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周年回顾与展望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周年回顾与展望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1-12-08 04:3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霍建国,系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

  今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2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不断扩大开放,激活了中国发展的澎湃春潮,也激活了世界经济的一池春水”。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20年来,中国全面履行入世承诺,不断扩大开放,以自身稳健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和“稳定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是我们主动抓住经济全球化发展机遇、全面扩大对外开放、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发展成果,是坚定维护开放包容、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的重要收获,是在党的领导下战胜多重困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成功标志。

  1 边谈判边自主改革取得积极效果

  1986年中国正式向世贸组织的前身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递交复关申请,这是党中央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变化作出的一项重大决定。复关和入世谈判历经15年,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即1995年之前主要以经济体制审议为主的阶段和1995年之后以市场准入谈判为主要特征的阶段。1987年3月关贸总协定设立中国工作组并于同年10月召开第一次会议,各成员方对中国的经济制度、法律体系、贸易政策和管理手段等进入咨询和审议阶段。此后,我国不断加大国内市场化改革力度,边谈判边改革,取得了积极效果。重大改革举措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自主降税。在经过深入调研计算及充分协商的基础上,自1992年12月至1999年底,我国先后进行了四次自主降税过程。第一次关税总水平由43.2%下降到39.9%,涉及3371个关税税目,降幅为7.3%;第二次由39.9%下调至36.4%,涉及2898个税目商品,降幅为8.8%;第三次由36.4%下降到23%,涉及4964个商品税目,降幅为35.9%;第四次由23%下降为17%,涉及4890个税目,降幅为26%。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当年,我国平均关税降至15.3%,此后经过8年过渡期,降至9.8%。

  改革外贸管理体制。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实行的是以计划经济为主、高度垄断的外贸管理体制,全国的进出口贸易主要由中粮、五矿、轻工、纺织等十大进出口总公司经营,各省市分公司严格按照总公司的指令经营,出口创汇全部上缴国家,盈利上交中央财政,亏损由国家全额补贴。对这种外贸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主要涉及以下方面:一是实行自负盈亏试点。1998年之后,首先在轻工、工艺和纺织三个行业实行自负盈亏试点,同时改革了外汇留成的分配办法,允许不同商品制定不同留成比例,为企业自我发展、自负盈亏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是打破外贸经营权垄断。上述各总公司逐步下放经营权给省市分公司直至总公司同分公司脱钩,同时赋予有条件的生产企业进出口经营权,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外贸经营权已全部改为登记制。三是大幅度减少计划管理商品,由最初的3000多种计划管理商品分阶段减至112种,彻底改变了企业出口必须申请配额的历史。四是1994年实行汇率并轨结束了汇率双轨制,保证了企业稳定的出口核算基础。这些改革举措大大激活了外贸企业经营活力,不仅满足了关贸总协定的基本要求,为推动复关谈判起到积极作用,也进一步释放了我国外贸发展潜能,推动我国进出口贸易进入高增长阶段。

  推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我国的市场化改革进入全面提速阶段,1993年国务院推动金融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和外贸外汇体制改革并取得积极效果,此外还进行了落实企业自主权改革和政企分开改革,撤销了纺织工业部和轻工业部,合并了物资部和商业部。这些改革举措在国际引起巨大反响,我国在经济管理体制上基本达到关贸总协定的原则要求,为进一步推动谈判争取了主动。中国原本有可能在1995年之前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并成为世贸组织原始缔约国,但因谈判立场差距过大未能如愿。1995年关贸总协定扩展升级为世界贸易组织,我国随即进入到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中,最终,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世贸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决定,中国于12月11日正式成为世贸组织第143名成员。

  2 在入世谈判过程中获得宝贵的经验

  入世谈判历经15年,锻炼和提高了我们掌握和驾驭国际经贸规则的能力,增强了应对复杂谈判场景的能力,学会了利用规则有效维护国家利益的本领。

  党中央坚强领导是我们克服困难的有力保障。加入世贸组织是党中央的重大决定,在谈判最艰难最困惑的时候,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下决心推进国内市场化改革,为前方谈判争取了主动,在体制机制审议过程中,恰恰是国内的重大改革举措,有力地配合了谈判的进程,在市场准入遇到阻力时,党中央国务院协调各有关部委,在充分考虑大局和有效把控风险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处理的方法避免谈判陷入僵局,并最终突破谈判障碍,取得圆满结果。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党中央又统一部署,在全国开展普及世贸组织规则的培训工作,同时为有效落实入世承诺,开展了全国范围的法律法规修订工作,这些都为中国履行入世承诺提供了坚强保证。

