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大地绿意浓 低碳绘新程——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绿色转型的生动实践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大地绿意浓 低碳绘新程——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绿色转型的生动实践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7-10 05:1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国式现代化】

  光明日报记者 刘 坤

  广袤原野、戈壁沙漠,一台台风力发电机高高耸立,巨大的叶片随风旋转,源源不断的“绿电”跨越千里点亮万家灯火;绿色工厂、智慧车间,各行各业大力推广绿色低碳技术,能耗持续降低,碳排放明显减少……

  绿色转型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近年来,我国推动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启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绿色低碳发展纵深推进,美丽中国画卷徐徐铺展。

  2025年是我国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5周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未来,如何让人们的生产生活“绿意”更浓?怎样完善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和标准体系,营造绿色低碳产业健康发展生态?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大地绿意浓 低碳绘新程——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绿色转型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我国不断探索创新绿色发展模式,积极参与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图为博鳌亚洲论坛新闻中心及配楼屋顶的光伏设备。新华社发

  绿色生活方式蔚然成风

  “嘿,这台车真酷!”日前,在北京一家大型商场,正在展出的国产新能源汽车吸引了不少市民围观。

  “前不久,我们家中签获得了新能源小客车指标,这不,买车前先来做点‘功课’。我身边有不少朋友把燃油车换成了新能源汽车,他们的‘爱车’颜值高、很智能,自动驾驶、自动泊车可谓‘小菜一碟’,体验倍儿棒。”90后北京市民孙亚楠说。

  如今,像孙亚楠一样的新能源汽车“发烧友”变得越来越多。各大城市街头,新能源汽车正成为一道亮眼的“风景线”。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3000万辆。今年1至5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69.9万辆和560.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5.2%和44%;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4%。

  除了新能源汽车外,随着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无论是在线下卖场,还是各大电商平台上,标有“一级能效”的空调、冰箱等绿色家电产品同样销售火热,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今年是我国能效标识制度实施20周年。记者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目前,能效标识已覆盖45类产品,参与企业超过2.6万家,备案产品型号超过400万个。我国能效标识已成为国际上实施范围最广、涉及市场规模最大、节能效果最好的产品标识制度之一。

  这是节能环保、绿色低碳正成为新风尚的真实写照。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坚持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响应绿色降碳号召,践行绿色低碳理念,自觉进行垃圾分类,节约用电用水;优先选择公共交通,绿色低碳出行;践行“光盘行动”“按需取餐”,减少食物浪费……

  以全国公共机构为例,据初步测算,与2020年相比,2024年全国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人均综合能耗、人均用水量分别下降4%、5.05%、4.88%,为完成“十四五”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控制指标进一步夯实基础。

  当然,节能降碳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应驰而不息、久久为功。

  6月25日是2025年“全国低碳日”,今年活动主题是“碳路先锋、绿动未来”。当天,各地各部门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其中,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线上+线下”活动,深入宣传低碳发展理念,普及应对气候变化知识,提升公众低碳意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鼓励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此外,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和各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将指导各级各类公共机构进一步提高节能降碳改造项目管理水平,制定完善实物定额和服务标准,优化市场化机制运用,不断推动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取得更多成效。

大地绿意浓 低碳绘新程——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绿色转型的生动实践

工人在某绿色再循环互联工厂冰箱拆解线上忙碌。新华社发

  传统生产模式加速改变

  “目前,我们正在积极打造绿色工厂。通过设计优化,产品所使用的材料100%可以实现绿色回收,生产能耗大幅降低。”广东省中山市一家照明电器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该负责人介绍,工厂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厂区内建有太阳能路灯和太阳能草坪灯,宿舍建有真空管式太阳能集热系统,可为员工生活提供热水。同时,工厂照明全部使用节能灯具,每年可降低能耗约20%。

  放眼全国,类似的故事比比皆是,绿色低碳技术正加速改变着传统生产模式。天津港建成全物联网集装箱码头,新能源作业机械占比达到50%,船舶靠港岸电使用率保持100%;河北推动钢铁、石化等重点行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累计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309家、绿色工业园区21家;四川加快发展以清洁能源、晶硅光伏、动力电池等为代表的绿色低碳优势产业……

  “十四五”以来,各有关部门也在深入落实全面节约战略,扎实推进节能降碳,有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其中,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动重点行业、重点环节应用推广节能降碳、节水环保、资源综合利用等绿色技术装备1000余项;发布实施《加快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氢应用实施方案》,开展清洁氢创新任务揭榜挂帅,拓展氢在冶金、合成氨、合成甲醇、炼化等行业规模化应用。

  一组组数据展现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含绿量”——

  能源方面,“十四五”前四年,我国能耗强度累计降低11.6%,节能降碳力度持续加大。截至2025年4月底,我国的风电光伏发电装机突破15亿千瓦,清洁能源占比快速提升。

  碳市场方面,2025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完成扩围,首批核证自愿减排量完成登记并实现上线交易。截至6月24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量6.64亿吨,核证自愿减排量累计成交215万吨。

  生态方面,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超过25%,森林蓄积量超200亿立方米。据测算,我国林草年碳汇量超过1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居世界首位。

  长远来看,节能和提高能效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必然选择。

  今年全国节能宣传周为6月23日至29日,活动主题是“节能增效,焕‘新’引领”。启动仪式上,来自石化化工、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等领域10家重点企业联合发布了“重点行业企业节能降碳”承诺。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等部门共同启动2025年用能产品设备能效“领跑者”遴选工作,推动提升用能产品设备能效水平。

  专家表示,当前,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绿色低碳转型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将带来巨大的发展新机遇、新空间。

大地绿意浓 低碳绘新程——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绿色转型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各地加快发展新能源发电,促进绿色转型。新华社发

  低碳标准体系逐步完善

  我国工业领域能源消费量约占全国能源消费量的2/3,碳排放量占全国碳排放量70%以上,是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点领域。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工业和信息化绿色低碳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方案》。方案明确,到2027年,推动制修订绿色低碳领域标准百项以上,工业和信息化绿色低碳标准体系逐步完善,标准化工作效能进一步提升;到2030年,工业和信息化绿色低碳标准化工作基础更加牢固,标准体系更加健全,标准化对工业和信息化绿色低碳发展支撑作用更加显著。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际、“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时,我国面临着实现碳达峰目标愿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任务部署、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等新形势、新要求,统筹推进工业和信息化绿色低碳标准化工作,进一步加强标准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对于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且深远的意义。

  “当前,随着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深入推进以及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绿色制造标准需要同步更新。”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陈大纪说,要加快修订绿色工厂评价通则国家标准,以能源消耗强度、碳排放强度、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资源消耗强度及利用效率等量化指标定义绿色工厂标杆。

  以环保装备制造业为例。中国环保机械行业协会秘书长于鸿立介绍,作为绿色低碳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环保装备制造业产值规模已接近万亿元,产品种类达1万余种,整体技术水平已居世界前列。随着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环保装备标准体系面临着标准供给不足、标准修订不及时等问题。

  对此,于鸿立认为,应构建覆盖全面、技术先进、导向明确的标准体系,以标准引领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助力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为全球绿色低碳转型贡献中国方案。

  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将清单式推进工业和信息化绿色低碳领域重点标准研究,加强标准与规划政策衔接,强化标准在绿色低碳相关规划、产业政策中的应用,推动将标准纳入检验检测、政府采购、招投标等活动,聚焦绿色制造、碳达峰碳中和等重点领域打造标准化应用典型标杆,持续增强绿色低碳标准化效能。

  《光明日报》(2025年07月10日 05版)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