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蚂蚁岛的彩色生活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蚂蚁岛的彩色生活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1-09-05 03:0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立足红色基因 积蓄蓝色力量 推动绿色发展

蚂蚁岛的彩色生活

光明日报记者 曾毅 光明日报通讯员 干杉杉 

  云雾漫山飘,海水绕海礁。风雨过后,从浙江省舟山市沈家门开往蚂蚁岛的轮渡下来,眼前依旧一片和谐又充满生机的景象:近百艘渔船静静地停泊在港畔,渔嫂们飞梭走线织网忙;崭新的巨轮从这里出厂,驶向深海远洋;各地游客慕名而来,在满是红色记忆的村舍景观间游玩观赏。

  舟山市共有1390座岛屿,其中住人岛屿141个,最大的岛面积超500平方公里。窝在东南角的蚂蚁岛,陆域面积不足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000余人,在广袤的海洋里小得宛若一只蚂蚁。

  岛虽迷你,事业却干得不小。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搓草绳买大船、建海塘搞生产,建成全国渔区第一个人民公社,到后来的环境整治、产业升级,拿下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的荣誉称号,艰苦创业、敢啃骨头、勇争一流的精神始终支撑着蚂蚁岛。

  如今,蚂蚁岛干部群众怀着把家乡建设成“东海最幸福之岛”的梦想,近年来紧紧抓住精神立岛、产业强岛、生态富岛的发展思路,用4000人的力量创造了7亿元的年产值,一步一个脚印开启新时代的多彩生活。

  挖内涵、讲故事、打品牌,红色教育方兴未艾

  年近九旬的李雪浓最爱去的是位于岛中央的创业广场。踱步过去,广场的大树下,仍有上年纪的村民向游客展示搓草绳、织渔网。在老人长满老茧的手中,一股股草绳三两下成形,六七十年前那段艰苦奋斗的岁月也徐徐展开。

  住的是茅草屋,吃的是番薯干,新中国成立前的蚂蚁岛穷得揭不开锅。人们盼啊盼,终于盼来了解放军。1950年,蚂蚁岛解放,这个只有40艘破舢板的小岛迎来黎明的曙光。在李雪浓的回忆里,此后十年,岛上几乎年年都有大变化——成立党支部,建成全国渔区第一个人民公社,成为浙江首个家家都有电灯的渔乡……

  最令李雪浓难忘的,还是“草绳换船”。因为只有小舢板,蚂蚁岛渔民几百年来都只在家门口3公里内张网捕鱼。大家决心换上机帆船去更远的外海。然而,小岛一穷二白,上哪儿找钱买船?作为蚂蚁岛最早的女党员之一,李雪浓带头搓起草绳,打算用草绳做成捕海蜇的笼子,再卖了海蜇拿钱买大船。全岛妇女用3个月时间搓出6万公斤草绳,最终换来一艘机帆船。如果将这些草绳一根根首尾相接,能一直铺到杭州。1960年,蚂蚁岛成为全国渔区第一个全面实现机帆化的乡镇,还承办了全国海洋渔业现场会。

  在蚂蚁岛的“三八”海塘大堤上走一走,没准就能碰到别着扩音器、穿着红衣衫的丁荷叶。当过10多年村妇女主任的她,退休后也没闲着,自告奋勇做了红色教育基地讲故事队队长。“这条1300多米长的海塘,是我和乡亲们一点一点亲手垒起来的。当时日夜抬石拖沙,用蚂蚁啃骨头的毅力在1974年提前完工。因为渔嫂是主力军,所以我们给它取名‘三八’海塘。”她说,“现在我一有空就给人们讲故事,提醒他们不要忘记这段奋斗历史。”

  “艰苦创业、敢啃骨头、勇争一流,这是老一辈岛民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蚂蚁岛管委会党工委书记周挺介绍,为了让这笔精神财富在新时代焕发生机,2018年,蚂蚁岛启用红色教育基地。除了组建讲故事队,管委会还通过挖内涵、打品牌、建设施的方式,打造创业广场、人民公社旧址、“三八”海塘等景点,并专门成立了负责红色教育培训及旅游相关工作的红帆公司。截至今年5月底,红色教育基地已累计接待学习培训团队共133批次、4837人次。

