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在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江苏作家协会名誉主席范小青表示,依据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但目前部分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未落实家庭教育责任,致使部分未成年人突破防沉迷措施,长时间玩游戏和不理性消费问题仍然存在。
2021年8月30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严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时间。
随着政府部门加强监管、企业依法执行规定,上述严格的监管措施,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伽马数据2021年11月5日发布的《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进展报告》称,严格的管理,加之行业的努力,以及家长意识的提高,有四成家长显著感知孩子游戏时间变短,85.8%的未成年人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被防沉迷限制。
“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孩子在触网初期,家长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自己的设备、账号给到孩子时,监管措施不足、甚至不做监管,导致未成年不理性消费行为的进一步发生。”范小青认为,如果没有家长的监管配合和积极参与,游戏防沉迷不可能完全到位。
腾讯公布的未成年不理性消费数据,其中95%都来源于孩子冒用成年人身份进行游戏。对此,范小青建议,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需要家长更好履行监护教育职责,切实承担起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责任,加强关爱陪护和约束规范,引导孩子们形成良好生活习惯和用网习惯。
同时,范小青建议有关部门和教育机构要加强指导,促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有效实施,在政府综合协调下,社会、家庭教育形成联动机制,引导家长和孩子健康上网,让互联网助力孩子成长,减少不健康的用网行为。
范小青表示,有必要将网络素养当作社会普及性义务教育基础课程,拉动社会多方力量,设计、编写网络素养学习课程资源,通过互联网向社会开放,加强家庭的网络素养学习。
为巩固游戏防沉迷新规取得的成绩与效果,范小青还建议升级国家新闻出版署网络游戏防沉迷实名验证系统,增加身份信息与公安部系统核对,增加人脸识别程序,确定游戏玩家是否为未成年人。此外,为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游戏企业也应进一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贡献力量。(记者 黎梦竹)