩很好,却因为不是全日制学历被刷掉,这不是赤裸裸的“唯学历论”吗?今年大学生找工作面临较大困难,稳大学生、研究生就业被摆在了突出位置。在这种大背景下,用人单位及其招聘活动的组织者,不仅要对国家相关政策了如指掌,还要有更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尽量帮这一群体谋出路。最起码,要有平视心态,杜绝过多限制。社会对于非全日制学生的偏见和误解,也需要消除。说到底,学历是一个参考,但我们需要的是人才,而不是学历本身。

  (原载于澎湃新闻网 作者:与归 摘编:王营)

  《光明日报》( 2020年09月01日 15版)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