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农民的增收后劲大着咧!”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农民的增收后劲大着咧!”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2-01-20 02:5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新春走基层·各地见闻④】

  光明日报记者 苏雁

  1月17日,腊月十五,“叮!”午饭辰光,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芝山村村民芮美信收到了手机上的银信通提示。“村里的分红到账了!”芮美信难掩笑意。“一共52000元哟!”他的爱人凑到手机前“一探虚实”,随之也笑了起来。

  64岁的芮美信靠自己的8亩水田和8亩旱地做起了村集体合作社的股东,土地为他带来7000元分红,还有股民分红300元也到账了,再加上合作社务农工资,2021年总共5.2万元装进了腰包。

  “和几年前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芮美信说,那时候,村子路上屋旁全是杂树杂草,把小村庄遮得密不透风,邻居都会散养家禽,村民的生活环境比较差。年轻人都到城里打工,家里的土地基本没有种植,都抛荒了。

  芝山村位于溧水区东南角,离城区较远。在农民增收、实现全面小康的路途上,村里一度使不上劲儿,找不到好法子。

  2018年年底,在外做企业的李其军回到芝山村,担任村党总支书记。“脏乱差的村庄,让人心涣散。”李其军暗下决心,从人居环境整治开始,让村庄大变样。白天开广场会,晚上开祠堂会,一家一户上门倾听交流,村民们由“村干部走走过场”的顾虑转变为积极行动。拆除闲置的猪舍、清理房前屋后的杂树茅草和杂物、规整家禽养殖——3个月后,芝山村模样焕然一新。

  走在芝山村的柏油路上,一栋栋白墙黛瓦的小楼错落有致。虽然是冬日,但满山坡的果树还是绿油油的,富硒生态园内游人如梭,农民自酿的米酒香气时不时钻进鼻孔。芝山成了人们心目中可以“解乡愁”的村庄。

  环境舒心了,还得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2019年2月,芝山村成立了综合社,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盘活了集体荒山、水塘、民房等闲置资源,共流转农民抛荒、闲置土地5000多亩。

  “农业要做出彩,一定要走特色发展之路。”李其军说。芝山村引进南京农业大学潘根兴教授团队,让科技人员驻扎在田间地头,一起打造富硒生态产业园。1500多亩的富硒大米,经专业机构检测,好几项指标甚至超过了市面上的知名品牌,口感顶呱呱,目前卖到了8元一斤。700多亩富硒水果、200多亩富硒贡茶、30亩富硒蔬菜,今年也都将进入产出期。村里同时配套餐饮、民宿、酒窖、瓷窑、豆腐坊等二、三产业。

  依托年出栏5万头的生猪养殖场,村合作社再度牵手南京农业大学,建设碳基有机肥厂。生产高端碳基有机肥,一方面走市场化之路售卖,另一方面用作村里富硒农产品种植的主打肥料,形成生态循环,提高农产品品质。

  优美的环境、富硒产业加上红色教育基地,让李其军动了“吃旅游饭”的念头。在芝山西麓,海拔84.3米的铜山如黛。铜山作为反顽战役西线的重要阵地,铭刻着新四军抗大九分校一大队浴血奋战的光辉历史。建党百年之际,当地区镇村三级规划建设了苏南反顽战役铜山战斗纪念广场,打造溧水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基地为依托,芝山完成了全村旅游环线的框架搭建。

  栽得梧桐树,引来金凤凰。目前,有4家规模企业入驻芝山,吸纳本村和临近村的从业人员430多人,带动村民增收致富。2021年,芝山村综合社增加村民务工及土地分红收入720万元,集体收入320万元,与2020年相比分别增加了24%和27%。

  原来“飞”出去的年轻人逐渐回流。90后汤文静从小生长在芝山村,铜山战斗纪念广场建成后,她返乡成为一名讲解员。她说,在家门口上班,生活环境更好了,还不比在外面挣得少。

  “村里和农民的增收后劲大着咧。你看,村集体投资的井山民宿已经在架梁顶了,这个民宿高标准、低价位,是镇里的书记带着我们书记去浙江学习后建造的。到夏天就要开业了,你可要来体验一下啊!”芮美信热情地邀请记者。

  《光明日报》( 2022年01月20日 04版)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