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追忆父亲沈福存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追忆父亲沈福存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1-11-24 03:3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追思】 

  沈铁梅 沈福存长女,国家一级演员、重庆市川剧院院长

  我一直祈祷,希望这一天永远不要到来。然而,现实却如同山城这个冬天一样,冰冷而苍白——

  2021年11月11日深夜23点35分,87岁的父亲永远地闭上了双眼,告别了他一生眷恋的京剧艺术,远赴另一个彼岸。

  父亲走得很安详。我们看到他的脸上再无任何痛楚,皮肤光泽如常,嘴角上扬,似是刚演完一出他最满意的剧目。

  欣慰的是,北京、天津、上海、武汉、重庆、成都……甚至新加坡,我不断收到全国众多文化机构和故交们对父亲的追思和悼念,那些真挚的话语,每每让我泪流满面:

  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联、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剧协等机构纷纷发来唁电,一致评价父亲在京剧艺术领域“造诣深厚、卓有建树、艺术全面,小生旦角老生皆能,展现了无与伦比的非凡天赋,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并自成一家……”

  尚长荣泣笔写下长信:“福存大哥是梨园之翘楚、艺坛之骄子!也是我最最尊敬的兄长!他集各家之大成,领一方之鳌头,形成了极具个性的表演风格,他积极探索、以自身的实践和成就提升了整个京剧舞台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裴艳玲感叹:“沈老先生是我的前辈,他是真大师,我太喜欢他的表演了,我觉得无论怎么赞美都不为过,他有自己的东西,除了‘梅’‘张’的这些风范,在他的表演中也糅进了很多属于他自己的东西。他是个全才”;

  孙毓敏悲叹道:“沈老师是我崇拜的偶像,是一位天才艺术家。他的表演能挑起观众的心理感应,给观众以极大的满足感和愉悦,对我们这些专业的人士,给予了很多启发,我在他这里学到了太多”。

  …………

  父亲无愧于: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戏曲教育家,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首批国家一级演员,当下菊坛乾旦翘楚……

  我在泪光中抬起头,仿佛又看到父亲笑着走来,握住我的手,情形还跟他生前曾无数次与我聊天时一样,“我这一辈子就只做一件事情,唱戏、琢磨戏,这一辈子能够与艺术结缘,一生也不遗憾了”。

  爸爸是个戏痴,连走路坐车都会哼着京剧。记得小时候同爸爸一起坐公共汽车,爸爸在车上旁若无人地哼着京剧,哼着哼着不由自主地声音大起来,惹得车上的人都看我们。

  父亲作为京剧表演艺术家,戏里,是千娇媚态的女子;戏外,是铁血柔情的男儿。他饰演角色横跨小生、旦角、老生三个不同行当、不同性别的领域,他那真实、俏丽的表演和优美、动听的声腔,深深地吸引着观众,人们称他“四川梅兰芳”“重庆张君秋”。他博采众长,戏路甚广,嗓音甜润,水音十足,在吸取各大流派精华的同时,坚持走自己的革新之路,经过长期舞台实践,最终形成了自己刚健柔美俏丽清新的艺术风格。

  生活中,他是位慈父,对家人的爱深如大海。

  我是家里的长女,对父亲的最早记忆来自母亲。我出生在重庆炎热的七月,父亲得知我的出生,兴冲冲上街买营养品,竟然被热得晕倒在街上……

  我的名字“铁梅”来自《红灯记》的李铁梅。我出生时传统戏被搁置,父亲只能改行老生,演起了李玉和、少剑波……

  父亲曾说:“那时真不知将来会怎样,但我想就算这辈子演不了了,我还有下一代,我给你取名‘铁梅’,就是这个意思。”

  姐妹中只有我继承了父业,我信任他,什么话都告诉他。记得有一次参加比赛,我唱得很好却没有获得第一名,但颁奖时老师又选我做汇报演唱。我很委屈,一唱完就写信告诉了爸爸,他很快回信,告诉我名次不重要,重要的是经过这次比赛可以得到锻炼,其他的没必要太计较。

  我后来才知道,这封信其实让他很难过。因为爸爸也遭受过坎坷,但他从来都是一个人默默承受和坚持。看到女儿在成长时也遭受曲折,自己又帮不上忙时,心里就更难过。他只有开导鼓励我们,告诉我们成长本就不会一帆风顺,要乐观自信。他的慈爱,就是这样浓得化不开。他的情感如同他演绎的众多角色一样,丰富而细腻。

  艺术上,父亲是一位严师,他的严苛成就了我。他给了我生命,更是我进入戏曲之门的引路人,赐予了我艺术生命。

  我3岁开始跟随父亲学京剧,由于机缘后来从事了川剧,从我14岁登台演出到现在的每一出戏,父亲都会悉心指导,记下我的不足,甚至拍录像带回家研究,告诉我哪些地方做得不对,点拨总是一针见血。

  父亲对我的艺术要求极高,直到我2000年夺得“二度梅”,他才开始表扬我。但他始终希望我更完美,在他去世前几个月看我演出时,依然会指出我的不足。

  父亲不仅在艺术上督促着我,在艺德上也时常教导着我:“铁梅啊,见到师长要有礼貌,‘豆芽冲得再高也是一窝小菜’,你要学会尊师重道。”

  父亲的“三出半”经典之作和“沈氏观演心理学及沈氏京剧表演艺术方法论”,被业内外所认可与尊崇,晚年应邀到各大院团、戏曲学院等单位授课,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后继人才。同样,父亲的演绎精髓也在影响着我,让我在无意识中继承并发扬了父亲的表演体系。不夸张地说,我演的川剧《金子》《李亚仙》《凤仪亭》《江姐》等经典作品中,都有父亲的影子。理论家、评论家说父亲是“戏痴”“戏魂”。父亲也时常说,我这一生有京剧相伴,今生今世知足了。

  《光明日报》( 2021年11月24日 09版)

[ 责编:李方舟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