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冰雪赛场上的生命守护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冰雪赛场上的生命守护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2-02-17 04:5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最险处待命,最快速抵达——

冰雪赛场上的生命守护

  北京冬奥的赛场上,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紧盯运动员的一举一动,每一次转弯,每一个俯冲,心弦仿佛在共振;

  他们戴着N95口罩、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10公斤负重、4分钟抵达,宛如神兵天降;

  他们个个“身怀绝技”,争分夺秒,使命必达,紧张程度不亚于赛场健儿争金夺银;

  …………

  他们是北京冬奥会医疗保障团队,创伤、运动医学、内科、口腔等,专业覆盖冬奥所有项目所需。

  拿得起柳叶刀、踩得稳滑雪板,他们,可能是最会滑雪的医生,也必定是滑雪圈里医术最高的人。

  作为赛场上的重要一员,他们,在最危险的地方待命,时刻准备——出发,为紧急情况而来!

成功是靠每个人一点一滴干出来的

北京冬奥会场馆医疗站医疗经理 史迪

  “非常出色的团队,高效且友好地回答了我的所有疑问,让我对医疗过程感到很舒服,真棒!”

——一名接受治疗的外国运动员

  从小闭环开始到大闭环启动,顺利完成开幕式保障到开赛至今,一路走来,我看到了自己和团队的成长,也许局外人看到的是鸟巢上空绚烂的烟火,而我看到的不止是人们眼中的辉煌,还有那些为这一切默默付出的幕后英雄。终于感悟到: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是靠每个冬奥人一点一滴干出来的。

  作为医疗经理,我是医疗团队中最早进入场馆的人。在我原有的印象中,做好赛时现场医疗救治就是大型体育赛事保障的全部工作,但是事实上这只是冰山一角。从医疗站在场馆内的选址、增设医疗站、增补医疗专业志愿者,到医疗保障各项文书书写、人员队伍建设、医疗保障人员在场馆内的衣食住行、急救车组车辆增补、医疗站运行计划,再到医疗站物资清单、医疗站技术设备预定、白电家具预定、基础设施建设落图施工验收、人员上岗前的培训、各个馆内全要素全流程演练、医疗保障人员场馆踏勘……每一项工作,都是一场硬仗;每一个困难,都靠团队沟通协作。

  我很庆幸在冬奥保障中有非常优秀的两个学霸医疗官,他们的才华让医疗团队名扬全馆,直抵IOC医学总部;我很庆幸有一支梦之队,他们在一次次的保障训练中复盘优化解决方案,使得从现场急救处置启动,到转运至北京协和医院冬奥病房,在1小时内完成成为可能;我很庆幸场馆团队每个业务领域都在合作中教会了我们很多知识,也在困难重重之时向我们伸来了援助之手;我很庆幸得到冬奥组委医疗服务处和北京卫健委的同仁以及其他定点医疗机构的支持,不厌其烦地解释、竭尽全力地帮助……太多的感怀无法一一道来,接下来还有冬残奥会,希望我们医疗保障团队稳扎稳打,踏着雪板,一起冲向春天。

  (光明日报记者崔兴毅采访整理)

冰雪赛场上的生命守护

医疗队医生在滑雪训练前检查装备。新华社发

冰雪赛场上的生命守护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医疗队正在救治受伤运动员。北京积水潭医院供图

眼睛就像摄像机,每一帧都要捕捉到

北京冬奥会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场馆医疗官 梁学亚

  “由于开放性腿骨骨折,我接受了外科手术,接下来将回家康复。我要感谢所有照顾我的人,尤其是那些在终点冲到我身边的人。”

——美国运动员尼娜·奥布莱恩

  延庆小海坨山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在“雪飞燕”赛场上进行医疗保障的正是以北京积水潭医院为定点医院,10多家三甲医院的医护人员组成的北京冬奥高山滑雪医疗队。

  根据国际雪联要求,滑雪医生要在4分钟内到达受伤运动员身边,实际上我们2分钟左右就能赶到。比赛中运动员受伤的话,我们要滑过去即刻处置。每个人受伤的情况不同,需要根据运动员当时的滑行姿势和速度,判断受伤部位和严重程度。所以我们会在赛道边时刻盯着每一个比赛的运动员,捕捉他们的摔倒姿势,比如怎么倒的、倒的方向、有没有翻滚、有没有腾跃,还要看是趴着停,还是侧着停,还是仰卧位停,这对判断伤情和救治很重要。

