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努力探索超大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之路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努力探索超大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之路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1-10-25 04:0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作者:闫萍(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人民幸福安康意义深远。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基在基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北京市从首都功能定位出发,探索和创新出“接诉即办”“每月一题”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北京样板”,是推进超大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创新实践。

  把握超大城市基层治理之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从“有没有”转向了“好不好”,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质量的要求,成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实现超大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不断化解制约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基层治理的目标和理念。北京市“接诉即办”“每月一题”践行了我们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将为人民美好生活而奋斗的追求融入推进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探索和改革中,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通过整合热线资源、诉求渠道和治理资源,开设“企业专线”,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不断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解决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群众对“接诉即办”的认可度、依赖性大大提升,社会大众参与城市共建共治共享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一件件“小事”的解决,一次次“啃硬骨头”的攻坚,使得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化为百姓切切实实可以触摸到的温暖、能够感受到的幸福,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把握超大城市基层治理之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法治中国建设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使法治和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层是依法治国的根基所在,法律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着根本保障作用。随着基层治理中新旧矛盾相互交织,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多变,治理的难度加大,要满足人民群众的法治需求,必须强化依法服务,让法治理念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实践,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基层社会矛盾,防范基层社会风险,规范基层治理,巩固基层治理成效,确保社会稳定发展。同时,法治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德治的支撑,要发挥德治在基层治理中的教化作用,通过道德规范引导人们自觉遵守法律规范,通过德治调节促进和谐、引领治理风尚,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精神动力,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

  超大城市基层治理要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确保基层社会治理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律是准绳,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循;道德是基石,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把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他律和自律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北京市在探索接诉即办的过程中不断涌现德治和法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创新举措。各区各部门结合各自实际不断探索适合当地的工作新路径,涌现出“邻里议事厅”、“摆桌子听意见”、首接负责、“四微”工作法、“有事请找我”、“移动办公室”等一批基层治理的创新举措。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最终需要走向制度化和法治化,推进基层事务纳入法治轨道,才能在基层治理中确保群众利益的公平性,给予管理者管理的依据。《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于2021年9月24日公布,首接负责、即时答复、限时办理、分类处置、精准派单、回访考评、主动治理、未诉先办等一系列机制创新亮点、制度体系以法规形式被固化下来,让群众“说话有人听、困难有人帮、事情办得快”成为常态,实现行政管理和执法效率提升。

  把握超大城市基层治理之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要注重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既要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智能化,又要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细化水平,绣出城市的品质品牌。”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要坚持问题导向,以造福人民为治理目标,攻坚克难,以改革“关键一招”,健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体制机制,破解基层治理困境。

  超大城市基层治理要牢记“国之大者”,以增进人民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升党的领导和执政水平。城乡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也是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基础部分。近年来,党和政府更加重视城乡社区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注重完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各地普遍推行民主化、网络化、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创新城乡居民全面服务管理新模式。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宜居安居是首都人民的共同愿景。北京市以“接诉即办”“每月一题”为突破口回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兴起,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社区大型化、居民原子化、利益群体及诉求多元化等对传统的治理手段提出挑战,对基层治理精细化提出了更高要求,“接诉即办”致力于提升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综合管理能力,做好随时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准备。从“街乡吹哨、部门报到”“闻风而动、接诉即办”到“主动治理、未诉先办”“每月一题”,经过实践探索,“接诉即办”为市民解决了不少在疫情防控、市场管理、公共服务、住房、医疗卫生、城乡建设、交通管理等领域的问题。“每月一题”最大的特点就是梳理共性,主动治理,综合施策,不再局限于一事一办,而是从解决一个问题,到解决一类问题,形成具体的办事路径,避免类似问题再度发生。同时,“接诉即办”也着力向互联网延伸,线上线下联动解决民生诉求,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在教育、医疗、养老、环境保护、城市运行等领域的优势,为推进社会共享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互联网医院等探索和尝试,正在拓展为民服务和数字治理的深度与宽度。北京市“接诉即办”机制运行两年多来,通过探索群众诉求快速响应机制,实行诉求分类处理机制,建立高效的考核监督机制,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维护好了社会稳定。

  总之,努力探索超大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之路,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以人民为中心贯穿到治理全过程之中。始终牢记人民群众是城市的主人,城市发展是为了人民。在治理过程中,要密切呼应人民群众对城市发展的新期待,破解超大城市病难题,着力解决好超大城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光明日报》( 2021年10月25日 06版)

[ 责编:王丽媛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