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与“绿色中国”同向而行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与“绿色中国”同向而行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1-04-26 03:3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青年学子说】

  讲述者: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刘开迪

  2017年金秋十月,党的十九大召开,当时我已经是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硕士二年级的学生。因为我的研究方向为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所以在通过新华网观看十九大直播的过程中,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引起了我更多的关注和共鸣。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提供更多优质的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十九大报告中的这些核心观点,至今我仍清晰地记得。一条条理论总结、一系列实践部署听下来,切实感受到了新发展理念的冲击,也对新图景有了更多的憧憬。当时那种振奋人心的感受,至今难忘。

  可以说,我的学术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受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这个大背景、大进程的影响。2015年,我被保送攻读硕士研究生,那年恰逢国家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本就对生态环境有着较大研究兴趣的我便与导师展开了相关的讨论和研究。之后,《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发布,生态文明建设被提至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的高度,我也在那段时间最终确定将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作为博士期间的研究方向。其中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课题就是,研究科技创新对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机理机制与贡献力度。

  生态文明建设政策环境的改善与快速升温,在我的专业选择中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增强了我对自己职业选择的信心。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现代化建设清单中优先级的上调,让我更加明确地意识到,我的研究是有社会价值的,我的个人成长与国家的发展是同向而行的。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了“3060”气候行动目标;在近日举行的中法德领导人气候视频峰会上,再次重申了中国的“减碳”承诺。“3060”气候行动目标的提出,彰显了中国的责任担当与坚持绿色发展的坚定信心,作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我感觉生逢其时。今年6月份,我即将博士毕业,顺利的话将进入高校工作,继续深耕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课题研究,并增加“育人者”的角色,培养该领域的科研人才。

  大时代大舞台,就应该有大格局大作为。站在新的起点上,我将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力争做到科研和教学两手抓两手硬,不断挑战自身的极限与研究的边界,唯此才算是不负时代,不负青春。

  《光明日报》( 2021年04月26日 06版)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