  开赛首日的男子滑降比赛中,一名运动员以130多公里/小时的速度飞驰,但不幸失误摔倒,冲出赛道触网,在雪道上滑行了几十米。接到救援指令后,我们的滑雪医生孙旭2分钟滑过冰状雪到达现场,迅速检查伤情,止痛并为其左肩和左前臂SAM板固定,5分钟救援队将伤员转运到竞速运动员医疗站。随后,李旭医师迅速检查和治疗伤情,15分钟后转诊,28分钟后急救车将受伤运动员转到延庆区医院冬奥专区。

  这样的救治速度,是历经无数次演练和培训练就的。在雪道上为受伤运动员进行骨折的固定、止血包扎、心肺复苏等操作时,手法与在医院或城市保障中有很大差别,因为低温环境我们会贴身携带药品、针剂等医药器材,还要准备保温毯解决运动员的失温问题,在雪道30多度的斜坡上,救援队员必须保证自己不会滑下,还要确保医疗器材不会滑落。

  全世界的冰雪健儿齐聚北京,用拼搏和汗水诠释奥林匹克精神,我们也在用“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精神践行自己的使命,我认为我们在冬奥会上展现了中国医者的风采!

  (光明日报记者崔兴毅采访整理)

冰雪赛场上的生命守护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医疗队部分医疗保障队员合影。中日友好医院供图

冰雪赛场上的生命守护

医疗队医生在崇礼训练。新华社发

“守”是我们最大的付出

北京冬奥会国家游泳中心副医疗官 吴圣

  “你们的场馆准备得非常好,做得非常好了!”

  ——国际奥委会医学和科学委员会外籍专家

  国家游泳中心医疗保障团队由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选派的来自骨科、急诊、外科、全科、神经科、心内科等科室的39名业务骨干,与北京红十字会紧急救援中心的19名急救人员组成,冰壶比赛正是在这里进行。与急速、极限性的冰雪运动相比,冰壶比赛可谓是非常“柔和”的项目,但奥运会医疗保障里没有“小伤小病”,比如一位负责赛事转播的外方工作人员在就餐时,龋齿受损伤,需要就医治疗,而比赛间隙的1个小时是他能外出的唯一选择,面对“卡点”就医,从就诊医院协调、闭环出行、诊疗前的核酸检测等等,我们要把每一步都梳理好、安排好,最终这名转播人员仅6分钟就完成了在医院的牙齿诊疗,从容回归继续工作。

  冰壶比赛是冬奥会赛程最长,比赛单元最多的项目,从2月2日开幕式前2天第一个开赛,到冬奥会结束,每天3个比赛单元,从早上7点运动队到达,第二日凌晨1点运动队全部撤离,每天18个小时的运行时间,而医疗队员们按照守一天休一天的节奏进行轮班,而我作为副医疗官则保持着全勤出席。“守”是我们最大的付出,而让我感到骄傲的是——如此日复一日的“长相守”,没有一人倦怠!每天奥委会都会派不同的工作人员、选不同的时间点、不打招呼直接到场馆各医疗站稽核人员、动线、流程,最常见的时间点就是午饭、晚饭的时候——因为此时没有比赛,所以是相对放松的时刻,但无论哪一次检查,我们值守的5个医疗站点,从未断员、从未松懈。

  (光明日报记者崔兴毅采访整理)

这是挑战,但我们责无旁贷

北京冬奥村综合诊所首席牙医官 杨亚东

  “‘棒极了’用中文该怎么说?”

  ——国际奥委会官员Dr.Clough对冬奥村口腔诊室的硬件设施赞不绝口

  2019年12月,当被任命为北京冬奥村综合诊所首席牙医官的那一刻,我就深深地感受到了责任重大。因为疫情,来口腔科诊疗的患者又都会摘下口罩张开嘴,如果患者中遇到核酸阳性者,医护技人员都将与新冠病毒正面遭遇,这是挑战,但我们责无旁贷!

  北京冬奥村综合诊所的筹建,是从无到有的过程。从规划设计开始,口腔科由于其特殊性,从诊室布局、通风、水电气管路设计,到所需大小设备、器械、耗材、药品等,我们都按照院感及疫情防控的要求和工作经验,进行设计和准备。按照国际奥委会的要求,还设置了口腔技工室和口腔放射检查室,以满足冬奥会的口腔医疗保障需求。在进驻北京冬奥村前,我们进行了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英语培训、急救培训、疫情防控培训、礼仪培训、各国风俗习惯培训、残疾人服务知识与技能培训等,大大小小三十余次培训,为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运行期间的口腔医疗保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根据以往的经验,运动护齿的制作是冬奥村综合诊所最重要的一个工作内容。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我们购置了运动护齿的全套制作设备和材料,对所有的口腔医护人员进行了多次培训,以确保运动护齿能够高质量、高效率的制作。北京冬奥村开村后,国际奥委会的口腔医学专家多次到访口腔科,对运动护齿的制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我们根据其建议及时调整,制作的运动护齿获得了两位专家的高度好评。我们出色完成了任务!

