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光明日报记者 严圣禾 党文婷
10月22日上午,深圳罗湖京基100大厦,一场融合了裸眼3D、全息、AR等技术并配合5G网络、4k高清视效等技术手段的酷炫发布会正在举行。
在这场以“焕新空间,筑梦罗湖”为主题的产业空间推介暨招商大会上,罗湖区不仅发布了最新的产业政策体系和企业服务体系,还一口气拿出24.4公顷土地和93.4万平方米产业空间用于全球招商。
到场嘉宾先是被发布会的科技感和未来感震撼了,在听到罗湖能拿出这么多土地和产业空间后更是感到惊讶。众所周知,罗湖空间紧凑,辖区面积78.75平方公里中有55%为生态保护区,建成区面积只有35.08平方公里;罗湖高度成熟,是40年前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发展的起点,旧工业区、旧商业区、旧居住区、旧城中村等俗称的“四旧”面积占建成区的24.6%。
为破解制约罗湖发展最突出的“空间瓶颈”问题,深圳市委市政府2015年开始在这里开展城市更新改革试点。5年多来,罗湖区着力探索“高密度建成区城市更新”的罗湖样本,取得显著成效。“十三五”期间,深圳城市更新总拆除重建用地规模中,罗湖为120公顷,约占十分之一,成为原关内四区新用地的主力。城市更新,正让罗湖这个深圳的老城区变得空间更大、活力更足。
“做梦也没有想到,我们企业能够起死回生、蒸蒸日上,我这样的铁路维修工还能当上企业的中高层,管理着这么一大片物业。”深业进智物流发展有限公司所属物业公司总经理叶剑坐在由平顶仓库改造而成的办公室内,向记者讲述自己的经历时难掩内心的激动。
在办公室窗外当年深圳工业站的旧址,一列悬挂着“东风2207”铭牌的中国第一代内燃机车头,昂首停靠在特地保留下来的铁轨上,无言地诉说着当年的辉煌。深圳工业站曾是供港物资和特区建设物资的主要集散地,在20世纪90年代曾创下每年货运量超过250万吨的纪录,车站附近的清水河、笋岗一带被誉为“深圳第一仓”。
时代潮流滚滚向前,随着周边物流园区的建立和高速公路的兴起,深圳工业站的货运量大幅下降,2008年基本停运。叶剑所在的企业失去了铁路运输这个重要的收入来源,只能勉强靠经营仓库维持,员工收入骤减、大家意志消沉。
2013年7月,工业站旧址上的一期改造工程动工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昔日杂草丛生的仓库区蝶变成了高大上的产业园区,不仅土地利用效率得到大幅提高,产业结构也得以明显优化。而过去企业里负责铁路维修、货物吊运、车辆联结的工人则变身为物业、工程等领域的管理人员。记者在现场看到,去年9月开工建设的二期项目智丰大厦也已完成主体结构的封顶,即将为罗湖的清水河片区增加4.7万平方米的产业空间。
有了通过城市更新获得的土地资源和产业空间,罗湖的高质量发展就有了底气。罗湖区区长刘智勇认为,正因为罗湖是老城区,基本建成于上世纪80-90年代,所以历史给了我们难得的机会,让我们在21世纪20年代,重新以世界的眼光、国际的标准来规划设计罗湖的未来。罗湖将是深圳未来最具潜力、最有投资价值的城区之一。
“未来5~10年,罗湖还将释放180公顷土地资源和990万平方米的产业空间。只要是符合我们产业方向和高质量发展需求的好企业好项目,罗湖一定有土地、有空间、有政策。”罗湖区委书记罗育德22日在招商大会上的承诺掷地有声。
《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26日 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