  4000岛民创造7亿元年产值,用蓝色产业激发动能

  走进扬帆集团浙江东海岸船业有限公司的蚂蚁岛造船基地,一艘崭新的橙黄色巨轮映入眼帘。它静静地停靠在码头,身着蓝色工作服的工人进进出出,为它做最后的检查。

  “船有13层甲板,能装载7800辆汽车,是国内自主研发的大型车渡船,马上就要交付给意大利客户了。”公司副总经理黄瑞昌说,公司手上还有15个订单,总价值2.7亿美元。

  蚂蚁岛孤悬海上,发展一度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2008年,在蚂蚁岛管委会的推动下,浙江东海岸船业有限公司在这里扎下根。劈山填海、起厂房、建船坞……十几年间,造船厂接连打造了大型串联式造船坞、舾装码头以及门式起重机,还为小岛带来2000多位新岛民。“公司外包工人全都生活在岛上,要知道这里的原住居民也只有2000多人。”黄瑞昌说。

  “快速发展的海洋经济激发了蚂蚁岛的蓝色动能。”周挺说,船舶工业从无到有,使这里拥有了运输船、化学品船等高附加值船的制造能力;渔业产业也开始了结构优化,高效优质养殖模式得到加速推广,让当地人既学到新本事又赚了钱。

  岛民方文武与鱼虾蟹打了半辈子交道。最近几年,他瞄准了南美白对虾养殖。“以前捕鱼,收成时好时坏,后来又去做虾皮加工,有淡旺季,一年只能干3个月。”他直叹过去不容易。周围陆续有人养起了对技术要求高的南美白对虾,收入是以前的好几倍,方文武听说后动了心。在管委会请来的专家的帮助下,他打造了40亩高标准大棚精养塘,“大棚精养的方式,一年能出两茬,如果顺利,每亩虾塘可收上千公斤的成虾。”

  产业转型升级提速,全岛经济大幅攀升。2019年,蚂蚁岛生产总值7.16亿元,居民人均收入30900元,超过浙江省和全国农民人均收入水平。2020年,蚂蚁岛不仅工业经济发展稳中有升,吸引了23家企业落户;渔业经济也总体平稳,新增了5艘生产船舶。

  整体提升人居、自然双生态,以青山绿水造福百姓

  “我父亲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种树。”每天早上,盛成芬都要沿着山上绿道转一转,看着父亲盛再堂带着村民亲手种下的香樟树林,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一天的好心情由此开启。“别看现在生态这么好,我小时候这里可是出了名的环境差。有一首民谣还这么唱:‘蚂蚁山,蚂蚁山,蚂蚁原是癞头山。山上是石岩,山下是沙滩’。”

  20世纪60年代,蚂蚁岛响应国家号召,实施封山育林,把保护山林列入乡规民约。蚂蚁岛乡林场场长盛再堂是那时造林的领头人。“小时候,父亲每天天没亮就上山种树,等到天黑了才回来,身上总是沾满泥土。”盛成芬说,后来自己子承父业,也成为一名护林员。

  近些年,蚂蚁岛通过黑烟整治行动,对岛上60多家虾皮加工厂进行工艺改造,全面推行清洁燃油供热工艺,并持续开展环境综合整治与全岛绿化美化攻坚战,提升码头、公路、海塘、绿植等微环境。如今的蚂蚁岛已是一座森林面积覆盖率超70%、空气质量常年优良的生态绿岛。

  好环境,不仅能让岛民心情舒畅,更能变成乡村振兴的“摇钱树”。曾是“三八”海塘建设时期开山采石队一员的邹吉叶办起了饭店:“建景区、修村道,蚂蚁岛的环境不比城市差,还有自己的特色。来岛上的游客很多,直接带动了店里的生意。”从单打独斗到带着渔嫂们一起创业,邹吉叶的生意越做越红火,一年营业收入能有二三十万元。

  “岛西边有船厂,工人们要长期驻扎;岛中间有红色教育基地,来学习和参观的团队一留就是好几天。”岛民胡令苏瞄准了人们的住宿需求,将老屋修葺一新,办起了民宿,旺季时一房难求。“政府还给我们组建民宿互助小组,找专业的酒店人员做培训。明年,我要将客房质量做一个整体提升,让游客来了一次还想来第二次。”他说。

  《光明日报》( 2021年09月05日 01版)

[ 责编:白冰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