  坚持以发展中国家身份加入世贸组织是正确选择。在世贸组织规则中,发展中国家可以享受差别优惠待遇,主要体现在关税安排和服务业开放等方面。尽管欧美极力反对中国以发展中国家身份加入,但从中国入世议定书所做的市场准入承诺看,基本上体现了我国享有发展中国家水平的市场开放承诺,特别是在关税安排和服务业开放的过渡期安排方面,完全是按照发展中国家水平承诺的,这为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应对预留了有效的时间和空间。

  改革开放为加入世贸组织赢得了主动。在加入世贸组织谈判过程中,中国以边谈判边改革的策略赢得了发展的主动。15年谈判时间里,中国不断推进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为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促进了经济繁荣发展,增强了经济实力和发展潜能,使中国的市场更具吸引力,为外商投资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赢得了跨国公司的支持。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通过改革促进了国企、民营和外资企业的蓬勃发展,形成了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规则有利于推动经济繁荣发展。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是公开透明无歧视的政策环境,以及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原则,这些原则也是市场化的基本要求。中国在入世谈判过程中,不断加深对这些原则的认识,并将其列为改革开放的主要目标,直至目前推进的高水平开放仍将这些内容列为主要目标。党的十九大提出高水平开放目标,就是要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这是我们参照国际规则推进改革的具体表现。

  对标国际经贸规则加快推进制度性开放是有效经验。入世谈判过程也是我国不断对标国际经贸规则,加快推进制度性开放的具体实践过程。面对当今国际贸易新的发展趋势,我们仍然努力在规则的对接和制度性开放方面迈出更大步伐,这有利于我们在国际竞争中形成主动。

  3 以高水平开放主动参与国际竞争

  坚持高水平开放是“十四五”时期的重要发展要求。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的破坏性作用不断发酵,给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和压力。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科学把握国际形势变化的新特点、新趋势,及时提出高水平开放的新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新的开放举措,例如扩大市场准入、尽快在全国实行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主动降低进口关税、积极扩大进口、加快服务业开放、扩大利用外资、加快探索自贸试验区改革进程、及时批复海南探索自贸港建设等,提升了我国的开放水平,在国际产生积极反响。2020年11月15日,我国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今年又正式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体现出我国推进高水平开放的决心和信心。当前,必须把握好高水平开放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联系,适应国际竞争新形势、推进高水平开放、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高水平开放有利于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2019年我国外商投资法通过,标志着我国在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方面又有了新的进步,说明面对国际市场复杂变化,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经济稳中有进。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和稳预期的各项工作是保证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性工作,而坚持扩大开放、打造良好营商环境是确保经济发展活力的关键内容。外商投资法的出台在放宽投资准入、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规范竞争政策,创造国企民营和外资企业一视同仁的竞争环境方面起到了制度保障作用,有利于外资企业扩大在华投资。积极有效扩大利用外资,促进外向型经济健康发展,需要进一步放宽外资市场准入、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高水平开放有利于稳定我国的产业链和供应链。面对国际环境的复杂变化,产业链供应链的争夺战日益凸显。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取得长足进展,一般贸易和自主制造能力不断提升并形成规模竞争优势,大大促进了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并确立了全球制造中心的地位。欧美当前主张的制造业回流和产业链重构等政策,从历史发展规律看是难以实现的,因为其违背了社会生产力发展进步的基本规律。我国积极应对产业链供应链领域的挑战,需要更加主动地推进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构建更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放宽市场准入,扩大市场开放,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利用外资。

  高水平开放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国内消费。“十四五”规划高度重视扩大消费工作。保持我国消费市场蓬勃发展、发挥我国超大市场规模优势,不仅是支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也是继续吸引跨国资本投资的关键所在。扩大消费,离不开就业的增长和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改善,而外资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改革开放以来,外商投资无论存量和增量都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长期占有重要位置,保持外资稳定增长是确保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外商投资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服务业和高技术制造领域,我国公布的新一版负面清单就体现了外商投资格局的这一新变化,放开了服务业中的众多领域以及部分高端制造业领域,同时还放开了大多数领域的投资股权限制,包括部分产业投资的股比限制。这些新的开放政策必将对外资产生积极吸引力,外资的进入必将推动部分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快速发展并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这对增加国内高收入就业岗位、培育高收入人群带动消费升级都将产生积极效果,有利于促进消费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高水平开放有利于我国更主动地参与国际竞争。当前各国的经济复苏前景已出现明显区别,中国在疫情防控方面不仅取得阶段性成果,而且在复工复产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为全球经济贸易复苏作出了突出贡献。但是,虽然全球经济已进入复苏阶段,但受经济增长深层次矛盾影响,经济复苏的稳定性仍较脆弱,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对此,中国在多个国际场合强调坚定支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并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响应与支持。在此环境下,中国有必要身体力行,坚定走开放型经济发展道路,全力打造更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以我国经济自身的增长活力和健康稳定发展在国际竞争中获得主动,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这也有利于我国企业公平地参与国际竞争并不断提高国际竞争新优势。

  《光明日报》( 2021年12月08日 13版)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