  (光明日报记者崔兴毅采访整理)

每一个环节都要精准对接

北京冬奥会国家体育场医疗官 凌兰

  “非常感谢中日友好医院所做的一切,很专业,很高效!”

  ——国际奥组委医疗保障工作专家理查德·巴吉特

  作为开幕式主场馆的医疗保障人员,我们身着厚重的医用防护服,在各自医疗站内待命。彼时,诗意盎然的“倒计时”、晶莹剔透的“冰雪五环”、独具创意的环保点火……当现场和收看直播的观众们,为这场视听盛宴而喝彩的时候,我和同事们无暇顾及,对讲机内不停地传送着医疗求助、急救车调度信息,场地内的美轮美奂,丝毫不能影响我们的工作。

  直至开幕式结束,观众、演员、外国元首完全撤离,我们才结束了长达13个小时的开幕式保障任务——当日接诊患者22人,急救车转运3人,其中包括两名外籍核酸阳性人员。

  看着奥运火炬点燃后的鸟巢,我长舒了一口气。2008年那年,我是奥运会定点医院的急诊医生;2022年,我带领32名医护志愿者进驻鸟巢,为冬奥会开幕式和闭幕式做医疗保障。时隔14年,责任、欣喜、压力交织在一起,最终凝聚成动力和担当。

  国家体育场的医疗保障工作和其他领域没有磨合期,一进场就是实战。最为特殊的是,大约25万平方米的鸟巢,不仅空间大而且还是一个环形多层结构,进出很难找到方位。加之疫情防控的需要,当现场有救援发生的时候,怎么能精准到达救治地点?

  2个月以来,我们每日两万步实地踏勘、详细规划医疗站点布设及与其他领域无缝对接。付出,就不会白费。特别是我们在实战时设计应用了3D鸟巢医疗保障系统,实现了大型活动医疗保障科技化管理。作为指挥者,凭着这张3D地图,就可以总揽全局,这是中日友好医院执行医疗保障任务的一个亮点,体现了科技奥运的意义。

  现在,我们正在为闭幕式的医疗保障做准备,每位队员在努力完成自己工作的同时又去承担医疗专业之外的工作,力争每一个环节都是精准对接。

  (光明日报记者金振娅采访整理)

为运动员提供最好的医疗保障

张家口赛区冬奥村综合诊所医疗保障队员 王云飞

  “中国医生很专业也很热情,给了我非常好的医疗建议,我会把这美好就诊经历告诉队友和在希腊的家人。”

  ——一名接受救治的希腊运动员

  从1月17日全面进入冬奥会闭环管理以来,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冬奥医疗保障团队已在张家口冬奥村工作了一个月。冬奥会开幕后,综合诊所就诊人员数量逐渐攀升,形成就诊小高峰,尤其是外籍运动员及随队官员就诊较为集中,每天我们处理的急诊病人就达到二三十人。

  与平时在医院就诊的普通患者不同,许多运动员在接受治疗时都会选择保守治疗,为的是尽量不让伤势影响自己接下来的比赛。冬奥会开幕前,我们曾接诊一名保加利亚女运动员,她数周前左足第四跖骨骨折,为能如期参加冬奥会,出征前在本国做了髓内针固定,术后不久便参加了训练,导致切口周围疼痛。在充分了解病史后,经检查发现切口周围红肿,我们为她进行常规换药,给予减少运动量、隔日换药和口服止痛药的医嘱,并建议进行康复医学治疗。

  在医院工作的时候,我们正常都会建议患者静养恢复。而在奥运村,最让我们敬佩的是,许多运动员在受伤后或者进行治疗后,还在坚持训练。在接诊时与运动员或队医、官员的交谈中,我们也能深切地感受到,他们非常珍惜参加冬奥会的机会。

  2月13日早上,一位澳大利亚女运动员在队医陪同下来到综合诊所就诊。我们经过问诊检查后得知,这名运动员在两周前的训练中右小腿腓骨骨折,此次来就诊是为了出战当天的比赛。在征得队医的同意后,我们先对骨折部位进行了CT定位,之后根据CT影像进行了皮肤画线和皮肤消毒,完成了局部深部位浸润麻醉止疼治疗。队医目睹了全程后,对我们说:“中国医生在这么短时间内完成了准确定位和局部深部位的止疼治疗,真了不起!”

  我们的工作将会持续到冬残奥会闭幕,我们会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全力以赴做好综合诊所诊疗工作,为各国运动员提供最好的医疗保障。

  (光明日报记者陈元秋 耿建扩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 2022年02月17日 12版)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